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作者:新课标研究组 | 字数:7194
  盗鸭选自《聊斋志异》

  邑西白家庄居民某,盗邻鸭烹之。至夜,觉肤痒;天明视之,茸生鸭毛,触之则痛。大惧,无术可医。夜梦一人告之曰:“汝病乃天罚,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而邻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末尝征于声色。某诡告翁曰:“鸭乃某甲所盗。彼深畏骂焉,骂之亦可儆将来。”翁笑曰:“谁有闲气骂恶人!”卒不骂,某益窘,因实告邻翁。翁乃骂,其病良已。

  县城西面的白家庄,有个人偷了邻居家的鸭子,煮熟吃了。到了晚上,他觉得浑身发痒,第二天早上一看,皮肤上竟然长出了细细的鸭毛,碰一下就疼得厉害。这个人感到非常害怕,可又没办法治好。夜里他梦见有人告诉他:“这是老天在惩罚你呀!要想去除鸭毛,必须让失主好好骂一通。”偷鸭子的人赶忙按照梦中的指示去找失主。失主是个宽宏大量的老头,丢了东西,从不在意。偷鸭子的人就对他说:“这鸭子是某人偷的,他最怕被骂,您骂他一顿,也好警告警告他。”老头听后笑道:“我可没那闲气去骂坏人。”无论如何劝说,就是不骂。这人没办法,只得把事情的真相告诉失主,失主这才开口大骂了他一顿。经过这一骂,他的病竟然真的好了。

  贪狼食肉选自《聊斋志异·狼》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屠思狼所欲肉者,不如悬诸树而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归。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

  一个屠夫卖肉归来,天色已晚,忽然一头恶狼跟来,死死盯着他担子里卖剩的肉,一副垂涎欲滴的样子,尾随着屠夫走了好几里路。

  屠夫拎起刀子吓唬它,狼稍稍退了下去,可等他一转身,又跟了上来。屠夫无计可施,心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暂且把肉挂在树上,明早再回来取。于是就用钩子钩住肉,踮起脚尖挂到路旁的树枝上,并向狼示意担子已空,狼这才止住了脚步。屠夫得以平安回到家里。第二日天明,屠夫返回来取肉,远远望见树上悬挂着一样很大的东西,像个吊死的人。他心里十分害怕,壮着胆子走近一看,才认出是只狼。仰头细看,发现狼嘴里含着肉,同时被钩子刺穿了上颚,就像鱼吞食诱饵那样。

  螳螂斗蛇选自《聊斋志异》

  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颠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

  有个姓张的人,偶尔从山谷间走过,忽然听到山崖上发出很大的响声。他循着山路爬上去一看,一条碗口粗的大蛇,在树丛间扭曲着打滚,用尾巴甩打着柳树,树枝都噼里啪啦地折断了。看到大蛇时而翻滚、时而甩动、拼命挣扎的样子,似乎是被什么东西咬中了要害。可定睛看去,却什么也没有。张姓人感到很奇怪,就大着胆子走近蛇,发现一只螳螂趴在蛇的头顶上,用两个镰刀般锋利的钳足紧紧夹住蛇的头部,无论大蛇怎样甩动,就是甩不掉它。蛇挣扎了好一阵子,渐渐死去。再看它额头上的皮肉,早已皮开肉绽。

  愿换手指选自《笑得好》

  有一神仙到人间,点石成金,试验人心,寻个贪财少的,就度他成仙。遍地没有,虽指大石变金,只嫌微小。末后遇一人,仙指石谓曰:“我将此石,点金与你用吧。”其人摇头不要。仙意为嫌小,又指一大石曰:“我将此极大的石,点金与你用吧!”其人也摇头不要。仙翁心想,此人贪财之心全无,可为难得,就当度他成仙,因问曰:“你大小金都不要,却要什么?”其人伸出手指曰:“我别样总不要,只要老神仙方才点石成金的这个指头,换在我的手指上,任随我到处点金,用个不计其数。”

  有个神仙来到人间,用点石成金的法术来试验人心,想找出一个不贪财的人,度他成仙。可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虽然神仙能把大石头变成金子,可人们还嫌金子不够大。最后他又遇到一个人,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问那人:“我把这块石头变成金子,送给你用吧。”那人摇摇头。神仙以为他也嫌小,又指向一块大石头说:“那么,把这块更大的变成金子,给你用吧!”那人还是摇头。神仙不禁心中一喜,心想总算遇到个不贪财的人,至为宝贵,可以度他成仙。因而问道:“这大小金子你都不要,到底想要什么呢?”那人伸出一根手指说:“我别样都不要,只要老神仙方才点石成金的这根手指头,换到我的手指上,随我到处点金,那就会有不计其数的金子了。”

  方蛇选自《笑得好》

  有曾遇大蛇者,侈言阔十仗,长百余丈,闻者不信,其人遽减二十丈;人犹不信,递减至三十丈、二十丈,遂至十丈,后自悟其谬曰:“啊呀,蛇竟长方了!”

  有个人说他曾遇到过一条大蛇,并向人夸张地说那蛇有十丈宽,一百丈长。听的人都不信。那人马上又把蛇的长度减去二十丈,人们还是不信。后来又减到三十丈、二十丈,最后减到十丈。这时,他忽然省悟到自己的说法是多荒谬:“啊呀,这蛇岂不成方的了?”

  莫砍虎皮选自《笑得好》

  一人被虎衔去,其子要救父,因拿刀赶去杀虎,这人在虎口里高喊说:“我的儿,我的儿,你要砍只砍虎脚,不可砍坏了虎皮,才卖得银子多!”

  有个人被老虎叼走了,他的儿子拿着刀赶去杀虎救父。这人在虎口里高喊:“我的儿!我的儿!你要砍,只砍虎脚,可别砍坏了虎皮!这样才能多卖些银子!”

  蜀鄙二僧选自《白鹤堂诗文集》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四川边远地区有两个和尚:一个贫穷,一个富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打算去南海,你看如何?”富和尚问:“路途遥远,你靠什么去呢?”穷和尚说:“只要有一个水瓶子,一个饭钵就行了。”富和尚听了哈哈大笑,说:“好几年前我就想买条船到南海去,到现在也没能办到。你怎么可能办到呢?”

  一年后,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去南海的事告诉了富和尚,富和尚露出惭愧的神色。

  莽汉断棘选自《杂著十种·寓言》

  终南之山,有棘盈径,骨柔而刺密,触之者恒胶结不可解,不受伤不已。人畏其刺,咸迂其途避之。一人义形于色,褰裳而入,欲节节而断之。孰知左断于指,右曳于臂,下钩其裙,惫已甚。君子曰:“斯人之疾恶,是已;疾之而不以其道。苟挟斧斤求其本而刈之,何棘不去?”

  钟南山上,一条路的两旁满是荆棘。荆棘的枝蔓柔软,而上面的刺却很密集,扎在人的衣服上,常会纠结在一处,很难解开,不想受伤都不行。人们都怕这棘刺,宁可绕远路也不从这走。

  一个义勇的人,束好衣服就往这条路上闯,想把这棘刺一根一根地折断。谁知他折断了左边的棘刺,却被右边的棘刺钩住了胳膊,下面的衣摆也被荆棘扯住,弄得异常疲惫。有位君子说:“这个人疾恶如仇值得肯定,但他痛恨荆棘却不得根除荆棘的要领。要是他用斧头把荆棘连根斩断,什么样的棘刺不能除去呢?”

  祛盗选自《一夕话》

  一痴人闻盗入门,急写“各有内外”四字,贴于堂上。闻盗已登堂,又写“此路不通”四字,贴于内室。闻盗复至,乃逃入厕中。盗踪迹及之,乃掩厕门咳嗽曰:“有人在此。”

  有个痴人听见盗贼进了家门,急忙写了“各有内外”四个字贴在厅堂上。等听见盗贼已经到了厅堂,又写“此路不通”四个字贴在卧房门上。后来盗贼又进了卧室,于是这人就逃进厕所,盗贼也跟着他的行迹而来,他就关上厕所门,咳嗽道:“有人在此。”

  戏蝎选自《七经纪闻》

  管子客商丘,见逆旅童子有蓄蝎为戏者。问其术,曰:“吾捕得,去其尾,故彼莫予毒,而供吾**耳。”索观之,其器中蓄蝎十数,皆甚驯。投以食则竞集;撩之以指,骇然纷起窜。观其态,若甚畏人者然。于是童子大乐,笑呼持去。客谓管子曰:“得是术也,可以御恶人矣。”

  管子旅居商丘,见旅馆的童仆有蓄养蝎子来玩的,就问他是如何制服蝎子的,那童仆说:“我捉到蝎子就除去它的尾巴上的刺,所以它没办法蛰我,却可以供我玩耍。”管子让他把蝎子拿过来看看,只见他的罐子里养着十几只,都很驯服。往里面投食物时,全聚集过来;用手指去逗弄它们,都吓得纷纷逃窜。看它们那样子,好像很害怕人似的。童仆非常开心,笑喊着拿着罐子走开了。一位客人对管子说:“掌握了这种方法,就可以抵御恶人了。”

  世无良猫选自《耳食录》

  某恶鼠,破家求良猫。厌以腥膏,眠以毡罽.猫既饱且安,率不食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某怒,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

  有个非常厌恶老鼠的人,耗费了许多银两买来一只好猫,好吃好喝地喂它,让它睡在舒适的毛毡上。猫吃得饱,生活得很安逸,就不去捉老鼠,甚至还同老鼠一块嬉戏。由此家里的鼠灾闹得更厉害了。主人非常生气,决定不再养猫,认为世界上没有一只好猫。

  男女有别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

  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亦稍知医药,性情迂缓,望之如偃蹇老儒。一日,雅步行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或指所在,雅步以往。比相见,**良久。魏问相见何意。曰:“适在苦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黹,倦而假寐。小儿嬉戏井旁,相距三五尺耳,似乎可虑。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故走觅兄。”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哭子矣。

  有个读书人叫傅显,懂得一些文理知识,也稍通医药典籍,但性格比较古板迟钝,像个迂腐的老学究。

  有一天,他不慌不忙地走在集市上,逢人便问:“看到魏三哥了吗?”有人告诉他魏三哥在什么地方,他就迈着四方步慢慢走过去。等见到了本人,还要喘上一阵子气,迟迟也未开口说话。对方只好先问他有什么事,他这才说:“刚才路过苦水井,见三嫂子在树下做针线活,累了在那儿打盹。您家孩子在井边上玩耍,离井口不过三五尺,似乎有隐患。可男女有别,我不方便叫醒三嫂,所以就跑来找你了。”魏三哥一听,惊慌失措地跑回去,这时,三嫂已伏在井口边哭儿子了。

  沿河求石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柹,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下,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傎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沧州的南部,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大门倒塌在河中,两个守门的石兽一起沉入了河底。过了十多年,庙里的和尚募集到资金重修了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以为它们顺着河水流到下游了,便摇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沿河找了十多里,却不见石兽的踪迹。

  一个在庙中开馆教书的先生听说这事后,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会推究事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会被大水冲走呢?石头质地**沉重,而河沙质地松浮,石兽掉进去,自然越沉越深。沿河向下游找它们,这不是件很荒唐的事情吗?”众人听了,都相信这是正确的判断。

  一个多年驻守在河边的老兵听了这话,又嘲笑说:“凡是掉到河里的石头,应当从上游去找它们。石头**笨重,河沙松软轻浮。河水冲不走石头,但它的反作用力,一定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河沙上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半截悬空时,石头必定会倒进坑里。像这样再冲击,石头再翻转。不停地冲击,不停地翻转,如此一来,石头反倒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去找石头,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岂不是更荒唐吗?”

  众人按照老兵的话去找,果然在河上游几里外的地方寻到了石兽。

  狼子野心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昼寝厅室,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寝,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

  一个有钱人,意外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养,倒也和狗相安无事。等它们稍微长大了一点,也同样很驯服,竟让人忘了它们是狼。一天,主人躺在客厅里睡觉,忽然听到群狗发出愤怒的叫声,被狗叫惊醒后起来四下张望,没看见一个人,于是再次放好枕头准备睡觉,狗又像前次一样叫起来,他便假装睡下,暗暗观察情况。原来,那两只狼趁他睡着的时候,要咬他的喉咙,狗便上来阻止不让它们靠近。于是主人杀了狼,剥下它们的皮。

  恶鬼技穷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

  曹司农竹虚言,其族兄自歙往扬州,途经友人家。时盛夏,延坐书屋,甚轩爽。暮,欲下榻其中。友人曰:“是有魅,夜不可居。”曹强居之。夜半,有物自门隙蠕蠕入,薄如夹纸。入室后,渐开展作人形,乃女子也。曹殊不畏。忽披发吐舌作缢鬼状。曹笑曰:“犹是发,但稍乱;犹是舌,但稍长,亦何足畏?”忽自摘其首置案上。曹又笑曰:“有首尚不足畏,况无首耶?”鬼技穷,倏然灭。及归途,再宿。夜半,门隙又蠕蠕,甫露其首,辄唾曰:“又此败兴物耶?”竟不入。

  司农曹竹虚说,他的一位族兄从歙县去扬州,途中经过朋友家。当时正值盛夏,这位曹兄停下行程坐到友人书屋中,觉得十分惬意凉爽。天色渐渐暗下来,他想要住在这里,可朋友却说:“这里有鬼,晚上不能住在这里的。”曹兄不管,强要住下。深夜,有东西从门缝间慢慢进入,像夹带的纸片一样薄。进入房间后,便展开化为人形,原来是个女子。曹兄一点也不害怕。那女子忽然披散了头发吐出了长舌,变成吊死鬼的模样。曹兄笑着说:“同样是头发,只是有些凌乱;同样是舌头,只不过稍稍长了些,有什么好怕的?”那鬼忽然又把自己的头摘下来放到桌子上。曹兄笑得更大声了,说道:“有头的我尚且不怕,何况你这没有头的东西!”鬼的招数用尽了,便一瞬间消失了。后来他从扬州回来,又住到这里。深夜,门缝再次有东西蠕动,刚露出个脑袋,曹兄便骂道:“又是那个败兴的东西吗?”鬼一听,竟然不敢进去了。

  姜三莽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

  景城有姜三莽者,勇而戆。一日,闻人说宋定伯卖鬼得钱事,大喜曰:“吾今乃知鬼可缚!如每夜缚一鬼,唾使变羊,晓而牵卖于市,足供一日酒肉资矣。”于是夜夜荷梃执绳,潜行墟墓间,如猎者之伺狐兔,竟不能遇。即素称有鬼之处,佯醉寝以诱之,亦寂然无睹。一夕,隔林见数磷火,踊跃奔赴,未至间,已星散去,懊悔而返。如是月余,无所得,乃止。

  景城有个人叫姜三莽,生性勇猛却带着几分傻气。有一天,他听说了宋定伯捉鬼的故事,高兴地说:“现在我才知道鬼是可以绑起来的。要是每晚都能捆上一个鬼,吐口唾沫把它变成羊,早上牵到肉市上去卖,那么我这一天的酒钱就不用愁了!”从此,他每晚都扛着棍棒,拿着绳子,悄悄地在坟地里转来转去,如同猎人在狩猎狐狸、兔子似的,可是什么也没遇见。在人们传说有鬼出没的地方,他装成一个醉鬼的样子在那里诱鬼出来,也没有成功。有天夜里,他见树林中有几点磷火飘忽,急忙赶过去,可还没等他追上,那磷火就不见了。他懊丧不已,愤愤地回去了。这样过了一个多月,姜三莽什么也没有捉到,只好放弃捉鬼的念头。

  海鸥与巷燕选自《寤崖子》

  鸥于海渚遇巷燕。燕谓鸥曰:“我至子所,而子不至我所,何也?”曰:“吾性傲以野,不乐依人焉,故也。”曰:“我以依人而处,故飙风得所障,冻雨得所敝,炽日得所护。以是观之,子其病矣!”曰:“我病而有不病者存,不若子之眛病于未见也。”曰:“我之得以依人者,以人不之憎且爱之也。子之病我者,忮其爱乎?”曰:“子谓人之于我,爱乎?憎乎?”曰:“皆无之。”曰:“吾以傲野自侍,人之憎爱,非所论也。即以人论,吾以不见爱,故不见憎。然则,见爱者其危哉!”燕不喻而去。其后,巷人方食,燕泥污其羹,因怒而逐燕,燕于是始思鸥言。

  海鸥在海上遇到住在街巷里的燕子。燕子对海鸥说:“我经常到您这儿来,您为什么不到我那儿去呢?”海鸥说:“我性格孤傲,独来独往,从不愿依附别人,所以如此。”

  燕子说:“我因为依附人居住,所以刮风可以得到屏障,下雨能够有所遮蔽,烈日下能够得到庇护。这样看来,您的生活实在太艰苦了。”海鸥说:“我的生活艰苦,但也有不困苦的地方,不像您还没有发现自己的不利处境。”

  燕子说:“我之所以能够依附人,是因为人人都爱我,不憎恨我。你这样说,大概是嫉妒了吧?”海鸥说:“那您说说,人类对于我,是爱呢,还是恨呢?”

  燕子说:“既没有爱,也没有恨。”海鸥听了说道:“我顺应自己的性情而生活,根本不必考虑人类对我的爱憎。我因为不被人爱,所以也就不被人恨。这样看来,被人爱也是危险的。”

  燕子没听明白海鸥的话就飞走了。不久,巷子里的人正在吃饭,燕子衔回来的泥不小心落进人吃的菜肴。人十分生气,就把燕子赶走了。到了这时,燕子才想起海鸥说的话。

  鸡卵选自《笑笑录》

  有南人不食鸡卵,初至北道早尖,店伙请所食,曰:“有好菜乎?”曰:“有木樨肉。”及献于几,则所不食也,虑为人笑,不明言,但问:“别有佳者乎?”曰:“摊黄花如何?”客曰:“大佳。”及取来,仍是不食者,谬言尚饱,其仆谓:“前途甚远,恐致饥。”曰:“如此,但食点心可耳。”问:“有佳者否?”店伙以窝果子对。客曰:“多持几枚来。”及至,则仍不食者,且惭且怒,遂委顿不堪。

  有个南方人向来不吃鸡蛋,初到北方游历,在路上吃早饭。店里的伙计问他要吃什么,他问:“有什么好菜?”伙计说:“有木樨肉。”等把菜端上来一看,原来是他不喜欢吃的鸡蛋。怕被别人笑话,不肯明说,就又问:“还有别的好菜吗?”伙计说:“来盘摊黄菜怎么样?”他说:“不错。”结果菜上来一看,又是鸡蛋。他只好推说自己肚子还不饿,不想吃。仆人提醒说:“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呢,不吃恐怕会饿的。”他说:“既然如此,那就上些点心吧。”就又问伙计有什么好吃的点心,伙计说:“有窝果子。”他说:“那就多来几个吧。”等点心拿来,又是鸡蛋。这个人非常气恼,又不好发作,只得空着肚子赶路,结果疲惫不堪。

  
您已读完了所有章节,向您推荐
三里湾
作者:赵树理

本书收录赵树理《三里湾》《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三篇经典...

兵谣
作者:黄国荣

农民的儿子古义宝,纯朴忠厚,对未来满怀憧憬,又富有农民心计。...

生死场(红色经典)
作者:萧红

本书是萧红的小说选集,收录了《生死场》《桥》《呼兰河传》三篇...

党费
作者:王愿坚

作家王愿坚的经典作品集,收录了作者描写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微山湖上(红色经典)
作者:邱勋

本书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邱勋的经典小说集,收录了《微山湖上》、...

作者:梁晓声

本书精选了梁晓声最具代表性的中短篇小说,包括《这是一片神奇的...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