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一
作者:司马文森 |
字数:3298
第六章
一
刺州的形势的确在变。
周维国自从省城开了保安会议回来,接连又开了几天军事会议,讨论既要抽调队伍支援章县,又要确保刺州五县治安的办法。保安司令部参谋长是随同周维国出席省保安会议的,他带来个“确保地方治安清匪剿共方案”,在会上做了报告。大家见是上面定下的办法,没什么意见,照办就是。可是在讨论抽兵援章问题时,议论就多了,谁都有困难,谁都不愿去,结果拟了条“先成立各县乡团,然后相机挺进章县”的决议。理由是“地方兵力空虚,匪患猖獗”,报省请示。
为了成立本州地界乡团,会上又议了个“召开各乡绅共议国是”办法。
于是在本州地界各知名豪绅、实力派,不论在朝在野人士,在同一时期内,几乎都接到周维国司令的大红金字请柬。这份请柬引起各方议论和各种猜疑,以他们的经验判断,这顿饭是不大好吃的。过去民军时代,也曾有过这样例子,什么司令、师长、旅长给大家派了请柬,等大家盛装赴宴,酒过三巡,就当堂宣布要筹粮饷若干,枪支若干,点名摊派,限期交结,如有违抗,传令官就出来传令:“司令有令,请某某先生等暂时留步!”所谓“留步”,只是说得文雅些,实际就是扣留。一直到具结清楚,表示如数照缴,才又:“司令有令,某某先生等可以回家。”
自然也有人乐意干这勾当,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浑水可以摸鱼,上面派的是五千,他向下面要一万,油水不薄。而所用方法也是一模一样,叫作“上行下效”,只是他们召开的是各户家长会议,不是什么“宴请”。届时豪绅老大照样把“圣旨”一读,就叫各户家长当场认捐、具结、限期交缴,如胆敢违抗,也来个:“保长有令,某某家长等暂时留步!”轻则在乡公所过夜,重则送衙门法办。物极必反,不过今天的老百姓已和从前不同了,因勒索过多而激起民变的也不在少数,有聚众请愿,有捣毁公所、打死保长的。因此乡绅老大总是摇头叹气:“公益事越来越难办。”
周维国这份大红金字请柬,又不知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该不会又是民军首领的那一套?去赴会吗?为难;不赴会吗?也为难。有人说:“为什么不去请教请教为民兄?”他朝里有人,消息灵通!一听许为民也决定参加,才安下心参加。
那在刺州地界有鼎鼎大名的许为民,确也收到同样一份“请柬”,与众不同的是这份请柬不是由普通人送来,而是“专使、专程”送来。而那“专使”又不是别人,正是刺州大红人—党部书记长吴当本。那吴当本谁都知道是个有名的“无事不登三宝殿”,他长途跋涉,亲上池塘,自然有“重要公事”。因此一经通传,许为民就亲身出迎了。这年在四十以上,戴金丝眼镜,西装革履,一手挟着公事包,一手挥动文明杖的大人物,一见许为民就满口“许老”“老叔”,叫得怪甜。
当时他们在许公馆台阶上见了面,吴当本就笑容可掬地先来个:“恭喜老叔,吉星高照。”许为民却也满怀敬意笑道:“我一不做官,二不发财,何喜之有?”吴当本用手指了指自己鼻尖:“你看,我这个有名无事不登三宝殿的都登上宝殿了,还不是有好事!”说着,两个哈哈大笑,携手共进大厅。坐定,用茶已毕,吴当本忽顾左右而问:“许老,此地谅无外人?”许为民看来势就知道必有要事商量,便说:“外人倒无,还是到密室去谈好。”这样,他们又进了许为民经常用来密议大事的密室。
双方坐定,用过另一道茶,吴当本便打开公事包,从里面拿出两只印有“刺州保安司令部”大信封,恭恭敬敬地呈了过去,开口说:“保安司令部周维国周司令向老叔致意,并派小侄亲送请柬一道、亲笔信一封。周司令因军务繁忙,不克亲自登门拜访,多请原谅。”
许为民确也有些意外,从周维国坐镇刺州后,他们从无往来,虽说过去凡有人当权于刺州必来登门请教,成为惯例,周维国一不登门请教,二从不理会,他心里正有几个疙瘩,摸不清对方态度,是看不起呢,还是对自己有意见?这时竟有亲笔信来,而且还派了这样一个大人物送来,也有几分得意。但这老奸巨猾的家伙,在政界混了多年也知道作态,以抬高身价。
当时装作无动于衷地接过那封亲笔信和请柬,略为浏览一下,便放过一边,说:“多谢周司令的美意,小弟还没登府请教,他却先写信来了。”吴当本道:“老叔这份心意,周司令早心领了。小侄今天奉派前来,原有要事奉商,临行前,周司令再三致意,务请老叔支持。”他轻轻地咳了两声,这是他遇有重要话要谈时惯有的做法,以示郑重:“当前刺州大势,老叔是知道的,内有匪乱,外有**,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周司令关心民间疾苦,以党国为重,坐镇以来,建树虽多,苦于无法治本清源,救民于水火之中。老叔向以乡梓为重,威望霍霍,谁个不敬畏三分,此次遣派小侄前来,实有所求……”
许为民暗自得意:你这周维国也搞不下去了,才来请我,暂时探探口气再做理会。便谦虚道:“人老了,无用,说干事业,还是要你们这些年轻有为的人来。”吴当本连称:“老叔谦虚了。”又说:“周司令准备日内召开本州地界五个大区的治安大会,共商国是。这次会议关系重大,务请老叔带头参加。刺州事,谁都知道没有老叔参加,就解决不了。”许为民心里明白几分,却说:“吴书记长说错了,我是井底蛙,见识浅,一向株守在家,外面事知道不多,帮不了周司令的忙。倒是少不了你这个少年英俊的干才!”吴当本连称:“老叔过奖,过奖!”之后,又鼓起如簧之舌:“周司令的意思是想通过这次治安会议成立各乡乡团……”
许为民打断他问:“人呢,枪呢,粮饷呢?”吴当本继续说道:“已议过,都有出处。只是在人选方面,尚费踌躇,周司令自兼刺州乡团总司令,下设各区司令。老叔为南区大户,又是德高望重。南区为刺州首富,人人都说得刺州就得刺州五县,得南区就得刺州,可见南区地位的重要。如此重任,周司令说,非请一贤能有为的人担任不可,这样担子就落在老叔身上了。”
许为民忽然起身放声大笑,连称:“你们找错人了!找错人了!”一会儿又坐下提问:“当年有所谓团练,今天提出乡团是不是一回事?”吴当本道:“所谓乡团,顾名思义,就是为乡梓治安服务。与当年团练不尽相同。”许为民故示吃惊道:“刺州匪患虽深,但有周司令、中央军坐镇,正安如磐石,还要成立乡团,不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吴当本当即解释道:“老叔所说极是,周司令年少有为,中央军兵强马壮,刺州治安自然无虑。但由于**在江西惨败,残余**尚有向我方突围侵扰可能。刺州地处战略要害,距章县只有五百余里,而章县现处风雨飘摇,一日数惊境地。中央深谋远虑,认为如要确保地方治安,非动员民众以收配合作战之效不可,这就是倡组乡团的原因。”
许为民频为点首:“俗语有云:好花需绿叶扶持,道理我明白。不过,我算什么绿叶,就怕扶持不了好花!”他也有意思要刺一刺吴当本:“拿我们小小南区来说,仅许天雄这股匪帮,就无奈他何,而周司令安坐大城从不过问,我无实力,对付许天雄尚且如此,如何说得上与中央大军配合**?”又问:“周司令对许天雄有何看法?”吴当本劝说半天还没个着落,知道他和许天雄矛盾深,便故意说:“只要老叔肯出山……”许为民反问道:“如果我不出山呢?”吴当本微微一笑:“很难说周司令不去起用他!这样南区天下便不再是老叔……”
有人进来通知开饭。
膳中,吴当本重提出山事,许为民问:“你是在朝官,我且问你:**对本州威胁到底有多大?”吴当本道:“照**惯用的奔袭战术看,他们如要攻打本州,只要两天一夜。”许为民又问:“周司令在本城的实力又如何?”吴当本道:“我们是自己人,不能不说老实话,相当空虚。”许为民神色一变:“抵挡得住**吗?”吴当本道:“如果抵挡得住,也不用请老叔出山啦!”
许为民至是放声大笑:“摆了半天龙门阵,才说实话,为什么不早说?”吴当本道:“我怕老叔摸清周司令底细,更下不了决心!”许为民正色道:“亏你我是世交,这点也不了解!**如果来,我还有什么好活的?我全副身家都在这儿。周司令打败了可以撤退,我就是无路可退。请你转告周司令,一切放心,我人虽老,身体还结实,可以再干三几年!”吴当本也大为振奋,紧紧拉住许为民的手:“老叔,我知道你一定会出山。”许为民却又说:“**我不落人后,但在南区,有我就不能有许天雄,我得把话说在前头!”吴当本满口保证道:“周司令既已荷重老叔,哪有再找许天雄之理,一朝不能有二君呀!”许为民举杯:“一言为定!”两人碰杯,一饮而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