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
作者:谢春涛 |
字数:8508
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应朝鲜**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为粉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对朝鲜**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侵犯,保卫中国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派出志愿军赴朝参战,进行了为期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为配合、支援战争,国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抗美援朝战争和运动最后皆以胜利而告终。抗美援朝,打出了国威、军威,彻底粉碎了美国企图扩大侵略进而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阴谋,极大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新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真正成为任何人都不敢小觑的重要政治和军事大国。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继续在军事上援助蒋介石,同时扶持朝鲜、越南等国的反动势力,建立针对中国的包围圈。在中国周边环境不利的情况下,一件令**等领导人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南朝鲜军队在北朝鲜人民军的强大攻势下,节节败退。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为了维护其在亚洲的领导地位和利益,立即出兵干涉。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声明,宣布出兵朝鲜,并命令美国海军第七舰队侵入**海峡,在**海峡巡逻,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海解放**。
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在苏联代表缺席的情况下,通过了美国提案,要求各会员国在军事上给南朝鲜以必要的援助。“联合**”以美军为主导,其他十五个国家也派小部分军队参战。英国、土耳其、加拿大、泰国、新西兰、澳大利亚、荷兰、法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卢森堡、南非与南朝鲜军队,均归驻日的美军远东军司令麦克阿瑟指挥。
面对美国干涉朝鲜半岛和**海峡事务的情况,6月28日,**发表讲话,号召“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同日,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强烈谴责美国侵略朝鲜、中国**地区及干涉亚洲事务的罪行。号召“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正义和自由的人类,尤其是东方各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一致奋起,制止美国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新侵略”。
为应对日益严峻的东北边防形势,**中央军事委员会根据**的提议,由周恩来主持召开会议,研究保卫国防问题。7月13日,中央军委作出《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抽调第13兵团及其他部队共25.5万余人,组成东北边防军。后又调第9、第19兵团作为二线部队,分别集结于靠近津浦、陇海两铁路线的机动地区。
为了保卫国防,中国到底出不出兵,**有个“底线”,这个“底线”就是美军是不是越过北纬38度线(简称“三八线”)。他后来说:“美帝国主义如果干涉,不过三八线我们不管,如果过三八线,我们一定打过去。”
9月15日,美军于朝鲜半岛南部西海岸仁川登陆,28日占领汉城。朝鲜人民军腹背受敌,损失严重,转入战略后退。
形势急转直下。9月30日,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10月1日,《人民日报》在显著的版面公布了周恩来的这些话。但美国政府对中国政府的警告置若罔闻。10月1日上午,麦克阿瑟向金日成发出“最后通牒”:立即放下武器投降。在这种严重形势下,金日成向中国提出支援请求。这一天,正好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国庆节。10月3日金日成特使、朝鲜内务相朴一禹带着金日成写给**的信件,飞到北京。
从10月2日到5日,**中央连续召开书记处会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朝鲜战局。
在中央开会讨论是否出兵朝鲜的同时,也在作外交努力。因为中国和美国还没有建立外交关系,10月3日,周恩来紧急约见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通过他转达对美国的警告说:“美**队正企图越过‘三八线’,扩大战争。美**队果真如此做的话,我们不能坐视不顾,我们要管。”为了突出“我们要管”的“管”字,周恩来事先对翻译交代:“这个字在翻译成英文要有相当的分量,你好好琢磨一下,要在翻译时准确无误。”当天,杜鲁门就知道了周恩来谈话。他认为,“周恩来的声明只不过是对联合国的恫吓”;潘尼迦是个同情**的家伙,“充其量不过是中国**宣传的传声筒”。
10月4日下午,中央政治局继续召开扩大会议,多数人仍对出兵存有种种疑虑,理由是:中国刚刚结束战争,经济十分困难;解放军的武器装备远远落后于美军,没有制空权和制海权;在一些干部和战士中间存在和平厌战思想;战争长期拖下去负担不起;等等。**听后,讲了这样一段话:“你们说的都有理由,但是别人处于国家危急时刻,我们站在旁边看,不论怎样说,心里也难过。”这一天,刚从西安来京的西北军区司令员兼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彭德怀由于飞机晚点,开会迟到,进入会场后一言未发。散会后,彭德怀想了很多,他认为:美国这只“老虎是要吃人的,什么时候吃,决定于它的肠胃!”
10月5日早上,**让**接彭德怀到中南海单独面谈。**问,你什么意见?彭德怀说,赞成出兵援朝。**随后问,谁挂帅合适?彭德怀说,中央不是已决定了林彪吗?**说,林彪不便前往,中央希望你来挑起这副担子。你思想上没有这个准备吧。彭德怀表示:我服从中央的决定。**说:这我就放心了。今天下午政治局继续开会,请你摆摆你的看法。
5日下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继续讨论,还是有不同意见。彭德怀说: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烂了,最多就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如美军摆在鸭绿江岸和**,它要发动侵略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如等美国占领了朝鲜半岛,将来的问题更复杂,所以迟打不如早打。针对美军高度现代化,还有原子弹等观点,**说:它有它的原子弹,我有我的手榴弹,我相信我的手榴弹会战胜它的原子弹。经过讨论,中央终于统一了认识,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决定由彭德怀率志愿军入朝作战,同时派周恩来去与斯大林会谈,争取苏联的军事支援。
10月7日,美军越过三八线向北推进,并把战火烧到了中朝边境。10月8日,**发布关于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赴朝参战。
当金日成得知中国决定出兵的消息后,激动地打开一瓶葡萄酒,要求与中国驻朝鲜大使倪志亮干一杯。
10月8日**发出命令的当天,彭德怀就飞往沈阳为志愿军入朝作准备。但是,彭德怀刚刚准备了几天,中央就有变动。10月12日,**致电彭德怀:(一)十三兵团各部仍旧原地进行训练,不要出动。(二)请高岗德怀二同志明日或后日来京一谈。
10月8日集结号已经吹响,怎么现在又“不动”了呢?原来,周恩来到莫斯科后与斯大林会谈并不顺利。周恩来提出希望苏联出动空军掩护志愿军作战,同时要求苏联援助中国所需的飞机、大炮、坦克等武器装备。斯大林说援助武器没问题,但苏联空军尚未准备好,须在两个月或两个半月内才能出动。
斯大林暂时不出动空军掩护志愿军的态度,出乎**、周恩来意料之外。后来,周恩来谈到这一情况,说:美军“逼近了鸭绿江,我们就下决心,去与斯讨论。两种意见,或者出兵,或者不出兵,这是斯说的。我们问:能否帮助空军?他动摇了,说中国既困难,不出兵也可,说北朝鲜丢掉,我们还是社会主义,中国还在。谈了一天,晚上就要决定,马上电问毛主席”。10月13日,**复电称,政治局一致认为我军还是出动到朝鲜为有利,“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失极大”。10月15日,平壤告急,在中**队即将出发的时候,斯大林又后退了,指示莫洛托夫转告周恩来:苏联决定只派空军到鸭绿江北岸的中国境内驻防,两个月或两个半月后也不准备进入朝鲜境内掩护志愿军作战。周恩来很不愉快。10月16日,他带着对苏联方面的遗憾飞离莫斯科回国。
18日,**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再次研究出兵问题。**说,现在敌人已围攻平壤,再过几天就进到鸭绿江了。我们不论有天大的困难,志愿军渡江援朝不能再变,时间也不能再推迟。会议决定:中国人民志愿军按预定计划于10月19日入朝作战。
10月19日,平壤失守。10月19日晚上,中国人民志愿军四个军和三个炮兵师、一个高射炮团26万人,趁着夜色秘密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境内,拉开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把侵略者打回到三八线以南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以后,从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10日,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连续进行了五次战略性战役,把美国侵略者打回到三八线以南,稳定了朝鲜战局。
第一次战役,从1950年10月25日开始,到11月5日结束。
志愿军出国前夕,敌人已占平壤、元山等地,并集中了四个军13万人的兵力,由元山、平壤两地分东、西两线(主力置于西线),向中朝边境冒进,企图在11月23日前,抵达中朝边境,一举歼灭朝鲜人民军,达到占领全朝鲜的目的。根据这一情况,**和彭德怀商议后,确定“以运动战为主,与部分阵地战,敌后游击战相结合”作为志愿军第一阶段的作战方针。10月
21日,**在给彭德怀的电报中强调指出:“现在是争取战机问题,而不是先有一个时期部署防御,然后再谈攻击问题。”
志愿军决定在“联合**”尚未发现志愿军入朝参战的情况下,给敌以痛击。10月25日,志愿军发起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次战役,以1个军的主力配合朝鲜人民军在东线进行阻击,集中5个军和1个师于西线给“联合**”以突然性打击,将其从鸭绿江边驱逐到清川江以南,挫败了“联合**”企图在感恩节
(11月23日)前占领全朝鲜的计划,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第一次战役,志愿军共歼敌15000多人。
第二次战役,从1950年11月25日开始至12月24日结束,历时一个月。
中国人民志愿军突然出现在朝鲜战场上,引起美国朝野的震动,但他们估计志愿军参战只不过是为保卫边界。从11月6日起,西线之敌开始展开试探性进攻,以摸清志愿军兵力和意图。彭德怀要求各部队从清川江边节节后退,故意向敌人示弱。麦克阿瑟认为志愿军“装备低劣,怯战败走”,命令部队向北冒进。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的配合下,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及其指挥的南朝鲜军队诱至预定战场后,立即趁11月25日月圆之夜发起夜间反击,给敌以出其不意的打击。经过一系列激烈战斗,“联合**”兵败于西部战线的清川江**和东部战线的长津湖畔,被迫弃平壤、元山,分从陆路、海路退至三八线以南。
在这一战役中,志愿军打得极为顽强。从整个战场的态势来看,敌军处于志愿军南北夹击之中,但在西线战场的三所里、龙源里的局部战场,志愿军又处于敌军的南北夹击中,如果两地失守,清川江以西以北之敌将全部南逃,第二次战役的歼敌目标便会落空。志愿军第38军顶住了敌人多种兵力协同轮番攻击,使南逃北援之敌相距不足一公里却始终不能会合。这大大振奋了志愿军的军威,也深深感动了彭德怀司令员,他在祝捷电报中大呼“38军万岁”。第二次战役志愿军共歼敌36000多人,志愿军和人民军取得了由防御转入进攻的主动权。不幸的是11月
25日第二次战役发起的当天,**的长子毛岸英因敌机轰炸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经过艰难抉择,这一消息直到1951年元旦过后,周恩来、彭德怀才经由机要秘书叶子龙转告**。**强压着悲痛的心情,说了一句话:“唉!战争嘛,总要有伤亡。”经**同意,毛岸英和千万个志愿军烈士一样,长眠在朝鲜国土上,成为中朝人民友谊的象征。
第三次战役,1950年12月31日开始,至1951年1月8日结束。
第二次战役后,经过一周的准备,志愿军于1950年12月31日集中6个军,在人民军3个军团协同下,对依托三八线既设阵地进行防御的“联合**”发起全线进攻,4日占领汉城,5日渡过汉江,8日收复仁川,将敌人从三八线击退至北纬37度线附近地区。第三次战役共歼敌19000多人。这次战役,志愿军占领了汉城,给敌人以新的打击,加深了其内部矛盾和失败情绪,推动了祖国人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高涨。在军事上、政治上都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第四次战役,从1951年1月25日开始,至4月21日结束,历时近三个月。
中朝军队在连续取得三次战役胜利后,主力转入休整。“联合**”发现志愿军补给困难,第一线兵力不足,便迅速补充人员、物资,调整部署,于1951年1月25日恢复攻势。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转入防御作战,在汉江**,依托野战工事节节阻击敌人。以一部兵力在西部战线顽强抗击,集中6个军在东部战线横城地区实施反击,但未能打破“联合**”主要方向上的进攻。在此情况下,为了以空间换取时间,掩护后续兵团到达,中朝军队在全线转入运动防御,抗击消耗“联合**”。
3月7日,“联合**”集中20多万兵力,在几百架飞机支援下,向中朝军队阵地发起全线进攻。3月13日,中朝军队主动撤出汉城。到3月底,战线逐渐推移到三八线以北,但由于中朝军队顽强抵抗,敌人也难以前进半步。到4月21日战役结束时,共毙伤俘敌7.8万余人(其中志愿军歼敌5.3万余人),使“联合**”平均每天付出近千人伤亡的代价才前进1.3公里。志愿军伤亡也达4.2万余人。这次战役,中朝军队完成防御任务,赢得时间,掩护了志愿军后续兵团集结,为进行第五次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
此时,麦克阿瑟同杜鲁门政府在侵朝政策上发生严重分歧,麦克阿瑟以军事上的胜利为优先,在朝鲜半岛的行动很多都未得到杜鲁门的首肯,有些甚至违背了华盛顿的决策。4月11日,杜鲁门决定解除麦克阿瑟的最高司令官职务,由李奇微接任。
第五次战役,从1951年4月22日开始,至6月10日结束。
在第四次战役期间,美国企图在中朝军队侧后登陆,南北夹击,夺回战场主动权。为粉碎敌人这一计划,中朝军队发起第五次战役。首先集中志愿军11个军和人民军1个军团于西线实施主要突击,再次越过三八线,直逼汉城;接着,志愿军又转移兵力于东线;最后中朝军队主动向北转移,至6月10日,战线稳定在三八线南北地区,形成拉锯态势。志愿军和人民军共歼灭“联合**”8.2万余人,自身作战减员8.5万余人,损失第一次超过“联合**”。在这次战役中,志愿军第180师因后撤不及时、处置不果断,损失严重。
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保家卫国入朝参战的同时,国内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性的抗美援朝运动。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朝鲜运动委员会在北京成立,14日发出《关于举行“反对美国侵略**朝鲜运动周”的通知》,抗美援朝运动开始波及全国。
志愿军赴朝参战后,1950年10月26日,**中央发出由**审阅修改的《关于时事宣传的指示》,随即,在全国掀起抗美援朝的宣传热潮。同日,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以下简称“抗美援朝总会”)成立。各行政区、省市先后成立分会或将原有的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合并改组为抗美援朝分会。
11月4日,中国**和各**党派联合发表宣言:“誓以全力拥护全国人民的正义要求,拥护全国人民在志愿基础上为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神圣任务而奋斗。”4日至11日,全国自然科学联合会、全国科普协会、社会科学研究会、全国妇联、全国青联等人民团体分别发表宣言,拥护**中央和各**党派的联合宣言,号召广大群众积极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11月27日,全国政协与各**党派举行联席会议,并于12月1日发出《关于各**党派、人民团体对慰劳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运动的协议的通知》。
1951年1月14日,抗美援朝总会发出《关于慰劳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人民军并救济朝鲜难民的通知》。15日,《人民日报》发表《募集慰劳品救济品是重要的政治任务》社论,号召全国人民踊跃参加爱国募捐运动。到5月30日,全国人民就捐款1186亿余元,捐献慰问袋77万多个、慰问品126万多件。4月初到5月中旬,由各**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群众代表组成的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分赴朝鲜各地,慰问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及群众。
2月16日,全国政协发出电文,号召把抗美援朝运动“进一步地普及和深入到每一农村、每一机关、每一学校、每一工厂、每一商店、每一街道和每一民族聚居的区域”。3月14日,抗美援朝总会发出通告,“努力普及深入抗美援朝的实际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务使全国每一处每一人都受到这个爱国教育,都能积极参加这个爱国行动”。此后,抗美援朝运动进入了更加普及和深入发展的阶段。
1951年6月1日,抗美援朝总会发出通告,号召全国各界同胞捐献飞机、大炮。此后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青年团中央、全国青年联合会、中国红十字会等人民团体纷纷发表宣言、通告,号召各界同胞积极捐献。到9月25日为止,共捐献飞机2481架,捐款入库的达9970亿元。
国内的抗美援朝运动,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胜利作战的坚强后盾。
经过七个多月的军事较量,美国政府已认识到如将主要力量长期陷于朝鲜战场,则对其以欧洲为重点的全球战略极为不利;加上国内外反战情绪日益高涨,因此,决定转入防御,准备以实力为基础,同中朝方面举行谈判,谋求停战。
经过五次战役,中朝方面也深感军队在技术装备上仍处于劣势,要想在短时间内歼灭敌人的重兵集团是困难的。鉴于美国已表示愿意谈判,经过多渠道沟通,1951年7月10日,战争双方开始举行朝鲜停战谈判。从此,战争出现长达两年多的边打边谈的局面。
7月27日,停战谈判讨论军事分界线问题时,双方僵住了。朝中方面提出以三八线为军事分界线,对方拒绝这一主张,以“补偿”其海空军优势为借口,妄图索取更多土地。美方的要求在遭到拒绝后,公然以武力相要挟说:“那就让炸弹、大炮和机关枪去辩论吧。”
从8月18日到10月22日,“联合**”采取逐段进攻,逐步推进的战法,连续发动了夏、秋季局部攻势。并从8月开始,实施了长达10个月的以切断中朝人民军队后方供应为目的的空中封锁交通线战役,即绞杀战,企图切断中朝人民军队前线粮食弹药的供给,迫使中朝方面接受其谈判条件。经过中朝军队的战斗,到10月下旬便粉碎了敌人的攻势。“联合**”反而损失了15万多人,迫使他们重新回到谈判桌上来。
1952年初,美军公然违背国际公约,在朝鲜北部和中国东北地区撒布大量带有鼠疫、霍乱、伤寒和其他传染病的动物和昆虫,企图以细菌战从根本上削弱中朝军民的战斗力。3月8日,周恩来发表声明,**美国政府使用细菌武器和侵犯中国领空。美国的细菌战激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极大公愤。4月28日,李奇微被撤换,由美军上将克拉克接任“联合**总司令”。与此同时,“联合**”方面为扣留朝中战俘,提出所谓自愿遣返的原则,反对中朝方面提出的全部遣返的主张,使停战谈判再次陷入僵局。
为配合谈判,使敌人不断损伤,以迫其最后让步,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2年9月18日起,发起全线性战术反击作战,作战历时44天,至10月31日结束,歼敌2.5万余人,志愿军伤亡1万多人。
为了挽回败局和迫使中朝方面接受美国的谈判条件,1952年10月14日,克拉克指挥发动了上甘岭战役。在43天的激战中,美军向不到3.7平方公里的上甘岭发射了190万发炮弹和5000枚炸弹,发动了900多次冲锋,上甘岭被炸松一至两米,变成一片焦土。但是,志愿军战士英勇顽强,守住了阵地。其中涌现出了大批战斗英雄。10月19日,黄继光在执行爆破地堡的任务中,用胸膛死死堵住了敌人地堡的枪眼,为志愿军夺取主峰打通了前进的道路,壮烈地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此战役志愿军以伤亡1.1万多人的代价,取得歼敌2.5万余人的战绩,再次使美军认识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强大攻防能力,自此再也没有发动什么像样的攻势。
1952年12月至1953年4月,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及其指挥的南朝鲜军队企图在朝鲜东西海岸实施两栖登陆,对此,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进行了积极的备战,最后使“联合**”被迫放弃进行军事冒险计划,于1953年4月26日同中朝方面恢复中断6个月之久的停战谈判。
在继续谈判过程中,却遇到南朝鲜方面的强烈反对,声称要单独干、北进。1953年5月中旬到6月中旬,中国人民志愿军配合停战谈判,先后发动两次进攻性作战,以打击南朝鲜军为主,歼敌4万余人。7月13日,中朝人民军队发起金城战役,歼南朝鲜军近8万人,收复土地167平方公里。在这种情况下,7月19日,美方发表声明,保证实施停战,并向南朝鲜施压。随后,南朝鲜政府发表声明,接受停战协议。
1953年7月27日,战争双方代表在板门店签署了《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历时三年多的朝鲜战争结束,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也宣告胜利结束。
对于这场战争,“联合**”总司令克拉克后来在回忆录中说:“在执行我政府的训令中,我获得了一项不值得羡慕的荣誉:那就是我成了历史上签订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的第一位美国陆军司令官。我感到一种失望的痛苦,我想,我的前任——麦克阿瑟和李奇微两位将军一定具有同感。”1953年9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在关于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中指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它也雄辩地证明:一个觉醒了的、敢于为祖国光荣、**和安全而奋起战斗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