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作者:新课标研究组 | 字数:7310
  山木与雁选自《庄子·山木》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庄子和学生们在山中行走,看见一棵大树长得十分茂盛,而伐木的人就在这树旁休息,无意动手砍伐这棵树。庄子就问他这是为什么。他说:“这棵树没什么用处。”庄子听了,对学生们说:“这棵树就是因为没什么用处,才得以活完它应有的年岁!”

  庄子一行人走出山林,留宿在一位老朋友家里。朋友很高兴,叫家童杀鹅款待他们。家童向主人询问:“家里那两只鹅,一只会叫,一只不会叫,杀哪一只呢?”主人说:“杀那只不会叫的。”

  林回弃璧选自《庄子·山木》

  假人之亡与,林回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或曰:“为其布与?赤子之布寡矣;为其累与?赤子之累多矣;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何也?”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属也。”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相收也。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

  林回是假国人,假国被灭时,他舍弃了价值千金的宝璧,背着一个婴儿从那里逃出来。有人说:“你是为钱财吗?一个初生的婴儿能值几个钱;你是怕拖累吗?一个吃奶的孩子给人带来的麻烦可不算少啊。舍掉价值千金的宝璧,背着婴儿就跑,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林回说:“价值千金的宝璧是与我的利益相关才到我手里的,这孩子可是我的亲生骨肉,和我的感情连在一起啊。”

  因为利益相结合的,遇到困厄与灾祸,很容易相互抛弃;因为天然存在的关系而在一起的,即使遇到困厄与灾祸,也会相互包容爱护。相互抛弃与相互爱护,这两者的差别可太大了。

  腾猿处势选自《庄子·山木》

  庄子衣大布而补之,正緳系履而过魏王。魏王曰:“何先生之惫邪?”庄子曰:“贫也,非惫也。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王独不见夫腾猿乎?其得楠梓豫章也,揽蔓其枝,而王长其间,虽羿、蓬蒙不能眄睨也。及其得柘棘枳枸之间也,危行侧视,振动悼栗。此筋骨非有加急而不柔也,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

  庄子穿着打了补丁的粗布衣,扎好腰带,系好串着麻绳的鞋子,去见魏王。魏王见了说:“先生为什么如此疲惫困顿呢?”

  庄子说:“是贫穷,而不是困顿。士人身怀道德而不能够推行,这是困顿;衣服破烂,鞋子磨穿,这是贫穷,而不是困顿。这种情况就是所谓的生不逢时。大王没有看见过那跳跃的猿猴吗?它们生活在有高大乔木的树林中,抓住藤蔓似的小树枝自由自在地跳跃,在林中称王称霸,即使是神射手后羿和蓬蒙也奈何不了它们。可如果落到生满刺蓬的灌木中,它们的行动就会变得非常小心,不时左顾右盼,内心十分恐惧;这并不是因为它们筋骨紧缩有了变化而不再灵活,而是所处的环境对它们很不利,无法充分施展它们的才能罢了。”

  逆旅二妾选自《庄子·山木》

  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

  有个叫杨朱的人到宋国去,留宿在一家客店里。店主人有两个妾,一个貌美如花,一个相貌丑陋。但那丑的反而受宠爱,美的倒受冷落。杨朱就问店主人这是为什么。年轻的店主人回答道:“那个长得漂亮的,自认为美若天仙而特别傲气,我便不觉得她漂亮了;那个生得丑的,承认自己长得不好且非常谦卑,我也就不嫌她丑了。”

  杨朱听了,转而对学生们说:“你们要记住这个故事。品行贤良而又不自以为是的人,到什么地方不会受到人们的敬爱呢?”

  鲁国少儒选自《庄子·田子方》

  庄子见鲁哀公。哀公曰:“鲁多儒士,少为先生方者。”庄子曰:“鲁少儒。”哀公曰:“举鲁国而儒服,何谓少乎?”庄子曰:“周闻之,儒者冠圆冠者,知天时;履句履者,知地形;缓佩玦者,事至而断。君子有其道者,未必为其服也;为其服者,未必知其道也。公固以为不然,何不号于国中曰:‘无此道而为此服者,其罪死!’”于是哀公号之五日,而鲁国无敢儒服者,独有一丈夫儒服而立乎公门。公即召而问以国事,千转万变而不穷。庄子曰:“以鲁国而儒者一人耳,可谓多乎?”

  庄子拜会鲁哀公。哀公说:“我们鲁国多儒士,学习先生道学的人却很少。”庄子说:“鲁国的儒士也很少啊。”鲁哀公说:“鲁国上下,都有人穿着儒士的服装,怎么能说儒士少呢?”

  庄子说:“我曾听说,真正的儒生,戴圆顶礼帽的,表示知晓天时;穿方头鞋的,表示熟悉地形;用五色丝绳穿佩玉玦的,办事坚决果断。真正具备这些学问和本领的人,未必穿儒士的服装;穿着儒士服装的人,未必就具备以上这些学问和本领。您要是认为我说得不对,何不在全国发布一道命令:‘不具备儒士学问和本领,却又穿戴儒士服装的人,一律处以死罪。’如此一来,您也可以见到真相了。”

  于是,哀公依此发布了命令,五天之后,国中几乎没有人再穿戴儒服了,只有一名男子穿着儒服,站立在宫门之外。哀公即刻召见了他,并以国事来考问他。不管多么复杂的问题,他都能回答上来。庄子就说:“这么大的鲁国,却只有一个真正的儒生,怎么能说儒生众多呢?”

  真正的图画家选自《庄子·田子方》

  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笔和墨,在外者半。有一史后至者,儃儃然不趋,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视之,则解衣盘礴,臝。君曰:“可矣,是真画者也。”

  宋国君主打算让史官画几幅山川土地的图样。众多史官急忙赶来,行了大礼接受旨意后恭敬地等在一旁,有的舔着笔,有的磨着墨,多半都是外行。有一位史官来得最晚。他一点也不慌张,拱了拱手接了旨就回到自己的馆舍里。君主派人前去观察,只见他解开了衣服盘腿而坐,袒胸挽袖挥笔勾勒。国君赞叹道:“不错,这才是真正的图画家!”

  伯昏教射选自《庄子·田子方》

  列御寇为伯昏无人射,引矢盈贯,措杯水其肘上,发之,适矢复沓,方矢复寓。当是时,犹象人也。伯昏无人曰:“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尝与汝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若能射乎?”于是,无人遂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揖御寇而进之。御寇伏地,汗流至踵。伯昏无人曰:“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尔于中也殆矣夫!”

  列御寇为道家师长伯昏无人表演箭术。只见列御寇拉满弓弦,在肘间放一杯水,然后放弦发射,一箭接一箭,连中靶心,而放在肘间的杯子纹丝不动,水也没洒出去。列御寇神态自若,姿势稳健,好像人偶一般。

  伯昏无人观看了全过程,对他说:“你这是为射而射,还没达到忘我而射的境界。如果去到那高山之上,脚踩险石,临百丈深渊,你还能从容射箭吗?”

  于是,伯昏无人登上山顶,踩着极危险的岩石,转身背对深渊,徐徐后退,直到半个脚掌悬空,然后请列御寇来到他的位置上射箭。列御寇顿时吓得不敢动弹,伏在地下,直冒冷汗。

  伯昏无人见他这样,笑道:“有着精深箭术的人,上观青天,下测黄泉,极目远眺,神态自若。而你瞻前顾后,胆战心惊,自然很难射中目标了。”

  运斧成风选自《庄子·徐无鬼》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庄子为亲友送葬,恰从惠施的墓旁经过。庄子万分感慨,转过头对随行的人讲起了一个故事:

  在楚国都城,有个泥瓦匠。他粉刷墙壁时,鼻尖上溅到一点白泥,薄薄一层犹如苍蝇的翅膀一样。他请一位石木匠来削掉他鼻尖上的那点白泥。石木匠挥动着手里的斧头,快得好像旋风一样,肆意砍了几下,竟然削尽了那点白泥,鼻尖却毫无损伤。那泥瓦匠镇定地站在原地,面不改色。

  君主听说了这件奇事后,便找来石木匠要他再做一次。石木匠说:“小民的确曾为人削过鼻尖上的白泥,可现在做不到了。配合我做这件事的人早已经死了,再也找不到像他那样能够配合我的人了。”

  庄子讲完故事,说道:“自从惠施死后,我也失去了一个配合我的人。现在,再没有一个人能够与我进行论辩了!”

  吴王遇猴选自《庄子·徐无鬼》

  吴王浮于江,登乎狙之山。众狙见之,恂然弃而逃,逃于深蓁。有一狙焉,委蛇攫搔,见巧乎王。王射之,敏给搏捷矢。王命相者趋射,狙执死。王顾谓其友颜不疑曰:“之狙也,伐其巧,恃其便,以敖予,以至此殛也。戒之哉!嗟呼!无以汝色骄人哉!”颜不疑归而师董梧,以锄其色,去乐辞显,三年而国人称之。

  吴王坐船渡江,登上一座猴山。一群猴子看见他的队伍,都惊慌地四散逃跑,躲进深山的荆棘丛里。唯有一只猴子,却在吴王面前洋洋自得地跳来跳去,故意卖弄它灵巧的身手。吴王用箭射它,飞箭竟被它敏捷地接住。吴王便命令左右侍从一齐放箭,那只猴子即刻被射死了。

  吴王对友人颜不疑说:“这只猴子炫耀自己的灵巧,仗恃自己的敏捷,在人面前傲慢无礼,以致会有这样的下场。要警惕呀,可不要用自己的地位去向别人炫耀!”颜不疑听了吴王的话,回去后就拜贤者董梧为师,全力克服自己的傲气,远离美色声乐,不再交际应酬。三年后,受到国人的赞誉。

  触蛮之争选自《庄子·则阳》

  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蜗牛的两只角上分别有两个国家:左边角上的叫触国,右边角上的叫蛮国。两个国家常为争夺地盘而发生战争,彼此厮杀。每次战争过后,尸横遍野,双方死伤惨重;胜利者追击败军,常常半个多月后才收兵回国。

  鲁莽灭裂选自《庄子·则阳》

  长梧封人问子牢曰:“君为政焉勿卤莽,治民焉勿灭裂。昔予为禾,耕而卤莽之,则其实亦卤莽而报予;芸而灭裂之,其实亦灭裂而报予。予来年变齐,深其耕而熟耙耰,其禾蘩以滋,予终年厌飨。”

  子牢是孔子的弟子,一位长梧的地方官员向他求教治理国家的方法。子牢就对他说:“您不要粗疏随便地下达政令,不要简单**地对待人民。以前我种地时总是马虎了事,动作鲁莽,结果到了收获季节,庄稼也以稀稀拉拉的果实回报我;给田地除草也是急于求成,粗心大意,结果弄伤了幼苗的枝叶和根,庄稼也以干瘪的果实回报我。第二年,我吸取教训,改变了耕作态度和方式,庄稼长势喜人,到了收获季节粮食满仓,终年不愁没有粮食吃。”

  涸辙之鱼选自《庄子·外物》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庄子家里很穷,已经连续几天没有东西吃,他只好硬着头皮去向监河侯借粮食。监河侯见了他,摆出一副仁慈的面孔,对庄子说:“这事好办!等我年终从老百姓那儿收到租税后,借给你三百金,怎么样?”

  庄子听了,气得脸色发白,没好气地说:“我在刚才来的路上,听到什么东西在呼叫。找了半天,才发现在泥地被碾过的车辙里有一条鲫鱼,正大张着嘴巴直喘气。

  我说:‘这不是鲫鱼先生吗,您为什么要呼救啊?’

  鲫鱼说:‘我是东海龙王属下的官差,没想到今天落在这条干枯的车辙里。您能弄一升半斗的水来救救我吗?’

  我说:‘没问题。我刚好要到南方去拜见吴、越两国的国君,到时候请他们把西江的水引过来救你,你看怎么样?’

  鲫鱼气坏了,喘着粗气说:‘我现在已失去了最基本的生活条件,正处在死亡的边缘。只要有一升半斗的水就能救我的命,可你非但不立刻救我,还说些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废话。你不用在这里假惺惺了,不如趁早到咸鱼铺去为我收尸吧!’”

  任公垂钓选自《庄子·外物》

  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犗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馅没而下,骛扬而奋鬐,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自制河以东,苍梧以北,莫不厌若鱼者。已而后世辁才讽说之徒,皆惊而相告也。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其于得大鱼,难矣!

  任国有一位公子,做了个大大的鱼钩,粗粗的鱼线上挂了五十头腌好的肥牛作为鱼饵。这位任国公子来到高高的会稽山上,把钓钩甩到东海里,天天如此,月月如此,这样过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却没钓到一条鱼。又过了很长很长时间,终于等来了一条大鱼,五十头牛做的鱼饵被它一口吞下,粗大的鱼线被它牵着走。它时而潜入海底,时而跃出海面,张开鱼鳍,**鱼身,摆动鱼尾,在海面上掀起的浪花好似连绵的山峰,海水的剧烈震荡,威力之大,使千里之外的地域都能感受到。

  任国公子最终捕获到了这条大鱼,并把它做成鱼干,分给众人吃。浙江以东至苍梧以北的民众,最后都吃腻了。

  后世一些饶舌的人都大惊小怪,奔走相告。那些成天拿着短竿细线,跑到小水沟旁,守着泥鳅小鱼的人,想钓到大鱼,是完全不可能的。

  神龟被困选自《庄子·外物》

  宋元君夜半而梦人被发窥阿门,曰:“予自宰路之渊,予为清江使河伯之所,渔者余且得予。”元君觉,使人占之,曰:“此神龟也。”君曰:“渔者有余且乎?”左右曰:“有。”君曰:“令余且会朝。”明日,余且朝。君曰:“渔何得?”对曰:“且之网得白龟焉,其圆五尺。”君曰:“献若之龟。”龟至,君再欲杀之,再欲活之,心疑,卜之,曰:“杀龟以卜吉。”乃刳龟,七十二钻而无遗筴。仲尼曰:“神龟能见梦于元君,而不能避余且之网;知能七十二钻而无遗,不能避刳肠之患。如是,则知有所困,神有所不及也。虽有至知,万人谋之。”

  宋国君主夜里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披头散发的人出现在偏房门外,向屋内窥探。这个人对君主说:“我来自宰路渊,是清江大神的使者,出使河伯的途中被一个叫余且的渔民捉住了。”

  国君一早醒来就叫人根据夜里的梦境占了一卦,占卦的人上奏说:“这是只神龟在向您求助。”国君又问:“渔民中真的有个人叫余且吗?”当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便派人去找余且来见他。

  第二天,余且被召来了。国君问他:“前些天你打渔,可得了什么稀罕物啊?”余且说:“小民网到了一只白色的龟,身长有五尺呢!”于是,国君就以献宝的名义从余且手里要来了那只白龟。见到白龟后,国君几次想杀掉它,但一直犹豫不决,便命人又占了一卦。卦象显示:如果杀掉白龟,用它的壳来占卜,是吉利的。于是白龟被杀掉,龟壳成了占卜用具,而且非常灵验。

  孔子说:“神龟神通广大,能够托梦给国君,却没能逃过渔民的渔网;它有判断吉凶的智能,却未能避开杀身之祸。神通再大也有疏忽之处,智能再高也有料想不到的地方。如此看来,纵然聪明绝顶,也逃不脱众人的谋划啊。”

  随珠弹雀选自《庄子·让王》

  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

  从前有一个人,用珍贵的明月珠做弹丸,去射那飞翔在高空中的一只小小麻雀。人们都嘲笑他。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付出的代价实在太昂贵,而得到的东西实在太微不足道了。

  畏影恶迹选自《庄子·渔父》

  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自以为尚迟,疾走不休,绝力而死。不知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

  从前有个人,既害怕自己的影子,又讨厌自己的脚印。他总是快速地奔跑,想甩掉影子,灭掉脚印。可他跑得越快,影子跟得越紧;脚步提得越勤,脚印也就越多。看到这样的情形,他以为是自己跑得慢了,于是更加卖力地奔跑,毫不停歇。结果最终耗尽体力而死。

  这个人想甩掉影子,却不懂得站到阴处;想让脚印消失,却不懂得静止不动。

  屠龙之术选自《庄子·列御寇》

  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殚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从前有个叫支离益的人,精通屠龙术。一个叫朱泙漫的人从远地赶来向支离益学习,用尽了千金的家产,花费了整整三年的时间,最终掌握了这门技术。技术虽然学到手了,可这世上根本没有施展它的地方。

  舔痔结驷选自《庄子·列御寇》

  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车数乘;王说之,益车百乘。反于宋,见庄子曰:“夫处穷闾阨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

  宋国有个叫曹商的人,替宋王出使秦国。他动身前往秦国时,宋王送给他几辆马车;到了秦国,他讨得秦王的欢心,又得了一百辆马车。当时的马车都是四匹马拉一辆,曹商回宋国时,身后跟着一长串的马车,好不威风。

  曹商去见庄子,得意地说:“向您这样住在偏僻狭窄的里巷,靠编麻鞋过日子,常常饿得脖颈干瘪,面色蜡黄,这是我万万做不到的;不过我有机会出使大国而说服对方的君主,并有规模上百的马车队做我的随从,这却是我的长处。”庄子听了,微微笑道:“我听说秦王得了病四处请医生,那医生的报酬异常丰厚:能破除脓疮溃散的人,可获赏一辆马车;能为他舔痔疮的,可获赏五辆马车。总之,治的病越下作,所能获赏的马车就越多。您大概是给秦王舔过痔疮吧,要不怎么会得这么多马车?这位先生,您赶快离我远点吧!”

  探骊得珠选自《庄子·列御寇》

  河上有家贫恃纬萧而食者,其子没于渊,得千金之珠。其父谓其子曰:“取石来缎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颌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

  从前,一条大河边上住着一户以蒿草编织为生的穷人。有一天,这家的儿子潜入河的深处,捞到一颗价值千金的宝珠。他父亲见了,大惊失色地说:“快拿石头把它砸碎!要知道这千金的宝珠,一定是含在九泉深渊的骊龙嘴里的。你能得到这颗珠子,一定是侥幸遇到它熟睡的时候。等它醒来发现珠子丢了,一定会来取的。到时候大难临头,你还能活命吗?”

  牺牛衣食选自《庄子·列御寇》

  子见夫牺牛乎?衣文绣,食以刍叔,及其牵入于大庙,虽欲为孤犊,其可得乎!

  专供祭礼使用的牛似乎享受着优厚的待遇:身上披着丝绣的五彩花巾,吃着青草大豆拌成的上等饲料,得天独厚,异常尊贵。可一旦被牵入太庙屠宰,要想重获自由,回到牛栏里做一头普通的犊牛,已是万万不能了。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