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气的梦
作者:[英]大卫·方特那 |
字数:1313
孩子气的梦
即使是在清醒世界,情感也不会按逻辑行事。这样的说法很正常。比如:“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会有那种感觉”或者“我刚才有些情不自禁”。情感似乎常常控制着我们,而不是我们控制情感。虽然它们的力量或者它们的特征会让我们大吃一惊,但我们通常能够明白是什么引发的这些情感。在一些简单的状况下,将原因和结果联系在一起很容易:我们听到好消息,便会为之振奋;我们走在乡村小径,就会非常放松;我们看到悲剧电影,便会为之伤心流泪。
在梦中,我们有时看不到明显的因果关联。有时,我们会发现自己对于暴力无动于衷,但会为一阵小雨而感到悲伤;我们会因为在尘封的书架上找到了一本老书而欢呼雀跃,但手握一整箱的钞票却无动于衷。
梦中情感也会像清醒时一样强烈,这种强烈程度会在我们醒后一直伴随着我们,我们也许会为之兴奋不已,也会为之阴郁愁闷。这些情感常常会比清醒时的感情要孩子气很多。小时候,我们的情感会受到狭窄的理解能力的限制:我们会为了弄坏的玩具悲伤,而秘鲁刚发生了地震,我们却无动于衷。成年人的第一层梦和第二层梦中都会重温这样孩子般的天真。我们会以童年时应对问题的方式来应对这些事情。
不管怎样,通过关注梦中的情感,我们可以了解是什么在激发或者困扰着我们。这些情感的“逻辑”是指,它们都是孩子本能——甚至自私——的反映,不会受到习俗和环境的影响。
将这种情感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感觉相比较,我们会以某些特定的方式来对事情做出反应。我们常常会受到他人情感的影响:如果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在哭,我们也会想要哭。这种倾向似乎是天生的,因为,即便是很小的孩子,看到别人哭,他们也会哭。人是群居动物,我们在清醒世界中的情感在某种程度上是群体反应。
但是,无论我们在清醒世界中的情感多么具有群体性,在梦中,我们都是独自一人,因此我们的情感会不由自主地出现。这有助于我们将自己的注意力转向那些影响我们情感的事情。通常都是一些私密物的消失——梳子不见了,发现朋友偷占了你在火车上的位置,以及因为鞋子最干净而受到表扬。这样的小事就能支撑起所有深埋于心的情感。而且,这些情感很多都与受到伤害或者感觉沮丧、羡慕、憎恨、忌妒有关。我们知道,在清醒世界中,这样的情感会贬低我们,而且我们时常会意识不到它们的存在。因此,梦可以揭露我们更易受到尴尬情感的驱使,而非受到想要体验自信、团结一致、**这样的共同价值观的驱使。在梦中,我们不会受到他人情感的影响,而是会发现自己的脆弱——我们能够用想象力和坦诚去解读梦中的象征符号和情绪。
因此,梦中情感的作用之一便是通过解析来发现自我。但是还有一种更受大众喜欢的作用——梦中情感要比清醒世界中的情感更易掌控。因此,除了发现自我,我们还可以将做梦作为一种心灵补品。
对梦境研究得愈多,它们就更能回应我们的愿望。因此,我们可以采用一个简单的策略:在睡觉之前告诉自己,我们会做个好梦,早上醒来的时候也会精神焕发,这样可以对我们的梦境内容产生一种良好的影响。我们可以在梦中体验到满足、愉悦和自我实现——偶尔也会深入到第三层梦。这反过来也会对潜意识造成一种微妙的影响。梦是我们的朋友,如果我们的梦中生活支离破碎而且压力重重,那也许是因为我们没能从这段友谊中获得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