女人难养在哪里?
作者:徐墨 |
字数:8113
有一首法文歌曲,名字就叫做《女人难养》,歌中详细地说明了女人究竟难养在哪里,精辟绝伦,发人深省,部分歌词译文如下:“在男人看来,女人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如果你调戏她,你就不够绅士,如果你不调戏她,那你根本就不是男人;如果你经常去看她,她会觉得很烦,如果你不常去看她,她自己又会觉得很闷;如果你想跟她浪漫一下,她会说你不尊重她,如果你不这样做,她会说你不爱她;如果你衣冠楚楚,她会说你是伪君子,如果你穿戴一般,她会说你缺乏吸引力;如果你只是偶尔地拥吻她,她会说你太冷漠,如果你频繁地拥吻她,她会说你占她便宜。你说的时候,她却想让你听,你听的时候,她又让你说。总而言之:既简单,又复杂;既柔弱,又强悍;难以对付,却又充满**,让人向往!”
没错,就如歌中所唱的,女人的确是一种复杂的生物。英国的《自然》杂志(TheJournalNature)就曾经发表过一份研究报告,报告中指出:从基因的角度出发,女人比人们想象中的更要复杂,而相比之下,男人却只是一群简单的生物。简单的来说就是,如果你认识了一个男人,那就意味着你已经认识了所有男人。而这项研究的主要研究人员杜克大学基因学家亨廷顿.韦拉德毫不避讳地说:“我们这群可怜的男人只有45条染色体在运作,女人们则有完完整整的46条染色体让她们尽情地展现她们的女性魅力。值得一提的是,她们的第46条染色体,即性染色体,又是一个X染色体,它的存在更是超乎常人想象的让女人们大放异彩。”以上说法虽然夸张了些,但不可否认女人的很多行为或做法的确让人难以理解、捉摸不透。莎士比亚对此也有同感:“女人不仅同男人有天壤之别,女人们之间的区别也匪夷所思!女人啊,真是变幻莫测的生物。”
女人从来就没有简单过,尤其是对生活有要求的女人就更是不简单。虽然女人神秘莫测,但这也正是其吸引男人的地方。“难养”的女人也是**。
◎女人与小人
中国思想中最早论女人与小人的文字,见于《论语》阳货篇。阳货篇里记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逊),远之则怨。”……孔子这段话的现代表达法该是:“只有女人和小人才是最难同他们相处的:你对他们好,他们便不知天高地厚,试探你、冒犯你、搅你;你对他们板下脸来,他们便埋怨个不停,说你对不起他。”
——李敖
从古至今,人们对女人的咏叹以及赞美始终数不胜数。《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就说过女人是水做的骨肉,因为这句话,他成为了公认的最懂得怜香惜玉的男人之一。而三千年前的孔老夫子也说过一句关于女人的名言——“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远之则怨,近之则不逊”,此话一出,波澜四起,女人们愤怒了!刚开始我也不太能理解这句话,认为这句话太不给女人留余地了,不过随着时间推移、年龄增长,我开始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也不是完全不对。孔子说的这句话其实是很直观的,说白了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女人小心眼,器量小。从这方面来看,孔子这句话可以说是很有道理的。我们可以来想想,小心眼这个特质有没有影响女人任何方面的发展呢?答案是没有。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古代传说中成佛得道的却没有一个女人呢?那是因为想要成佛或得道是绝对不能存有哪怕一点的小器之心,这还没完,不能小器是一点,除此之外还要无身(老子语)以及无相(佛陀语)才能达到相应的境界。也许以上的话过于唯心主义,但是在说女人器量小方面却是实话,其实相比起女人的小器,我更反感的是一些小人(某些男性)使用孔子这句话来压迫或鄙视女性,殊不知他们的器量甚至比女人还要小,其实自己也在“难养”之列。李敖对孔子的这句话态度较为中肯,他没有完全否定这句话,但也找出了这句话的缺陷:
“孔子这段话的最大缺点,乃在他只能从一个被‘不逊’、被‘怨’的人的立场发为感慨,却不能从女人与小人的身上,反过来看他们性格上的主动一面。实际上,女人与小人的性格是很主动的,他们并不因为你对他们‘近之’或‘远之’而那么被动,他们在个人利害的斟酌上,有极现实的考虑与行动,凡是有利于他们的,他们立刻能笑脸迎人、能吓人、能取媚人;但是,凡是考虑之下,对他们无利或不再有利的时候,他们便会在一夜之间,采取行动,把人际关系既无情调又无趣味地戛然毁掉。这种行动,会令你非常倒胃。
“男子汉与男子汉之间的来往,高人与高人之间的来往,你就不会有倒胃的感觉。可是当你认识了女人和小人,你就必须准备随时在一夜之间,领教他们的无情与无趣,不论这种来往有多深,不论这种来往有多久,不论这种来往当时有多罗曼蒂克、有多么令人怀念之处,只要他们是女人、是小人,你就不能高估、不能倚恃。女人和小人会在一夜之间毁掉这些,把你和交情丢掉,像丢掉一双不值一顾的破鞋。”
其实,能说出这句话的孔子,可以被称为最懂女人心的男人了,因为不管经历过多少个时代,这些时代中又存在多少个男人,他们或多或少都感慨过一个问题——女人心海底针,而孔子早在几千年前就说出了这种大彻大悟的话。没有人知道孔子到底如何与女人相处,他与女人之间是否保持着适度的距离,以此来让女人既不怨也不逊,孔子在对待女人时是否是彬彬有礼而又收放自如,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孔老夫子还真是一个千年偶像了,这样的他在封建社会中那是相当了不起了。
常常听有些人开玩笑说“四防”——防火防贼防小人防女人,就这样,女人与小人又一次齐名了,也因为女人的这一特性,女人与女人之间的友谊也相对变得复杂了许多。男人们就常常会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比如,为什么老婆说坏话的范围也包括自己最好的好朋友,其实不必太在意,因为女人觉得不过是一句普通的牢骚话而已,说完就过去了,而男人却不会这样。不过话又说回来,尽管女人身上有着许多与小人相似的特点,但我还是相信女人与女人之间也能产生伟大友谊,这不仅仅是男人间的那种哥们义气,这种友谊还凝结了女人特有的灵动与智慧,以及彼此的惺惺相惜。这种友谊一般都出现在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女人身上,与街坊市井间没有多少文化的女人们之间的友谊不同,也许她们的友谊仅仅只是建立在每天吃什么的家长里短或者是对某个女人的八卦之间。八卦,是女人的最爱,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都能成为女人们的八卦题材,可以说是无所不八,因为女人是最管不住自己嘴巴的动物,随时随地都能闲话家常,所以女人又是一种最广泛的传媒方式,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想要宣传一件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去电台或者告诉女人。
小人,一个千百年来最受君子嗤之以鼻的群体,这也可以说是一种相对的概念。因为人们总是习惯把损害自己利益的人当做小人来对待。其实大家完全可以换个角度去思考,小人也不完全是令人鄙视的存在,退一步,想开点,心里就能豁然开朗一些了。那些个让我们在心底恨得咬牙切齿的人或许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下也有属于他们的难言之隐,所以何必总是把他们对我们的伤害植于心底而使其成为永久的心病呢?不如遗忘,让自己每天快乐岂不更好?阿Q精神有时也是很有用的。
之所以把女人和小人放在一起讨论,是因为女人和小人身上有着诸多相同的东西,比如阴晴不定、反复无常,这可以说是女人和小人身上最能产生共鸣的东西,只是两者的表现方式有所不同,女人通常是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反复无常,而小人则往往是因为一些紧要的事情而反复无常。不过话又说回来,一个人如果既是女人又是小人,那可能真的会让人讨厌的。其实当我们说谁谁谁是小人的时候,我们通常都会忘记了那个人的性别,不在乎他是男是女,如此说来,女人们使小性子时的反复无常是完全可以被男人们接受的,而人们所害怕的其实只是小人在背地的使坏。面对现实中的女人和小人,李敖也给众多男人们提了点建议:“所有的男子汉、所有的高人,必须在内心深处,对这种‘女人性格’和‘小人性格’有悲剧性的准备和领悟。准备和领悟以后,他才会带着宽厚博大的心胸,面对一切或背对一切,对任何悲欢离合,都不以为意。这就是人生,你无法避免不与女人和小人打交道,但你若在不可高估、不可倚恃的对象上过度动情,你就难免是狗娘养的了。”
往周围看看,没有谁的脸上长着“我是小人”这样的标志性语言,老话说得好: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无论是对待女人还是对待小人,只要能问心无愧地做一个坦坦荡荡的君子,那又有什么可怕的,只要没有可以让小人得志的土壤,这个世界会更加明朗干净的!
◎女人天生无逻辑
大学女学生在教室里,可以把逻辑考上一百分;可是一出了教室,她们就又不逻又不辑,全凭感情用事、直觉办事。她们的“是”“非”之间,所隔不过一张考卷用纸,《堂.吉诃德》的作者嘲笑女人是非之间间不容针,可说一针见血。
——李敖
男人不能没有逻辑,因为他们属于理性动物,所以必须要依靠逻辑来生存。女人就不一样,大多数女人天生就没逻辑,她们凡事都依靠直觉,林语堂先生也说过:“她们要说某人不好,某人便是不好,你要与她分辩是没用的,而事实每每证明她们无理由的直觉是对的。”女人凭着自己的直觉趋向对自己有利的一方,简单来说,就是趋利避害,打个比方说,女人的选择性记忆就是这一特性的完美体现,什么是选择性记忆呢?李敖先生解释道:
“上帝毕竟是公平的,他有英国绅士那种fairplay的素养,他给了男人较多的理解力,但在另一方面,却以较多的记忆力补偿给女人,‘强的记忆力通常配上弱的理解力’,这是蒙田的形容。
“1922–1923年的洛桑会议时,土耳其议会的代表名叫伊斯美,他身材矮小,耳朵又有点聋,但他却充分利用了他的聋耳朵在冲俎之间,举凡对土耳其有利的条款,他全都听得清清楚楚,但凡对土耳其不利的条款,他却全装作耳聋听不见!
“女人的记忆力就恰如这个样子,她们只记得对她们有利的事情,哪怕是一根别针大小的事情,只要她觉得有记得的必要,她就会牢记在心,在恰当的时刻毫不费力地顺手拈来,用作攻击的把柄、要挟的武器或埋怨的理由,至于那些令她不快的事和那些她想忘掉的事,她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
女人就是这么狡猾,通常拥有逻辑的女人能够征服世界,但却不能征服男人。很显然,大多数女人对于征服世界并没有兴趣,所以她们继续保持无逻辑状态,以便去征服男人。总之,逻辑思维方面,男人与女人有着很大区别。一般来说,男人很喜欢玩逻辑思维,比如,在解决某件事情时,男人们会先将概念明确,然后一步接一步地进行推理,最后得出自己的判断和结论。这个时候女人可就没这么啰唆了,她们往往会“抄近道”,然后直奔主题。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我来举一个形象的例子:某天,妻子做好了饭菜,丈夫边吃边抱怨:“太难吃了,就像猪食一样(一开始男人喜欢明确概念),做这道菜的时候怎么能放酱油呢?菜的清香都被破坏了,还有这道凉菜,我很早以前就提醒你了,做凉菜的时候不要放花椒,结果还放,弄得我满嘴发麻,呸,这是沙子还是米饭呀,我的牙都快磕掉了……(罗列事实,摆出论据,进行推理论证),你这个笨女人(得出结论)。”作为男人,他会从“不放酱油、不放花椒、沙子比米饭硬”等方面来进行反驳,很是麻烦。这个时候女人才不会啰唆呢。她会很直接地说:“你到底吃不吃?不吃滚边儿去,我就是做猪食怎么的,你本来就肥得像猪。”多直接啊,一针见血,马上说出了问题的关健:就算不好吃也没见你少吃啊。所以,男人噎得无话可说,选择乖乖闭嘴继续吃饭。
女人的逻辑与思维都是跳跃型的,与她对话你永远都猜不到她下一句会说什么,完全不会按理出牌。给大家看一个具体的例子:某所学校周末回家需要指标,且数量有限。一次快到周末,一女生分到一个指标,一男生遂上前与其开玩笑。男:“假如现在我花钱买这个指标,你想卖多少钱?”女反问:“你买回家指标干吗?你又回不去。”男:“我只是假设。”
女:“不可能存在的事情,你假什么设?”男:“比如说吧,我家在当地,我想买你的指标回家。”女:“你家什么时候搬过来的?”男:“现在还没搬,我是说假设。”女:“没搬你假什么设?”对于女人的这种奇怪逻辑以及无厘头理由,李敖也颇感无奈:
“西方人给‘女人的理由’(thewoman’sreason)所下的定义是‘毫无理由的理由’,女人的是非观念最薄弱,她们分析事实多凭感情和直觉,她们在教室里可以把逻辑考个一百分,可是一出了教室,就把殷海光的‘逻辑新引’丢在一边了,《堂.吉诃德》的作者曾嘲笑她们道:‘Betweenawoman’sYesandNo,Thereisnotroomforapintogo.’
“女人的理由与是非永远是一个变形虫,随她们的意思变来变去。譬如当她爱你的时候,她会把你的可爱说得震天响;可是当她不爱你的时候,她立刻又能毫不踌躇地历数你的‘十大罪’了。
“但是是否对得起别人,女人自己的心里是清楚的,当她发现她有负于人的时候,良心会使她感到不安,于是她便想了一个好办法:首先,她先追忆一两件你对不起她的小事情,然后她把这些小事情加入酵素,而使它们逐渐膨胀起来,直到最后扩大而与她对不起你的事相当甚至超过的时候,她便心安理得地把她自己开脱了!因此在女人的口中,我们永远可以得到两个结论:
一、她永远理直气壮,从不服人;
二、男人永远理屈词穷,对不起她。”
没错,无论再怎么理亏,女人的表现永远都是理直气壮的。想起曾经看过的一个笑话:一天,一个女人去水族馆参观,看到一只海豹在水池里游泳,她夸奖道:“多么漂亮的鲸鱼啊!”水族馆的工作人员听了,纠正这个女人,说:“这不是鲸,是海豹。”女人反驳:“胡扯,这就是鲸。”工作人员:“你看,鲸没有前肢,而海豹有前肢。”女人:“胡扯,这只鲸就有前肢。”工作人员说:“鲸的体积要比海豹大得多,鲸不会这么小。”女人:“胡扯,这只鲸长得就小。”这时,海豹游完泳,从水池里爬上岸,工作人员松了一口气,他认为这回一定能说服这个女人了:“您瞧,鲸是不会上岸的,只能在水里游,但是海豹能上岸。”女人:“胡扯,这只鲸不就上了岸!”看见没,女人就是这么霸道不讲理,她们的脑子到底是什么结构完全不能以常理来判断的,古龙也说过:“女人们的理由,男人永远也不会明白的。”最后,我想说的是,千万不要和女人讲道理,因为跟女人讲道理是没用的,当然,这并不是说女人完全不懂道理、无理取闹,只不过是男女对待的方式不一样,男人将道理拿出来“讲”,女人却喜欢把道理放在心中。两相比较之下,也许真正“懂”道理的,反而是经常把道理放在心头的女人。
◎女人的“小气”
中国的女孩子上男女同校的大学,不过才38年的历史,几千年来,她们一直在被压迫的地位,受尽了男人的气,但是时代毕竟是会变的,民国九年的二月里,北京大学招收了两名女生,当时大家惊为创举,在主张“男女不杂坐”(曲礼)的文明古国里,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划时代又破天荒的大事!女人地位的提高,至此可算是登峰造极了!
但是历史的包袱毕竟是一个大阻力,几千年男尊女卑的传统,女诫女训妇道妇容的桎梏,使我们这些“世界上最美的女性”(胡适语)多少还不能完全苏醒过来、活泼起来,她们多少还有点“小气”的作风……
——李敖
李敖这里所说的“小气”并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或是传统意义上的那种小气吝啬,抑或是“小心眼”。它其实是一个概括,一个大的范围,这里面包含了女人们很多常见的负面情绪或举动。对于这些负面情绪李敖将它们归纳成了比较具体的几个点:
“一、对性的问题有很大的禁忌(taboo)。
“二、过度的怕羞与被动。
“三、过度的装假,作伪,不坦白。
“四、总带着提防抵制,疑神疑鬼,和“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眼光看男人。
“五、太多的否定和拒绝的遁词。
“六、对比较大方的女人敌视、中伤。经常表演不近人情的举动,诸如退还情书、公布情书、火焚情书等事,屡见不鲜。
“总而言之,我们这些‘世界上最美的女性’的大方程度实在叫人不敢恭维,她们比起那些热情、坦白、率真,而有勇气的洋婆子来,真该赧颜汗下了!”
概括总结一下,这些负面情绪在很多中国女性身上都能看到,它们分别是迂腐、被动、做作、虚伪、冷漠、不自信、嫉妒、不近人情等。会有这些情绪的存在与中国的传统、历史发展、封建思想残余、男性束缚以及女性的自我束缚都是不无关系,它们的存在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日积月累下来的。这使得很多女性在面对问题时畏畏缩缩、表现不尽如人意。
财、气、酒、色可以说是中国古人总结的最基本的人生四项内容,也是最传统的人生观或价值取向。“食色,性也。”中国古代“性”被称为“色”,这个概念是从事物的外表来进行表述的,面色、色相、颜色,等等,因此也有了登徒子**一说。从古至今,中国人对“性”
都是讳莫如深的,大部分人耻于谈性,顶多也就一个“色”字。古人们觉得很多的灾难都围绕着“性”发生,以至于亡家亡国,因此,一些有文化的人就开始总结了:万恶淫为首。那要怎么办呢?禁欲。而对于屈服在男性统治下的中国女性,对于“性”这个问题更是不敢说,
连想都不敢想,将其视为洪水猛兽。所以对于中国女性来说,这个话题是个禁忌。
“男女授受不亲”是古代用来约束男女交往的言辞依据,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和“养在深闺无人识”则是古代女子平日生活的真实写照。上古时代男女交际还较为自由,但是自从进入宗法社会之后,女性就逐渐沦为了男性的附庸品。西周时期的中原地区,原始氏族的遗风多少还是被保留下来了一些,当时,华夏子民们在仲春之月时,会各自出门,男女自由相见,大家在一起尽情欢娱。一直到战国时期,儒家经典开始规定一些所谓贵族的家礼,这些典籍中尤其强调了男女之间应该隔离并疏远,在那时,非夫妻关系的两性是严防接触过多的,绝对不允许女子与丈夫以外的男子发生爱情或者是性关系。即使在家庭内部,已婚妇人与家中的男性亲属也要严格区别,就连递东西也是不允许的。到了宋代之后,在士大夫家中,男女之分变得更为严格,女性基本上都被囚禁在一个狭小的天地或空间,这种做法完全压抑、限制以及摧残了女性对美好爱情的追求或是对理想异性的爱慕崇敬之情,而且这种做法也扭曲了女性的思想、**与感情,使其在潜移默化之下自觉地变成了封建道德力量压迫下的玩偶。而一些下层社会的市井小民,比起大家族所受限制不大甚至要宽松得多,但也受到比较深刻的影响。古代女子在15岁及笄或出嫁以前一般都禁止离家外出,平时也基本待在家中,只有逢年过节才能与家人或朋友一起相约出去走走。以上情况就使得女性变得容易害羞、脸皮薄、行事不主动,因为她们已经习惯了被支配、被安排,再加上“男女大防”的影响,使得这些女性不敢太过于接近异性,生怕自己被冠上“不知羞耻”、“没有教养”的名头。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曾经历过两千多年的封建皇朝的洗礼,这使得封建思想枝繁叶茂、根深蒂固、难以拔除,老百姓们都被禁锢在这些封建思想当中,其中,表现尤为突出的当数封建思想对女性的影响。在封建伦理道德的压迫下,古代女性永远都生活在当时社会的最底层,女人们无论在肉体上还是心灵上都受到巨大的创伤。正是如此,古代大部分女性所追求的成功就仅仅局限在对丈夫的忠心,以及对婆婆和孩子的尽忠职守上。要让女性在社会上拥有属于自己的地位,在那时是想都不敢想的。女性很少有能站起来反抗的,她们仍旧以“三从四德”的标准要求自己,有话不敢说,更别说做一些自己想做之事,为了让自己的日子稍微好过些,还要在丈夫和公婆面前做出乖顺的样子,戴上面具生活,掩盖自己的真实情感,从来不敢流露自己的真实本性。这使得女性逐渐变得被动、怯懦、害怕受伤,等等,因此在遇到一些需要处理的事情时,她们都会下意识地拒绝、否定。
女人小气已经算是女人的天性了,其实这也是社会传统文化对男女的要求不同而造成的,根据我们的文化传统,男性总是被要求要慷慨、沉稳、大度、有容人之量、容纳百川,不可以斤斤计较。而女性方面,社会则多少能够接受她们那种多变的性格,偏偏在多变性格中占大多数的就是小气。除此之外,由于封建思想的影响,导致女性害怕犯错,因为有时一个小小的错误就有可能贻害终身,所以遇到问题,尤其是遇到棘手的问题时,她们都会推托、逃避,担心引火上身,甚至为了做到这点,不惜做出一些极端、偏激、绝情之事,以证明自己的“清白”。由于总受压迫,古代女性的性格都多少有些内向或孤僻,这些特性至今仍存在于部分女性身上,由于自己性格如此,所以她们向往开朗和自由,但却不敢付出行动,因此遇到性格符合自己心中希翼的女性,多少都会产生一些嫉妒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