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作者:新课标研究组 | 字数:1205
  两汉选篇

  垓下歌

  项羽[1]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2]不逝[3]。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4]兮虞兮奈若何[5]!

  【注释】

  [1]项羽:即项籍,秦时下相(今属江苏省宿迁)人。秦末时起兵反抗暴秦的统治,秦亡后自封“西楚霸王”,后在楚汉之争中被汉高祖刘邦击败,在乌江(今安徽省和县)自刎而死。这首《垓下歌》就是项羽在被刘邦重重包围后时作。《垓下歌》可见于《史记》和《汉书》。

  [2]骓:青白杂毛的马,这里指项籍的坐骑。

  [3]不逝:这里的意思是被重重包围而不能突围。

  [4]虞:即虞姬,是项羽的宠姬。

  [5]奈若何:怎样安排你呢?若:你。

  【赏析】

  根据《史记·项羽本纪》的记载,项羽及其败军被刘邦的大军重重包围在垓下。当时,项羽只有少量的伤病残兵,更重要的是已经没有粮食了。在汉军的数重包围下,突围已是不可能,等待他们的只有死路一条。就在这天夜里,四面的汉军大营里响起了楚地的民歌,项羽听到这些歌声,以为汉军已经占领了全部的楚地,更加焦急和沮丧。将士们听到楚歌,纷纷思念家乡,更无战心。项羽唯一依赖的军心也丢了。项羽心神不宁,便一个人坐在军帐内喝酒。项羽望着侍立在身旁的虞姬,又望了望远处的坐骑,不禁悲从中来,即兴作了这首被后人称为“垓下歌”的诗。这短短四句诗,既体现出了项羽以往的所向无敌和英雄气概,又表达了英雄末路的悲哀,读来十分感人。

  大风歌

  刘邦[1]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2]海内[3]兮归故乡[4]。

  安得[5]猛士兮守四方!

  【注释】

  [1]刘邦:字季,沛郡丰邑(今江苏省丰县)人。秦末时,刘邦从沛(今江苏省沛县)起兵,反抗暴秦的统治,并率先攻入秦都咸阳,灭了秦朝。后来又在四年之久的楚汉之争中打败项羽,建立了汉朝。公元前176年秋,淮南王黥布反叛汉朝,刘邦亲自率军讨伐。在返回长安途中,刘邦经过家乡丰邑,与家乡父老开怀畅饮,酒酣时作了《大风歌》。《大风歌》可见于《史记》和《汉书》。

  [2]加:凌驾。

  [3]海内:四海之内,这里代指天下。

  [4]故乡:指刘邦的故乡丰邑。

  [5]安得:怎样得到。

  【赏析】

  这是为数不多的几首刘邦的诗里最著名的一首,后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宋代的朱熹认为,几千年来,在皇帝所作的诗里,《大风歌》是最壮丽奇伟的一首。另外还有许多人在读了《大风歌》之后,都评论刘邦是真英主、真帝王和真英雄。

  《大风歌》主要运用了比兴的手法。在第一句中,刘邦以“风”比喻他自己,以“云”比喻自己手下的文臣武将,表现了刘邦崛起时所向披靡的气势。在第二句中,“威加四海”这四个字表现出刘邦认为,他取得天下其实是水到渠成的事。

  相比于前两句,在第三句中,刘邦才透露了一丝忧愁之气:我虽然取得了天下,可是怎么才能得到替我守卫天下的猛将呢?的确如此,当时,帮刘邦打天下的韩信、彭越等大将已被诛杀,黥布也刚刚被他剿灭,手下已经是没有既放心又能干的大将了。刘邦自己也老了,太子又懦弱无能,而朝中意欲谋反的人还有不少,这怎么能不使他担忧和感叹呢?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