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梦中的自己
作者:[英]大卫·方特那 |
字数:1190
触摸梦中的自己
卡尔文·霍尔博士是性格理论方面的梦境研究员和专家,他将我们对内部和外部现实的认知分为五个层面。概括如下:
·我们看待自己的方式(自我概念)。
·我们看待他人的方式(对他人的概念)。
·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我们的价值观,对周围物理环境的概念)。
·我们看待自己的动机和冲动的方式,以及我们认识动机、控制冲动的方法。
·我们定义自身内部矛盾和解决这些矛盾的方式。
霍尔博士将最后一条进行了细分:在争取**期间以及区分父母感受和自我感受的过程中(安全与自由之间的对抗)与父母产生的矛盾;性别矛盾;自我冲动与社会束缚的加强之间的矛盾。霍尔总结说,梦反映了潜意识和显意识想要理解这些不同的矛盾和努力的方式,以及解决这些矛盾的方式。
其他研究显示,要总结梦的目的并不这么简单。梦并不是简单地想要勾勒出一套道德观和价值观——正如它们拒绝接受弗洛伊德将其定义为源自**本性和对压抑的愿望的满足。霍尔的研究有效地将注意力放置在内部矛盾对我们的梦所产生的影响之上,以及梦的背后所隐藏的多层含义之上。
例如,梦见自己想要整理房间,但当你认为已经完工的时候,却发现还是一团糟。最后你放弃了努力,任由其脏乱。刚开始也许可以解释为:你在年轻的时候想要取悦自己的父母,或者后来的生活中你也是这么做的,但更喜欢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而梦便揭示了这样一个矛盾。如果再度审视这个梦,它可能暗示了对自我概念的疑惑:你是真的很孝顺还是叛逆?你是喜欢安全还是喜欢自由?答案并不明显。再三思量这个梦,它也许暗示着打破常规,因此反映了冲动与控制之间的矛盾,或者放**欲和约束**之间的矛盾。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它也可能暗示了一种创造性和毁灭性之间的紧张局势——最终便成为生与死之间的较量。
这些解析中的任何一个也许都恰当,但是我们还能从中看出一种联系:梦其实是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产生的矛盾,并可以从中看出真实的我们。
此类梦主要属于第二层,但是,就如我们在第一章中所讨论的那样,梦有时也会结合三个层面,开始于第一层,经过第二层,结束于第三层。这证明了各个潜意识层面上相互联系的本质。从整体上观察梦境,梦就像是瞬息万变的**,它们能够展现自我的很多方面。
研究梦可以促进潜意识与显意识之间的交流,帮助我们记住当下的梦,也有助于回想起很久以前的梦。白天,通过那些看似与之有所联系的事件,或者那些梦中预见过的、真实发生在眼前的事件,我们也许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我们的梦。我们还能达到这样一个水准——意识能够更加自由地在内心的梦境日记中徜徉。我们可以从中找到很多很有意义的发现,其中之一便是潜意识储存着已经被遗忘了很久的梦——这也许反映了它们对于我们的心理、情感和精神生活的重要性。毫无疑问,这些都是我们梦境的真实记忆:梦境记忆有着一种无与伦比的特征,它们的起源深埋于我们的灵魂之中,我们警觉的显意识已经意识到了这点。我们远比想象中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