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女”都是“白骨精”
作者:徐墨 |
字数:8846
何为“作”(zuō),“作”就是指任性、不安分守己、天生热爱折腾、有点小脾气(这点有时可以和可爱画等号),甚至可以说,“作”是一种时尚,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生活方式,爱“作”的女人我们通常称之为“作女”。基本上,每个女生都有过“作”的经历,为理想、为爱情、为物质,理由是五花八门,“作”这个基因,已经渗透在了女性的骨血当中。总之,无女不“作”。
为什么“作”是女人的专利,而男人却很少“作”呢?那是因为女人的思维与男人完全不一样,男人总怕事多,而女人总是没事找事,男人觉得重要的事,有可能在女人眼里完全值得忽略,而女人觉得重要的事,在男人眼里那就是鸡毛蒜皮。李敖先生就从政治方面阐述过男女关注的焦点是多么的不同,以此证明了男女有别:
“亚理士多德说人是政治的动物,其实这话对他们男人说来更切实际。政治这东西要会登台演讲才行,要会打击敌人,也要会出卖朋友。……这些皮厚心黑的事,对我们女人来说都是不合适的。在政治上面我们所能做的,除了打开后门收红包外,我们还希望替丈夫多多建立起裙带关系。至于我自己,我对政治的兴趣无论如何也赶不上对那条花裙子的兴趣,我不关心甘乃迪怎样应付寮国的局势,只关心他怎样应付太太的脾气。报纸第一版似乎是没有什么好看的,这时代不会再有希腊罗马那种英雄美人的战争了,现代的男人都是狗熊,他们不为美人儿打仗,却为非洲的几个小黑人吵来吵去,那太不罗曼蒂克了,这种消息还有什么看头?”
所以说,女性的思维想法与男性的思维想法截然不同,对于男人来说,自己的理性思维可以指挥自己的行动,但对于女人来说,这就好像一个游戏,也可以说是一种缥缈的概念。就如同我们形容一个喜欢胡闹的孩子:“明明心里什么都清楚,但就是‘作’。”曾经有网友写过一首关于“作女”的诗:
作、作女、作女大时代。时代真的进步了,小女子越来越有选择权。放眼看去,作女无处不在,我们已经进入了作女大时代。“作”得精彩些,别浪费时间。……
如今,“作”女是越来越吃香。更有一句话说:女人不作,男人不爱。传统印象中,男人们心目中的理想女性应该是善解人意且知书达理。但在现实中却发现,那些爱折腾,爱表现,特会来事的女人貌似更讨男人的欢心。大部分男人从内心喜欢“作女”,因为她们能不断给他们带来生活灵感、新鲜刺激,她们不是野蛮女友那样的辛辣而又劲头十足,也不是温温吞吞的贤妻良母型,需要比喻的话她们就是一坛纯正女儿红,醇厚而甘甜。对于“作女”,写过《作女》这部作品,带起一阵“作”风的作家张抗抗最有发言权:“‘作女’是新时代女性的一种现象。当代女性面临着强大的社会文化传统的制约,于是我们周围往往出现很多像小说主人公陈卓尔这样的女人,她们‘作’的**并不是为了改变自己的物质条件,也不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是要让自己活得像自己、让生命力得到最充分的张扬、使自己的人生更精彩,所以她只能不断地同自己较劲。她们之所以‘作’,是因为现在她们的发展空间还太小,当她们的要求与社会观念发生冲突时,‘作女’们就会表现出种种不近情理的自我折磨,这实际上是女性的另一种反抗形式。我写‘作女’并不想讨任何人喜欢,我只希望这个人物给人们提供一些思考,希望男观众能理解她,能理解女性,也希望女性观众能从她们身上发现自己。”
那么,“作女”到底有哪些特点呢,什么才算“作女”,总结一下,大概这么几个特点:首先是狂爱凑热闹。这些不甘心、不认命、极不安分、永不知足的“作女”在如今的中国已进入了“作”的狂热状态,她们炒老板、上南极、走沙漠,哪有热闹就凑哪儿;其次是换男友就像换衣服鞋子。“作女”们不愿意当第三者,但却喜欢频繁约会、频繁换男友、频繁离婚。男人经常被她们咄咄逼人的气势搞得灰头土脸;再次是喜欢挑战现有道德以及社会秩序。“作女”的性格通常都是特立独行,这种性格经常会通过极端的冲动以及过分的执著表现出来,这常常让传统社会的卫道士无比尴尬且哭笑不得;还有就是大多数“作女”都是“白骨精”(就是我们常说的白领、骨干、精英)。她们不停地提高自己的实力与能力,就算碰壁无数次也永不言悔。这与一般意义上的另类女性并不相同,“作女”更有理想与梦想。
最后,有一点也是要注意的:“作”,并不是毫无限制,它也是有尺度的,“作”的前提就是你不能只为自己的利益去无限制地剥夺他人的利益,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始终存在着一种叫做deadline的东西,你越接近这条线,所得到的额外收获也就越多,但是你一旦因过度而击穿它,你将会万劫不复。
◎男人如衣服
坦白地说,男朋友就好比是衣服,这件衣服即使很好、很华贵,可是若在整个礼拜中天天穿它,那就太单调了,别的女孩子也要笑我了,人家张丽珍就有好几十套衣服,赵依依也有五件大衣,周牧师、方神甫劝我们节衣缩食,为了怕胖,我已经缩食了,若再节衣,那岂不太自苦了吗?衣之不可节,如同男朋友之不可少;更衣之频繁,如同男朋友之新陈代谢,今天跟他好好的,说不定明天就为他唱“挽歌”,并且张三李四旧友新知,我要一视同仁——一一为他们“轮唱”!
——李敖
大家经常听到的话应该是“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如今李敖反其道而行之,将男人比做了衣服。这个观点不能说不贴切,因为衣服拥有的一切功能和特性男人都具备了。比如遮羞,比如保暖,比如修饰。为何这么说呢?衣服首先具有的功能是遮羞。对于到了一定年龄的女人来说,身边如果还是没有固定的男人陪着,那么很可能会被周围的人另眼相看。对于这个,女人不服也好,懊恼也罢,但世俗就是如此,你不满也得受着。相反,这种时候有个男人在身边就好了,先不管你爱他几分,至少没有人会认为你生理上有毛病,或者是心理上有什么缺陷或不良倾向。所以,对于女人来说男人首先是块遮羞布。而衣服还有一个基本功能就是保暖。现代社会,女人为了生活需要以及体现自身价值,大部分都和男人一样在外工作,到处奔波,但是由于某些历史遗留问题或传统观念,女人做起事情来比男人更有难度。这种时候就需要心中有份寄托,这样才会感到温暖,对于一个女人来说,这份温暖有很大的可能性是来源于男人,就是那个疼爱自己的男人。女人是感性动物,世界上没有几个女人愿意过一辈子的独身日子,渴望爱情是女人经常干的事,每个女人都希望有个珍爱自己的男人陪在身边,受伤或痛苦的时候能有个肩膀可以依靠。所以,女人都需要这样一份温暖,就好比衣服一样,寒流来袭时,可以暖暖地将自己包裹,不受侵害。修饰也是衣服的一个重要功能。一件衣服好不好完全是因人而异,并非名牌或流行就都是好的,关键是要看是否适合自己,与自己的风格是否相符,对自己身材上的不足是否能起到修饰作用。比如,一件衣服它能婉约地收腰,这能在悄悄掩盖你腰上赘肉的同时让你的身体可以自由呼吸,不松也不紧,整个分寸拿捏正好,这才是一件好衣服,就这点来看,衣服果然像男人。好男人都会包容,他们始终心怀宽广地去对待心爱的女人。就如大部分女人的身材都不太标准,各有不足,而好衣服就能包容这些缺陷和不足,同时加以修饰,以此让女人更加美丽。因此,将女人比做男人的衣服,实在是不对的,你见过有几个爱衣如狂的男人?反过来再看看女人对待衣服,有几个女人不逛服装店?有多少女性杂志上面不讨论时装?由此可见,女人简直把衣服当做生命。而且在这个世界上,女人最爱的东西大多不外乎两件:一件当然是爱情,另一件自然就是衣服。张爱玲不也说:“再没有心肝的女子说起她去年那件织锦缎夹袍时也是充满深情的。”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衣服式样众多,男人也是各不相同的。有的男人好像过于奢华的皮草,得到时很让人喜悦,但收藏和平时的打理却让人感到焦虑和麻烦,即使穿在身上也忐忑不安,生怕遇上盗贼什么的,平添烦恼;有的男人好像丝巾或披肩,能有最好,但没有也不影响正常生活;有的男人就像被刮破的丝袜,只需**一次,就再也无法上身了;还有男人如同过气的流行款,今年穿不了,只能送给更穷的人。至于一些女人的职业装——西装则需要特别护理,比如只能用干洗,而有些男人表面很笔挺,但却不好伺候。还有最贴身的丝绸**,那就好像最体贴你的男人,如果不是他能深刻细致地了解你,又怎么会贴身呢?而不同阶段的男人也如衣服一般,已婚的男人就像一条租来的裙子,捧到手中时有着一刹那的欣喜,但是正当你爱不释手,越看越喜欢时,却被突然告知,租期已到,不还罚款。女友的衣服貌似永远比自己的好看。离婚携子的男人就好像三件的套装,不管你愿不愿意,只要看上外套,不好意思,全套出售,不论好坏,不论多余附加,只能全部买走,享受所谓的硬性搭配。
女人天生就对衣服有着极为独特的触觉,将这份天赋发挥到挑选男人方面,可谓相得益彰。以买衣服为例,一个男人就好像一件式样好看的衣服,让你一眼就想买,恨不得立马付钱拿走,可他只是式样好看啊,光看不行,还得试试不是,至少买之前先试一下,所以看中某个男人先别急着表白心意,先观察一段时间,和他接触一下,交个朋友看看,这个过程就像试衣服,有的衣服只是看着好看,你穿起来未必能有很好的效果,有的女人就是对好看衣服没有免疫力,结果结婚之后她们都说自己瞎了眼。如果试了之后觉得还不错也不要急,再好好考虑一下。因为女人们并不缺少买完之后又后悔或者过几天又不喜欢了这样的经验。不要担心衣服会卖完,因为天底下不止那一件衣服,也许一开始你会后悔没有买下它,但是过一段时间你有可能会发现一件更加好看的衣服,并且那件衣服是打五折的。这段话的中心思
想只有一个:男人就像衣服,只要你有耐心,总能买到对你来说更好的。
其实有的时候也该给那些初看样子不咋地,但是穿上去却很适合你的衣服一些机会,通常这种式样不好看的男人为了能让自己畅销,会将自己改造得温柔体贴能干,以此来让女人穿起来很舒适。总之,很多感性的女人喜欢把她们看到的一切事物都归结为好看不好看,但是她
们有些人心里也明白,就男人而言,好看只是次要的。比较遗憾的是,很多男人看女人时的想法与此恰恰相反。
有句话说得好啊:**一个个走过,衣服一年年翻新,年轻女人基本上每个季节都会有新衣服入账,而有些女人的男友也是这样常换常新的。在处理旧衣服上,每个女人都有自己的办法,出于对女人的了解,李敖总结出了一套女人处理旧衣服的方法规律,来给大家参考一下:“女人要买新衣服,包括两个要件:一、驱逐旧衣服;二、迎进新衣服。驱逐旧衣服的方式不是卖,卖了总觉太吃亏。所以又衍生出两个方式:一、交换法——以衣换衣;二、赠送妹妹法——算是做了‘慈善事业’(女人的亏心事太多太多,所以不得不做点好事赎罪)”。将这段话影射到换男友这个问题上,居然也不算太突兀,比如,一个女人要换男友,那她首先把旧男友弄走,然后迎进新男友,交换男友这事也不是没见过,姐夫变妹夫倒也不是很奇怪。
总之对于女人来说,男人就是衣服,可能是念念不忘的衣服,可能是一言难尽的衣服,也可能是充满期待的衣服。
◎不守时是女人的专利
男孩子既然如约前来,我却不必准时赴约,盖守时云云,实在是对铁路局局长说的,根本不是对我们女人说的。——李敖
李敖恋爱经验丰富,对女人的很多事情可以说是知根知底,现在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大部分女人的一个坏毛病:不守时。不守时这种事情在当下已是相当普遍,一大帮子“新女性”更是常以“不守时专家”自居,对她们来说不守时根本不是什么大问题。更让人无语的是,居然还有女人说:女人不守时能折磨出乖男人。由此可见,基本上所有的男人都吃过女人不守时的苦头。那么,女人为什么如此没有时间观念呢?李敖将自己扮做女人现身说法:“我们每个女人都有三大敌人,第一是时间,第二是不追她的男人,第三是别的漂亮女人。其中最可恨的莫过于时间,时间会夺走我的美丽,减少我的多情,更不可饶恕的是,它使我去年辛苦做成的大衣走了样,所以它是我们女人的第一公敌,我们绝对不要遵守它。”虽然李敖说的这个理由有点不可理喻,但是姑且将它算做女人不守时的原因之一吧,毕竟,有很多女人都怕变老,时光流逝对于女人来说是最残忍的。作家黄山就用一个简单的比喻说明了这个问题:“时间是风,女人是花。风吹花时,花很美,一直吹,吹上三十年,花就凋谢了。”现在的女人随着各种历练的增多,各方面水平都有所提高,尤其是在经营不守时方面。其实有很多女人不守时是由于面子问题。这些女人一致认为,如果一个女人去约会的时候太守时,有可能会让男人看不起这个女人,觉得这个女人没身份,甚至会让这个男人更加自恋。所以为了面子、为了身份,女人经常会故意不守时,哪怕她早就到了约会场地,她也不会马上走出来,而是躲在一边看男人干着急。仔细想想女人如此不守时有时候的确是男人培养出来的。对于感兴趣的或喜欢的女人男人通常都是十分迁就且万般讨好,就这样,在这种近乎宠溺的氛围中,约会原则早就没了。女人的感觉,也可以说是直觉非常灵敏,就像一个感应器,只要被她们感觉到男人的看重,发现不守时已经得到男人的默认或认可,她就会慢慢地形成不守时的习惯,到最后甚至有可能变本加厉。但相同的一个女人,如果遇到一个很有原则性的男人,任何事情都不为所动,始终坚持守时原则,那么她也会在这个男人的影响下变得守时。这种珍惜时间、具有原则性的男人,对于女人不守时的恶习从根本上就非常讨厌、嗤之以鼻。这类的男人认为:你可以迟到,我也可以不等。所以说,对于女人是否守时,男人的态度也很重要啊。当然,也不排除有些女人是因为真有难言之隐而开始不守时的,比如,讨厌某些男人,但是由于外在的一些不可抗因素(如父母之命)又不得不去赴约,因此这时的不守时行为也可以理解为是女人的抗争,对这次约会的不满,对这些男人的抗拒。有些男人脸皮极厚,他们会像绿头苍蝇一样不厌其烦地追逐女人,赶都赶不走。有时候对于这种男人女人还没到拒绝的程度,因此就只好用不守时的方式去对付他们,进行**。
对于女人来说不守时有时还是有点好处的,不但有面子,还可以少看两眼讨厌的人。李敖先生又一次借用女子的身份对这个好处分析透彻:
“故约会时间虽到,我虽早已搽完胭脂抹完粉,可是还是先让那男孩子在宿舍门口等上半小时再说。一来呢,可杀其威风、吊其胃口;二来呢,可延长在寝室炫耀的时间;三来呢,那么准时干吗?又不是赶火车!”
相比起女子对于自己不守时的放纵,男人在约会时那可是千万不能迟到的,因为大部分女人都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生物,所以,男人要迟到的话可就惨了。大部分女人对男人的时间观是非常在乎的,基本上没有男人敢在约会的时候让女人傻等。男人一旦不守时,会马上遭到女人的声讨、数落或埋怨,如果这种情况再多发生几次,女人很可能就会拒绝和你见面,将你定为拒绝往来户。总而言之,在女人心目中,是否守时是检验男人是否为男子汉的标准之一,虽然不是唯一标准,但是所占地位也不低啊。而男人通常都没有勇气把是否守时作为检验女人是否为好女人的标准,这也怨不得他们老在不守时问题上因为女人而吃瘪。
说到这个地步,也许有的男人开始不服了,凭啥什么好处都让女人占了去呢,那又有什么办法,对此我们能做的只有理解,谁让女人是水做的,天生是用来宠的。其实女人的这种不守时行为大部分男人都是能原谅的,因为女人天生就缺少时间观念,甚至有的女人脑子里压根没有时间观念一说,她们的计划性很差。不仅会用几个钟头来摆弄自己那张脸,偏偏到出门的时候又会想起许多事来。婆婆妈妈,拖拖拉拉,又带点神经质,这就是女人的特点之一。有一位朋友对我说过,他与自己喜欢的女人约会时,有时真的挺希望她能迟到几分钟,这样能让他再次细细品尝那种等待恋人时的甜美感觉。
通过各方面的分析调查、旁敲侧听,就目前的约会行情而言,情况是这样的:男人比女人守时;年纪大的女人比年纪小的女人守时;有文化修养的女人比没文化修养的女人守时;成熟的女人比不成熟的女人守时;长得普通的女人比长得漂亮的女人守时;漂亮女人中追求者较少的女人比追求者多的女人守时。以上几乎已经形成一种规律,也能从中看出不少值得研究的问题,但总体来说不守时还是不对的,因为不守时就好像没有预期,让人心慌没有安全感。就好像一个人经常性借钱不还,长此下去,他就不可能再借到钱了。有一点还是想让女人们记住:不同的男人对女人的看法不同,而他们对女人的欣赏也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男人们的意见却出奇的统一——能守时的女人最可爱!
◎由现代恋爱说开去
现代的恋爱是要看电影、要吃通心粉、要喝咖啡、要跳舞。——李敖
在李敖的笔下,恋爱方式有了一个区分,大略分为了两个,分别是图腾时代的恋爱方式以及现代恋爱方式,所谓图腾时代的恋爱方式大概就是指封建保守时期的恋爱,那种时候最崇尚的就是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但这却为李敖所不喜:“有了男朋友就不能不有约会,我又不是柏拉图学派的女弟子,绝对不相信象牙塔和天鹅宫里面的精神恋爱。写情书、拔指甲、割指头,那些都是图腾时代的方式了。”此番话可以看出,李敖喜欢在恋爱时与心仪的女子有实质性的接触,写信、聊天等精神交流是无法让他满足的。
所谓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是一种以西方哲学家柏拉图命名的异性间的精神恋爱,这种恋爱关系追求的是心灵上的沟通,完全排斥**。为何会出现精神恋爱呢?这牵扯到了哲学问题。柏拉图认为:当心灵拒绝且摒弃肉体并向往真理的时候,思想才能称之为纯洁的、最好的。但是当肉体的罪恶感染人的灵魂之时,人们想要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实现与满足。只有当人类对**不再强烈需求的时候,心境会变得平和,这时才能更加接近真理,而**则是人性中兽性的一种体现,是每个生物体的本能,也可以说是本性,人之所以能成为所谓的高等动物,就是因为在人的本性当中,人性绝对强于兽性,能够支配兽性。因此,只有不带**的精神交流是最美好的、最道德的。而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意义也颇多:首先这是一种理想式的爱情观;这种爱情主要靠精神交流,而非肉体;在这种爱情中男女是平等的;而且,这个爱情观要人们相信,世界上有且只有一个人对你而言是完美的,而且是只对你而言完美,换句话说就是每个人都有一个完美的对象,而且是唯一的一个。对于这种精神恋爱的意义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太唯心了!现在来好好分析一下这些意义。首先这种爱情观一开始就不成立,因为它是理想式的,既然理想所以这种爱情根本无法实现,它太过于浪漫,不是我等凡夫俗子能消受得了的,这种“理想”的说法来自柏拉图一部很有名的作品——《理想国》,书中主要探讨一个理想的国度要如何才能构建,但是这些理论由于过于理想化而难以实现,因此就有人用它来诠释所谓的柏拉图式的爱情;至于扬精神而抑肉体这种说法则来源于柏拉图的形而上学,他认为只有思想才是最真实的,而由我们眼睛所看到的“真实世界”的任何东西都不是真实的;至于最后的两个意义则体现出了柏拉图的爱情观和两性观,当然,在我看来,也是基本上不可能实现的,因为柏拉图认为人在出生以前以及死了之后都存在于那个所谓的最真实的思想观念世界之中,在那里的人都是最完整的人,因为他们都是由男女合体组成的,而当人出生时,来到了这个“非真实世界”,这个完整的人就会**开来,一分为二,所以人们总会觉得若有所失,希望能找回自己的“另一半”,“恋情”也就由此而产生,而这一分为二的两个人没有谁是比较重要的,两个人是平等的,在那个思想观念世界中你的另一半就是你最完美的对象,因此在“非真实世界”的某个角落中,一定有你的完美对象在寻找你。以上这些说法非常浪漫,可以用来哄哄青春期的小女生,但凡一个思想成熟的人看到这些理论都会觉得它们荒谬至极。这种精神恋爱的理论如果用在同性之间也比异性之间能说得过去,因为男人很难在女人之中找到精神对手,而过去的同性恋者的恋爱方式也大多以神交或灵交为主,只可惜现在的同性恋者之中形交者增多,已占大部分,所以,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法基本上已经被人们遗弃。
李敖所崇尚的是现代恋爱方式,就如开篇所说,要看电影,要吃美食,等等,这些都建立在物质基础上,没钱你去哪里看、去哪里吃,没有这些设施设备你有钱也什么都干不了,所以现代恋爱方式的产生与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高低也是分不开的。而且现代恋爱方式具有了很大程度的玩乐性质,以开心为前提,这与过去崇尚苦修式的精神恋爱又不同了。享乐主义大行其道,随着妇女思想觉醒,现代女性逐渐开放,这种开放包括了精神开放,思想开放,当然还有身体开放。于是男女不再避讳过多接触,亲密无间常常可见。而女性开始展露锋芒,出尽风头。就拿李敖所说的现代恋爱中跳舞这一项来说吧,过去的男女,受“男女
授受不亲”这一思想的影响,连相互见面都困难,更别说牵手一起跳舞了,而现在呢,不但要跳舞,而且要在跳舞中拼命展现自己,看李敖笔下的女孩:“有人说爱跳舞的人,脚上的神经要比脑袋里面的发达,这话也许有道理,足下麻木不仁的人休想把探戈跳得好,探戈跳不好就不能在众目睽睽的舞会上出风头,出不了风头男孩子就不会纷纷‘与我同舞’,不与我同舞就影响了我的‘养鱼政策’。”极力展现自己,让更多人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魅力所在,这就是现代的女性,像古代女子那样默默站在丈夫之后,每天做个家庭妇女已经不能满足她们了,她们希望能为自己而活,有自己的事业,能自己养活自己,与男子站在同一高度,
而李敖则早已看出了女性们的“蠢蠢欲动”:“女人最大的功用是软化男性增加爱情,最大的使命是驭(不是‘相’)夫教子,搞政治究非所宜,武则天的终于垮台和西太后临死前的忏悔可为殷鉴,娄逞虽然能诈为丈夫仕至扬州议曹,可是到头来终有‘还做老妪’之叹。故女人之欲耍身手,必限于厨房之内、丈夫背后、婆婆面前,明矣!但是有些女人却不这样想,她们在控制男人一方面非常熟练,游刃有余之余,她们总想利
用余暇出而问世,‘公不出山,奈苍生何’?否则做了华兹华斯笔下青苔石畔的紫罗兰,幽居空谷,芳华虚度,岂不太‘那个’了吗?”由此可见,女人想要翻身做主,获得自己应有的地位与权力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于是她们抓住时代变迁、历史发展、思想改变这些机会,开始活跃于历史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