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

作者:凌龙 | 字数:7438
  ◎莲花

  夏天荷花盛开时,是美的。荷花未开时,何尝不美呢?因为所有的落叶还带着嫩稚的青春。秋季的荷花,在落雨的风中,回忆自己一季的辉煌,也有沉静的美。到冬天的时候已经没有荷花,还看不看得见美呢?当然!冬天的冷肃,让我们有期待的心。期待使我们看到未来之美。

  一切都是美的,多好!

  ——《莲花荷叶》

  莲花原产于中国,从越南到阿富汗都有,一般分布在中亚、西亚、北美,以及印度、中国、日本等亚热带和温带地区。中国早在三千多年即有栽培,现今在辽宁及浙江均发现过碳化的古莲子,可见其历史之悠久。而**地区则是在100年前才由日本引进,目前在台南白河镇、嘉义一带,培植面积已近350公顷,规模之广大,成为**最主要的观光地区之一。亚洲一些偏僻的地方至今还有野莲,但大多数的莲都是人工种植,以做为风景点缀和食用,例如在中国荷花被做为经济作物种植。许多人曾误以为荷花产于埃及和地中海一带。公元前约500年,传入埃及,可能是由波斯人带去的。古埃及人装饰庙宇柱顶的“莲苞”,仿自睡莲,而荷马史诗“奥德赛”(Odyssey)其实是喝了用落柘枣(与莲没有关系)酿制的饮料而进入逸然忘却烦恼的境地。希腊作家希罗多托斯描述埃及植物的时候写道:“河中生长着一些像玫瑰的百合,果实生长在像黄蜂窝的荚里。有很多像橄榄核大小的果实可以食用,可以吃鲜的,也可以吃干的。”他所说的显然是莲花。可见莲花的本就是历史悠久了。

  ●莲花

  已消失香味的莲瓣,香的本质并未失去,在开瓶的刹那从瓶中放散出来,就像那些有好本质的人把人格的馨香含孕在深处,唯有打开瓶塞的人才能闻见。

  这些干了的莲瓣莲蕊很有大用,泡茶的时候丢几片进去,水中便有莲香,带着清越的气息;焚香的时候铺在炉底,当沉香燃烧时,莲花隐藏的魂魄就醒转过来,令人动容地流动在空中。

  在我的手中,莲花谢了,但并不朽坏,这一点使我异常欢喜,也使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有心,总有一些事物可以不朽。那焚烧成烟尘的莲瓣也不是朽坏消失,而是飘到不可知的远方。

  ——《莲花之不朽》

  莲花又名荷花、芙蕖、水芝、泽芝、水华、菡萏、水旦、草芙蓉、水芙蓉、玉环、六月春、中国莲、六月花神、藕花、灵草、玉芝等,是莲科莲属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中国,通常在水花园里种植。如今是印度的国花。

  莲花的根茎种植在池塘或河流底部的淤泥上,而莲叶挺出水面。在伸出水面几厘米的花茎上长着花朵。莲花一般长到150厘米高,横向扩展到3米。荷叶最大可达直径60厘米。引人注目的莲花最大直径可达20厘米。

  莲花有许多不同的品种,花色从雪白,黄到淡红。

  莲花的地下茎是莲藕,叶是荷叶,果实是莲蓬,种子为莲子。莲藕和莲子都可以食用,莲花的花,种子,嫩叶和根茎都可以食用。在亚洲,花瓣有时用于做点缀,而大的莲叶用于包装食物。莲藕是爆炒或煲汤的原料,是最常为人食用的部分。花瓣,叶,和藕都可以生吃。莲蓉是莲花的种子莲子压至极烂而成,它可以用作造莲蓉麭、莲蓉糕及莲蓉月饼等美食。

  莲花的雄蕊可以被晒干制作成草本茶。莲子又非常广泛的用途。可以生吃,可以晒干并爆成爆米花。莲子煮软后加上些糖可以作成莲蓉,是月饼、年糕和日本大福的馅料。

  莲花的不同部分也用在传统东亚的草药中。莲子、莲子心、莲叶、莲房、雄蕊都可以入药。

  莲花可以用种子或根茎繁殖。特别的是,荷花的种子莲子可以存活上千年。有科学家培育了一些有千年历史的莲子,繁殖出来的荷花依然生机盎然。在郑州大河村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的两枚古莲子,有超过3000年历史,但是过于珍贵,未进行栽培试验。

  1918年初夏,孙中山先生把辽东半岛普兰店出土的四粒古莲子带到日本,日本古生物学家大贺一郎用植物生理学方法推算出,这些古莲子的寿命已在千年以上。经大贺苦心培育,古莲子终于生根发芽,开出了美丽的花朵。五十年代初期,大贺在日本千叶县检见川的泥炭层下,发掘出两千多年前的古莲种子,经过他精心培育,种子也发芽生长,开花结实。

  1923年,日本学者大贺一郎在我国辽宁新金县普兰店一带进行地质调查时,就在当地泥炭层中采到古莲子。

  1952年,我国科学家们从辽宁省普兰店东五里处新金县普兰店的洼地里,1-2米深的泥炭层中,挖掘出这种古莲子。经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专家测定,这些古莲子的寿命约在930-1250岁之间。

  以后,科学家们开展了一系列实验,企图使古莲子发芽。1953年,他们将古莲子已浸泡了20个月之久,却发不出芽来。后来,他们想出一个绝招,将古莲子的外壳钻上一个小洞,或者,将古莲子的两头磨短1-2毫米,再进行培养,奇迹便出现了。96%的千年古莲子竟抽出了嫩绿的芽子!

  1975年,大连自然博物馆的科学工作者在新金县东泡子公社附近的泥炭土层中,也采集到古莲子。后由大连市植物园进行培植,于5月初播种,到8月中下旬竟开出荷花。市民争相观看,古莲开花,一时传为奇谈。大连自然博物馆还先后将古莲子赠送给中国科学院和日本北九洲自然史博物馆。经这些单位播种、培育,也都能发芽、长叶、开花、结子。

  几年前,日本北九州市从我国大连市得到十几粒古莲子,用其中的四粒进行发芽试验,结果其中一粒发了芽,长出三个花蕾,其中一个开出粉红色花朵。

  我国在地下发现古莲子并不限于辽宁新金县普兰店一带。在本世纪初,在山东省济南城北白鹊山临烁口地下60余丈(原文如此,疑为尺)的泥炭层中,也曾发现过许多古莲子。古莲子种植后能开花,在明代也即有记载。据明人著《北游录记闻》(卷五十五)记述:“赵州宁晋县有石莲子,皆埋土中,不知年代。居民掘土,往往得之数斛者,状如铁石,肉芳香不枯,投水中即生莲。”我国沈阳、北京、河北三河等地也曾找到许多已有一千多年到二千多年的古莲子,经过科学家们的精心培植,也都开出绚丽的花朵。

  ●文化之莲

  偶尔在山中的小池塘里,见到一朵红色的睡莲,从泥沼的浅地中昂然抽出,开出了一句美丽的音符,仿佛无视于外围的污浊,这时我会想:呀!呀!究竟要怎么样的历练,我们才能像这一朵清净之莲呢?

  偶尔……

  偶尔我们也是和别人相同地生活着,可是我们让自己的心平静如无波之湖,我们就能以明朗清澈的心情来照见这个无边的复杂的世界,在一切的优美、败坏、清明、污浊之中都找到智慧。我们如果是有智慧的人,一切烦恼都会带来觉悟,而一切小事都能使我们感知它的意义与价值。

  ——《清净之莲》

  除实用价值外,莲是最常用来作为宗教和哲学象征的植物,通常代表着神圣、女性的美丽纯洁、复活、高雅和太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由于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且花枝温柔,清香悠长的特点,因此被看做是花中君子,表现了主流的理想人格。

  它是清廉的象征:盖“青莲”者,谐音“清廉”也。

  也象征爱情:盖莲花别名芙蓉花,或云水芙蓉。“芙蓉”,“夫容”也。又白居易《长恨歌》云:“芙蓉如面柳如眉”。因此莲花常用来象征爱情,而并蒂莲尤其如此。二莲生一藕的图画,叫“并莲同心”。

  “水芙蓉”之“蓉”谐音“荣”。莲花和牡丹花在一起,叫“荣华富贵”,莲花和一鹭鸶,叫“一路荣华”。牡丹、莲花和白头翁,称为“富贵荣华到白头”。

  莲花也能谐音“连”。莲蓬加上莲子,叫“连生贵子”。

  北京故宫附近的北海公园本来是御花园,园中有人工湖,湖面大部分为莲叶所覆,莲叶有时候高出水面将近两米,开着千万朵清雅芳香的花。莲叶下可以行驶小船。

  在民俗中,中国有许多与莲有关的话语,莲有一蒂二花者称并蒂莲,以象征男女好合,夫妻恩爱。喜联常有“比翼鸟永栖常青树,并蒂花久开勤俭家”等等。又如藕断丝连,用于指男女虽然分手,但情意未绝。莲谐音“廉”(洁)、“连”(生),民俗有“一品清廉”,“连生贵子”等谐音取意。

  又如金莲,据说在公元五世纪,南齐东昏侯“凿金为莲花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花也!”因而后人称美人之步为莲步,又称女子之纤足为金莲。

  在中华文化中,古代的文学家认为莲花圣洁高雅,所以在古代诗词歌赋,经常会有歌颂荷花的篇章。比如曹植在《芙蓉赋》中说“览百卉之英茂,无斯华之独灵”,《群芳谱》中说,“凡物先华而后实,独此华实齐生。百节疏通,万窍玲珑,亭亭物华,出于淤泥而不染,花中之君子也。”周敦颐的《爱莲说》写到“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是对荷花最出名的赞誉。许顗《彦周诗话》称:“世间花卉,无逾莲花者,盖诸花皆薰风暖日,独莲花得意于水月清渟逸香,虽荷叶无花时亦自香也。”出于对荷花的喜爱,文人给荷花取了很多不同的名字。依照外形,起名荷花,取“莲茎上负荷叶,叶上负荷花”(《本草纲目》)之意;另外还有,“未发为菡萏,已发为芙蓉”(《说文解字》)。依照亲水的生长习性,取名水芝、水花、水芸、水旦、水目、泽芝等。依照圣洁高雅的气质,取名君子花、凌波仙子、水宫仙子、玉环等。荷花的茎一般称为藕,但也有玉节、玉玲珑、玉臂龙等名称。荷花的果实莲子又称玉蛹、湖目。

  但有的国家、地区的民俗文化不同,对莲花的看法也有不同。这些也不可忽视,如日本民俗对莲花并不认为“出淤泥而不染”那么贞洁,而视莲花为“下贱”之花。日本人主要把莲与死亡以及幽灵世界连在一起。日本花道的典型办法是:用半枯的莲叶和莲蓬、新开的莲叶和莲花、以及未开的莲叶和莲苞,分别代表过去、现在和未来。

  然而在许多宗教中,都将莲花看做神圣的象征。特别是东方宗教,莲花象征的是纯净、纯洁。佛教中有莲花座、莲花台等。佛教中的不少菩萨,是从莲花中生出来的。

  一位印度古代诗人用古梵文描写他的爱人道:“卿眼如莲苞,手如莲花,譬如莲藕。”在婆罗门教的神话中,创造之神据说是在毗湿奴入定时,从其肚脐中生出的莲花中钻出来的。居住在印度次**中部的比罗尔族在解释世界起源时也有相似的说法:“最初,天下皆水,有莲生出水面。是时巨神居于阴间,经莲茎出至水上,以莲花为座。”

  已知的最早与莲有关的艺术品,也是把莲与神结合在一起的,是一尊头上戴着莲花的**女神像,在印度的恒河流域出土,是公元前3000年的遗物。文献中有关印度莲花女神的记载,最早见于印度的吠陀文献,说莲神生于莲花,站在莲花上,戴着莲花的花环。

  观音莲印度教把莲花喻起源信仰和毗湿奴神联系起来。吠陀神话中的毗湿奴并非有力量的神。但在印度话中,却在三大主神之一,占着有力的地位,并衍生出无数的神话。毗湿奴手持法螺贝、光环、棍棒与莲花,座骑是一只称为加尔达的大鸟。千头的舍沙龙(或称阿南塔龙)将其掩蔽。他的肚脐上长了一株莲花,梵天(亦为三大主神之一)由此而生,创造新世界。

  在佛教问世后,佛教徒也采取了以莲花为佛教的主要象征。据说后来成为佛祖的悉达多太子出世后,立刻下地走了七步,步步生莲。所以莲就成了他诞生的象征。从公元一世纪左右开始,佛祖的塑像便已常常是在莲台上的坐像了,他的坐姿,或为莲花坐或为吉祥坐,成为佛教僧人打坐时的典型坐法。按照大日经的解释,“左足先着右上,右足次着左上,名为莲花坐;单足着右上,名为吉祥坐。”佛教徒相信莲能反应修行程度,认为高僧诚心念佛,则西方七宝池中即生莲花一朵,若能精进,则其花渐大,倘或退惰,则其花萎落。又相信:“诸天人民以至蜎飞蠕动之类,往生阿弥陀佛刹者,皆于七宝池莲花中化生。”

  莲随着佛教,流传到亚洲的每个角落。在爪哇的婆罗浮图佛坛上,在缅甸的蒲日古城,泰国的素可泰市和高棉的吴哥窟等地的大庙里,在斯里兰卡的钟形塔里,巴厘岛的葬蓝上和**的符箓上,都可以看到莲的图画,**的喇嘛教佛教著名的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弥吽”中,其中的“叭弥”的意思便是莲花。

  莲花在中国有深邃的文化渊薮。唐代将佛教立为国教后,莲花备受人们敬爱。佛祖释迦牟尼的家乡盛产荷花,因此佛教常以莲花自喻。在佛教中借用了印度教的象征意义,在佛教符号体系中,莲花代表漂浮在**的污水上,身体、言语和心灵的纯洁。佛通常被描写为坐在巨大的莲花和莲叶上。《本草纲目》载:“释氏用为引譬,妙理俱存”。佛国也指莲花所居之处。也称“莲界”。佛经称“莲经”,佛座称“莲座”或“莲台”,佛寺称“莲宇”,僧舍称“莲房”,袈裟称“莲衣”等等。莲花图案也成为佛教的标志。佛教的建筑、装修、器物也都有莲花图案。

  莲花与佛教的密切关系,还表现在佛教将许多美好圣洁的事物,以莲花作比喻,以莲花为代表。在佛教故事中,佛祖释迦牟尼的母亲,长着一双莲花般的美丽清亮的大眼睛。佛祖降生时,皇宫御苑中出现了八种瑞相,其中最主要的一种瑞相,便是池中突然长出大如车轮的白莲花。佛祖降生时,在他的舌根上放射出千道金光,每一道金光化作一朵千叶白莲,每朵莲花之中坐着一位盘足交叉,足心向上的小菩萨。

  佛教以莲为喻的词语,更是数不胜数。佛座称为“莲花座”或“莲台”;结跏跌坐的姿势,即两腿交叉、双脚放在相对的大腿上,足心向上的姿势,称为莲花坐势;佛教宣传的西方极乐世界,比作清净不染的莲花境界,故称“莲邦”;《阿弥陀经》描写的西方极乐世界的情景是:“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池中莲花大如车轮。”故称佛国为“莲花国”;佛教庙宇称为“莲刹”。“刹”为梵语,即西方净土,以莲花为往生之所托,故称“莲刹”;念佛之人称“莲胎”,比喻住在莲花之内,如在母胎之中;佛眼称为“莲眼”,以青莲花比喻佛眼之好妙;胸中之八叶心莲花称为“莲宫”,即心中的莲花般的境界;释迦牟尼的手称为“莲花手”;僧尼受戒称“莲花戒”;僧尼之袈裟称“莲花衣”,谓清净无杂之义;五智中的妙观察智称为“莲花智”;称善于说法者为“舌上生莲”;谓苦行而得乐为“归宅生莲”;佛经《妙法莲花经》简称《法华经》,都是以莲花为喻,象征教义的纯洁高雅;东晋东林寺慧远大师创立的我国最早的佛教结社称为“莲社”;佛教净土宗主张以修行来达到西方的莲花净土,故又称“莲宗”。总之,莲与佛教结了不解之缘,佛教在很多地方都是以莲为代表,可以说莲即是佛,佛即是莲。

  佛教为什么如此推崇莲花呢?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佛教产生于印度,印度这个地方气候炎热。荷花盛开于夏,给人们带来凉爽和美的享受。人们对于这种夏季暑热时盛开的美艳之花,自然十分喜爱,因此在印度的文学作品特别是民间流传的民间文学作品中,莲花都是美好、善良、圣洁、宽容大度的象征。这类故事非常之多,影响很深,如《莲花王子的故事》,便将道德高尚、善良、正直、奉行为王十法(布施、持戒、慷慨、正直、和蔼、自制、忌怒、忌杀、宽容和大度)的好国花比作莲花。《莲花王的故事》说莲花王为了拯救百姓的饥荒,他跳进恒河之中,变成一条大赤鱼,告诉百姓割他的肉吃,他的肉割了以后又生起来,这样坚持了十二年,他用自己的肉供养全国百姓,度过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灾荒。《鹿母莲花夫人》的故事,说鹿母莲花夫人每走一步,脚后立即现出一朵美丽的莲花,她一胎生下五百个童男,个个都是俊美的大力士,均是保卫国家的英雄,因此鹿母莲花夫人成了能多生美男的象征。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主张废除古印度等级森严的制度,实行种姓平等,以慈悲为怀,普度众生。为了弘扬佛法,使广大群众能够理解和接受佛教教义,便以俗语传道。又**民众的爱莲心理,将莲喻佛,使得佛教能够迅速传播开来,信众广泛。

  佛教以莲喻佛的另一方面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莲花的品格和特性与佛教教义相吻合。佛教是着重寻求解脱人生苦难的宗教,将人生视作苦海,希望人们能从苦海中摆脱出来,其解脱的途径是:此岸(人生苦海)——济渡(学佛修行)——彼岸(极乐净土)。即从尘世到净界,从诸恶到尽善,从凡俗到成佛。这和莲花生长在污泥浊水中而超凡脱俗,不为污泥所染,最后开出无比鲜美的花朵一样。

  佛教的重要信条之一,是广爱博施。施予一切有生命者以慈悲。所谓慈悲,是指希望和帮助他人解脱苦难,获得快乐。慈心是希望他人得到快乐,慈行是帮助他人得到快乐;悲心是希望他人解除痛苦,悲行是帮助他人解除痛苦。佛教要求对于有生命者,不计善恶,不分人畜,都应施予慈悲。对种种恶行,都要容忍和宽宥,用慈悲心去帮助他们,感化他们,使之向善,成为善良之辈,结出善果。但严戒同流合污,要身处污浊的尘世而不为其污染,保持自己的洁净清芬。用来表达这种思想观念的最好不过的就是莲花。

  莲生在污泥之中,犹如人生在浊尘的世界,这自然要与污浊相处在一起,受许多邪恶污秽事物的侵扰,佛教称这些邪恶力量为“魔”。佛教要求人们不要受世间邪恶污秽(即魔)的侵扰和影响。莲花“出污泥而不染”,开出洁美的鲜花,确是最好的象征,因此佛经常常将莲性比佛性。《大智度论·释初品中户罗波罗蜜下》说:“比如莲花,出自污泥,色虽鲜好,出处不净。”《从四十二章经》说:“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花,不为污染。”所以拯救世界的梵天王是坐在千叶金色妙宝莲花上出生的。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都是坐在莲花之上,或手执莲花,表示佛是出自尘世而洁净不染的境界。

  人要做到出自尘浊而不为污染的境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相当高的觉悟和定力,这就需要修持和守戒,开发佛性,消除魔性。佛性增强了就能抵住魔的干扰,还能降魔成佛,就能解脱生、老、病、死之苦。这听起来似乎很玄,宗教意味很浓,其实只是较高的一种思想境界层次。一切事理通达了,参透了,自然凡事都看得开,不再贪婪、恐吓、焦虑、痴心、嗔怒,在精神上自然摆脱了苦境,变得轻松愉快。所以佛教中的莲花,代表一种智慧的境界,即所谓“开悟”。《无量寿轨》说:“是菩萨(观音菩萨)作是思维,一切有情身中,具有此觉悟莲花,清净世界不染烦恼。”《大藏经图像》第六卷载《白宝口抄》云:“论凡夫心如合莲花,圣人心似开莲花……问:‘何故众生心性譬莲花乎?’答:‘《秘藏记》云:莲花部吾自身中,有净菩提心清净之理,此理虽经六道四生界死泥中流转,而不染不垢,乃名莲花部。’《疏十二》云:‘观莲花不观余花耶?’此亦有意,如世莲花处污泥之中,生处虽说恶,而莲花体性清净,妙色无比,不为诸垢所染。凡夫变复如是,虽种种不尽三毒过患无量无边,亦此莲花三昧甚深,果实皆生其中,即是如来平等大慧之光也。”

  佛教有“花开见佛性”之说,这里的花即指莲花,也就是莲的智慧和境界。人有了莲的心境,就出现了佛性。

  佛教的各个宗派,又以净土宗与莲花的关系更密切。东晋时,高僧道安读了《弥勒下生经》后,向往弥勒净土,于是在弥勒佛像前念佛立誓,发愿来世往生弥勒居住的兜率天。道安的这种思想,又影响了他的高足弟子慧远。慧远继承与发扬了师父的核心思想,更加热心于西方极乐净土的崇拜,唯一不同的是他所向往的弥勒净土改为弥陀净土了。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