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作者:新课标研究组 | 字数:7994
  涓蜀梁疑鬼选自《荀子·解蔽》

  夏水之南有人焉,曰涓蜀梁。其为人也,愚而善畏。明月而宵行,俯见其影,以为伏鬼也;昂视其发,以为立魅也。背而走,比至其家,失气而死。

  夏水河口的南岸住着一个人,名叫涓蜀梁,生性愚笨又胆小。

  有一天晚上,月光很明亮。涓蜀梁出门办事情,路上偶然低头看见了自己的影子,以为是只鬼趴在地上;仰头看见自己的头发,以为是站立的一个妖怪,于是转身拼命往家跑。等他跑回家时已上气不接下气,没等坐下来,就断了气。

  蒙鸠为巢选自《荀子·劝学》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南方有一种鸟,名叫蒙鸠。它用长长的发丝把柔软的羽毛编织起来做成窝,把它结在芦苇穗上。忽然一阵大风吹来,折断了芦苇穗,鸟蛋跌落到地上,蛋中的雏鸟也被摔死了。

  蒙鸠之所以会遭遇这样的不幸,不是窝做得不坚固,不完美,而是把窝结错了地方,不该绑在经不起风雨侵袭的芦苇穗上。

  西方有一种树木,名叫射干,树茎只有四寸长,可它生长在高山上面,就能俯临万丈深渊。这并不是因为射干的树茎原本就长得很长,而是它所生长的地势使它如此的。

  曾子食鱼选自《荀子·大略》

  曾子食鱼。有余,曰:“泔之。”门人曰:“泔之伤人,不若奥之。”曾子泣涕曰:“有异心乎哉?伤其闻之晚也。”

  一次,曾子吃鱼。还剩下一些,曾子就说:“把它煮了吧。”学生们对他说:“煮了容易变质,吃后使人生病。不如将它腌了。”曾子听后,泪流满面地说:“难道是我有意伤人吗?我太缺乏常识了!”曾子是为他懂得这种常识太晚而悲伤啊!

  欹器选自《荀子·宥坐》

  孔子观于鲁恒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谓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孔子喟然而叹曰:“吁!恶有满而不覆哉?”

  孔子带领学生们到鲁桓公祠庙瞻仰时,看见一件倾斜的器皿。孔子向守庙人询问:“这是什么器皿?”守庙者告诉他:“这是专放在座位旁边的器具,名叫欹器。”孔子说:“我听说这种器皿,空着的时候就倾斜着,盛水适中了就会端正,盛满了水便整个翻倒过来。”随后回过头来对学生们说:“往里面灌些水。”学生们舀水灌进去。果然,水盛得适中时便端正地立起,全盛满时,便整个翻倒了;水流尽时,它又像原先那样倾斜着。

  孔子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唉,世上哪有满了而不倾覆的呢?”

  武公亲胡选自《韩非子·说难》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

  春秋时代,郑国君主武公想要攻打胡国。他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胡国的君主以讨好他。随后故意用商量的口气询问大臣们:“我要用兵,可以攻打谁?”大夫关其思心直口快,回答道:“可以攻打胡国。”郑武公听了,装出一副发怒的样子,要杀他,说:“胡国可是我们的兄弟国家,而你却说要攻打它,安的什么心?”

  胡国君主听到这件事,以为郑国君主真的友好相待胡国,便不再防备他。郑国就乘机偷袭胡国,占领了它。

  智子疑邻选自《韩非子·说难》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宋国有户富人,有天下雨,院墙被雨水冲垮了。他的儿子说:“不把院墙修好,会引来盗贼的。”邻居老人也这么说。这天晚上,富人家里果然来了盗贼,被偷了很多东西。富人就夸赞儿子聪明,而怀疑实施偷盗的就是邻居老人。

  弥子瑕失宠选自《韩非子·说难》

  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刖。弥子瑕母病,人间往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亡其刖罪。”异日,与君游于果围,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君曰:“爱我哉!亡其口味以啖寡人。”及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馀桃。”

  卫灵公宠爱大夫弥子瑕。当时卫国法令规定,私自驾着国君的马车外出,要判处砍掉双脚的刖刑。

  弥子瑕的母亲生病了,有人抄近路连夜赶来告诉他。弥子瑕便假托君命,驾驭君车赶回去。卫灵君听说了这件事,反而夸赞他德行好,说:“他真孝顺啊!为了探望生病的母亲,把断足的惩罚都抛到了脑后。”

  又有一天,弥子瑕陪着卫灵公到果园游玩,顺手摘到个桃子咬了一口,觉得十分香甜,就把剩下的半个给卫灵公吃。卫君说:“他多爱戴我啊!不只顾满足自己的口福来给我吃。”

  等到弥子瑕容貌衰老、宠爱减退时,不小心得罪了卫灵公,这时卫君说:“这家伙曾经假托命令私驾我的马车,还曾经把吃剩的桃子抛给我吃!”

  和氏璧选自《韩非子·和氏》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有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人相之,有曰:“石也。”王有以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为,和乃抱其璞而哭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视之石也,忠贞之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璧”。

  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在楚山得到一块含有珍贵宝玉的石头,便去献给楚厉王。厉王叫来玉匠鉴别,玉匠看了看说:“这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欺骗了他,下令砍去了卞和的左脚。

  厉王死去,武王登位,卞和又把那块石头献给武王。武王让玉匠鉴别,也得出同样的结论:“这不过是块普通石头。”卞和再次受到酷刑,被砍去了右脚。

  后来武王死去,文王继承王位。卞和抱着那块石头,在楚山脚下痛哭了三天三夜,哭尽了眼泪,竟哭出血来。

  文王听说此事,便派人去查问。派去的人问卞和:“天下被判刑砍去脚的人很多,为什么你要哭得这么悲伤?”卞和回答:“我并不是为失去的双脚而悲伤,而是痛心宝玉被看成石头,老实忠心的人被认为是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

  文王听到回报,便让玉匠整治那块石头,经过仔细打磨,果然得到一块价值连城的宝玉,于是就命名这块玉为“和氏璧”。

  讳疾忌医选自《韩非子·喻老》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矣。”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扁鹊是古时候的一位名医。有一天,他去见蔡桓公,端详了好一会儿,他突然对蔡桓公说:“大王,看样子您是生病了。现在病只在皮肤表层,要是不赶快医治,恐怕会向体内扩散。”蔡桓公毫不在意地说:“我没病!”扁鹊于是退了出去。见扁鹊一走,蔡桓公就对左右说:“这些当医生的,就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想以此来邀功请赏。”

  过了十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并着急地说:“大王,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是再不抓紧时间治疗的话,恐怕还会加深!”蔡桓公依旧没把他的话放心上。扁鹊又退了出去,蔡桓公也很不高兴。

  又过了十天,扁鹊再度来拜见蔡桓公,一看到蔡桓公的气色,他更为焦急地说:“大王,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了,不能再延误了!”蔡桓公仍旧不以为然。扁鹊走后,蔡桓公更不高兴了。

  又过了十天,当扁鹊再度去拜见蔡桓公时,他只瞟了一眼,就掉头走了。蔡桓公心里感到很奇怪,就派人去问原因。扁鹊说:“有病不怕,只要治疗及时,病都会渐渐好起来的。怕就怕自己有病说没病,不肯接受治疗。病还在皮肤表层时,可以用热敷法;发展到皮肉时,可以用针灸治;渗入到肠胃时,可以汤药调治。但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那只好由阎王爷来做这个主,医生已经无能为力了,我也不再请求为大王治病了。”

  五天之后,蔡桓公的病就突然发作了。他赶快派人去请扁鹊,可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没过几天,蔡桓公就病死了。

  子罕不受玉选自《韩非子·喻老》

  宋之鄙人得璞玉而献之子罕,子罕不受,鄙人曰:“此宝也,宜为君子器,不宜为细人用。”子罕曰:“尔以玉为宝,我以不受子玉为宝。”是以鄙人欲玉,而子罕不欲玉。故曰:“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

  宋国一个住在偏远地区的人,得到了一块未经加工的璞玉,把它献给大臣子罕。子罕不肯接受。那人说:“这是世间少有的宝物啊,应成为君子的器物;我是山野之人,不配用它。”子罕说:“你把玉当成宝贝,我把不接受你的玉当成宝贝。”

  山野之人喜欢玉,而子罕却不为所动,因而《老子》上说:“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把没有**当做**,不看重难得的财物。

  心不在马选自《韩非子·喻老》

  赵襄主学御于王于期,俄而与于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晋国的大臣赵襄子向驾车能手王于期学习驾驶车马。学了没多久便同王于期进行了一场比赛。比赛中赵襄子换了三次马,结果每次都落在后面。

  赵襄子埋怨说:“你教我赶车,自己还留了一手呀!”

  王于期回答道:“我已经把自己掌握的所有技术都教给您了,倒是您运用起来还不得要领!驾驶车马最要紧的,就是使套在车上的马能舒适妥贴地驾车,赶车人的心思要用在如何与马儿步调协调上,这样才能跑得快,跑得远。刚才在比赛时,您一落后,就一心想追上我;一领先,又担心被我追上。其实引马上路去赛跑,不是领先,就是落后。可无论是领先还是落后,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我身上,哪里还顾得上同车马协调呢?这就是你落后的原因啊!”

  战胜故肥选自《韩非子·喻老》

  子夏见曾子。曾子曰:“何肥也?”对曰:“战胜,故肥也。”曾子曰:“何谓也?”子夏曰:“吾入见先王之义则荣之,出见富贵之乐又荣之,两者战于胸中,未知胜负,故臞。今先王之义胜,故肥。”是以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故曰:“自胜之谓强。”

  子夏路遇曾子。曾子说:“怎么变胖了?”子夏回答说:“斗争取得了胜利,所以人也胖了啊。”曾子说:“你指的是什么事啊?”子夏说:“我在家里学习古代圣王为人处世的道理,觉得非常崇高;从家里出去,在路上看见有钱有地位的快乐,觉得那样也非常荣耀。两个思想在脑子里斗争,没分出胜负,所以我就瘦了。现在古代圣王的处世道义战胜了个人的私欲,所以人就变胖了。”

  因此立志的困难,不在于胜过别人,而在于战胜自己。所以《老子》说“自胜之谓强”,能够战胜自我,就叫做强。

  智伯索地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智伯索地于魏桓子,魏桓子弗予。任章曰:“何故不予?”桓子曰:“无故请地,故弗予。”任章曰:“无故索地,邻国必恐。彼重欲无厌,天下必惧。君予之地,智伯必骄而轻敌,邻邦必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国,则智伯之命不长矣。《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予之。’君不如予之,以骄智伯。且君何释以天下图智氏,而独以吾国为智氏质乎?”君曰:“善。”乃与之万户之邑,智伯大悦。因索地于赵,弗与,因围晋阳,韩、魏反之外,赵氏应之内,智氏自亡。

  春秋末年,晋国有四大权臣:智氏,魏氏,赵氏和韩氏。

  智伯倚仗自己的势力,向魏桓子索要土地,魏桓子不给。

  任章问魏桓子:“为什么不给呢?”桓子回答:“他蛮横无理地来要土地,我才不给他!”任章劝说道:“他无理求地,一定会引起邻国的恐惧;胃口太大又不知满足,诸侯一定都害怕。您给他土地,他一定会更加骄横起来,一骄横就会轻敌,邻国害怕就自然会团结起来对付他。如此一来,智伯肯定活不长了。《周书》上说‘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予之’,想要打败他,一定先要给它点帮助;想要夺取他,一定先要给他点好处。所以您不妨先把土地给他,让智伯更加骄横起来。再说,您怎么能放弃和天下诸侯共同图谋智伯的机会,而让我国成为他攻击的靶子呢?”

  魏桓子被说服了,割让了一大块土地给智伯,智伯高兴万分。接着又向赵氏索要土地,赵不给,智伯就派兵把赵氏围困在晋阳。这时韩魏从国外反击,赵氏从国内接应,智伯于是是很快就灭亡了。

  涸泽之蛇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泽涸,蛇将徙,有小蛇谓大蛇曰:“子行而我随之,人以为蛇之行者耳,必有杀子者;不如相衔负我以行,人以我为神君也。”乃相衔负以越公道。人皆避之,曰:“神君也。”

  一个湖泊干涸了,原本生活在那里的水蛇不得不另找居所。

  有条小蛇赶上一条大蛇,对它说:“我们迁徙的时候,如果您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跟着,人类看到了不过认为是蛇在爬行罢了,一定会打死您的。不如我们用口相互衔着,您背上我走,这样人类见了便会以为我是蛇神,就不会加害我们了。”

  于是,大蛇背起小蛇,两蛇相互衔着,大摇大摆地爬过大路。人们见了,果然纷纷躲开它们,嘴里还念叨着:“这是蛇神啊!”

  老马与蚁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寸而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春秋时期,管仲和隰朋是齐国的大臣。有一次,二人跟随齐桓公攻打孤竹国,春天出征,冬天才返回,半道上迷了路。管仲说:“可以利用老马来认路。”于是就让老马带路,大家都跟在马后面,果然找到了回去的路。

  后来走到深山中,找不到水源,同行的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搬到山的北面。蚂蚁窝洞口的土如果有一寸来高,那么向下挖七尺一定会有水。”于是就派人去找蚂蚁窝,向洞口下方挖了七八尺深,果然找到了水源。

  不死之药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王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不如释臣。”王乃不杀。

  有个人来向楚王进献长生不死的药丸。门官急忙把药送进王宫里。

  宫殿的守卫中有个善于射箭的人,上前拦住问道:“这药丸可以吃吗?”门官回答说“可以的”,守卫就一把夺过来吃了。

  事情报到楚王那里,楚王十分震怒,要处死守卫。卫士为自己辩解说:“小人问可不可以吃,门官说可以,所以小人就吃了。我犯了什么罪?有罪也是门官有罪啊!再说,那人献给您不死药丸,我吃了药却被杀死了,这药就是死药,正说明那送‘不死药’的人存心欺骗您!倘若杀死我这无罪之人,就等于昭告天下:您这样贤明的君主受到了别人的欺哄。与其这样,倒不如饶恕了小人。”楚王听他说得有道理,便只好不杀他。

  乐羊食子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之羹。乐羊坐于幕下而啜之,尽一杯。文侯谓堵师赞曰:“乐羊以我故而食其子之肉。”答曰:“其子而食之,且谁不食?”乐羊罢中山,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

  乐羊做了魏国的将领,前去攻打中山国。当时他的儿子恰在中山国,中山国的国君愤恨乐羊,就把他的儿子煮了,并送给他一份人肉汤。乐羊虽然悲愤已极,可毫不露声色,坐在帐幕下喝干了肉汤。

  魏国国君魏文侯对堵师赞说:“乐羊为了我,吃了他儿子的肉。”堵师赞说:“他为了功名利禄,连亲生儿子的肉都吃了,还有谁不能吃呢?”

  乐羊从中山国得胜而归,文侯虽然奖赏了他的功劳,却怀疑他的用心。

  所长无用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有个鲁国人善于编织草鞋,他的妻子则很会织一种白色的丝绸,夫妻俩想搬到越国去居住。有人对他说:“你到了越国必会受穷的。”

  鲁国人很纳闷,问他为什么。那人说:“草鞋编出来是为了穿在脚上,而越国人都是打赤脚的;白丝绸是用来做帽子的,而越国人全都披头散发。以你们擅长的技艺去到那用不着你们的国家,要想不受穷,哪可能呢?”

  拔杨容易栽杨难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陈轸贵于魏王,惠子曰:“必善事左右,夫杨,横树之即生,倒树之即生,折而树之又生。然使十人树之而一人拔之,则毋生杨矣。至以十人之众,树易生之物,而不胜一人者,何也?树之难而去之易也。子虽工自树于王,而欲去子者众,子必危矣。”

  陈轸是位有名的说客,受到魏惠王的器重。当时担任魏国相国的惠子对他说:“你一定要好好结交惠王身边的人。你看那些杨树,随便横插着就能活,截取一段栽种也能活,折断了再种,照样能活。但是,即使有十个人去栽种,只要有一个人来拔,就不会有活的杨树了。凭十个人的力量去栽种极易成活的杨树,却经不起一个人的破坏,这是为什么?是因为栽树困难,拔树容易。你虽然善于在君主面前树立自己的威信,但企图赶走你的人有很多,不善于结交这些人,那你就危险了。”

  卫人教女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卫人嫁其子而教之曰:“必私积聚。为人妇而出,常也;其成居,幸也。”其子因私积聚,其姑以为多私而出之。其子所以反者倍其所以嫁,其父不自罪于教子非也,而自知其益富。

  有个卫国人嫁女儿,出嫁时教导女儿说:“一定要私下多攒些私房钱。给人家做了媳妇而被休回家的,是常事;不被休回娘家,那倒是侥幸的事了。”

  女儿嫁过去以后,就按照家人的教导想尽办法积攒私房钱。她的公婆认为她过多积攒私房钱,便将她赶了回去。她带回娘家的钱财是带去的嫁妆的两倍。她的父亲不认为这样教女儿有什么不对,反而自以为得计,捞回了成倍的财富。

  走为上策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鲁丹三说中山之君而不受也,因散五十金事其左右。复见,未语而君与之食。鲁丹出,而不反舍,遂去中山。其御曰:“及见,乃始善我,何故去之?”鲁丹曰:“夫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未出境,而公子恶之曰:“为赵来间中山。”君因索而罪之。

  鲁丹来到中山国,多次游说中山国的国君接受自己的主张,结果都没有被接受。鲁丹于是分送五十金给中山君的亲信。等他再次拜见中山君时,还没开口,中山君就主动赐给他酒食。鲁丹一退出来,没有返回住处就直接离开了中山国。

  鲁丹的车夫问:“这次见面,一下子就得到了国君的赏识,为什么要离开呢?”鲁丹说:“今天,他因为别人的话而对我好,以后也一定会因为别人的话而治我罪。”果不出其所料,鲁丹还未走出国境,中山国的公子就诽谤他说:“鲁丹这家伙是为赵国来刺探本国情报的。”中山国国君就下令搜捕鲁丹,并且要治他的罪。

  肿膝难任选自《韩非子·说林下》

  伯乐教二人相踶马,相与之简子厩观马。一人举踶马。其一人从后而循之,三抚其尻而马不踶。此自以为失相。其一人曰:“子非失相也,此其为马也,踒肩而肿膝。夫踶马也者,举后而任前,肿膝不可任也,故后不举。子巧于相踶马拙于任肿膝。”

  伯乐教两个人辨认哪种马爱踢人。这一天,他和这两个人一起前往赵简子的马棚去实际观察。其中一个人认出一匹踢马,另一个人便走到马的身后,照着马屁股连续拍了几下,结果马都没踢一下。

  辨认的人以为自己看走了眼,另一个人却说:“您并没有看错,这确实是一匹踢马。只是现在它的前腿肩胛筋骨扭伤,膝盖也肿了。凡是爱踢人的马,当它举起后腿蹶子时,重心便落在前腿上。而这匹马,因为前膝肿痛,不能支撑全身重量,所以后腿也就举不起来,无法踢人了。您很会辨认爱踢人的马,却没看出它肿胀的前膝对后腿的影响。”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