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作者:新课标研究组 |
字数:6367
与狐谋皮选自《苻子》
周人有爱裘而好珍羞,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故周人十年不制一裘,五年不具一牢。
周国有个人,喜好名贵的皮衣和精美的食物。他想缝制一件价值千金的狐裘,跑去跟狐狸商量剥它的皮;为了置办一桌丰盛的祭品,跑去跟山羊商量要它的肉。不等他说完,狐狸纷纷藏进深山里,山羊们相跟着躲进密林中。这样一来,周国人十年没能制成一件皮袍,五年没能置办成一桌祭品。
尝庵婆罗果选自《百喻经》
昔有一长者,遣人持钱至他园中,买庵婆罗果而欲食之,而敕之言:“好甜美者,汝当买来。”即便持钱往买其果。果主言:“我此树果悉皆美好无一恶者,汝尝一果足以知之。”买果者言:“我今当一一尝之然后当取,若但尝一何以可知。”寻即取果一一皆尝持来归家。长者见已恶而不食,便一切都弃。
从前有位长者,派人到果农的园子里去买美味的庵婆罗果吃。长者吩咐买果人:“但凡味道甜美的果子,你便买回来。”
那人拿钱去买果子。果园的主人夸耀说:“我这树上的果子个个香甜,没有一个是坏的。你尝一个便知道。”买果人说:“我现在要一个一个地尝,然后才能选取。如果只尝一个果子,怎么知道其他果子的好坏呢?”于是拿着果子一个个尝起来。他把这些果子带回去,长者见了连连皱眉,嫌他都咬过了不想吃它,便把果子都扔掉了。
夫妇食饼选自《百喻经》
昔有夫妇,有三番饼,夫妇共分,各食一饼;余一番在,共作要言:“若有语者,要不与饼。”既作要已,为一饼故,各不敢言。须臾有贼,入家偷盗,取其财物;一切所有,尽毕贼手。夫妇二人以先要故,眼看不语。贼见不语,即其夫前,侵略其妇,其夫眼见,亦复不语。妇便唤贼,语其夫言:“云何痴人,为一饼故,见贼不唤?”其夫拍手笑言:“咄!婢,我定得饼,不复与尔。”
从前有一对夫妇,家里存了三张大饼。两人分了吃,各自吃了一张,还剩下一张。于是夫妻俩约定:“谁先开口说了话,便不能吃饼。”因为有了约定,为了这块饼,两人都不敢说话了。
就在这时,有个小偷溜进这家偷东西,把屋子里值钱的东西洗劫一空。这对夫妻因有约在先,只眼睁睁看着而不吭一声。
那小偷见他们不吭声,胆子越发大起来,当着男主人的面调戏他妻子。那丈夫见了,还是不吭一声。妻子忍无可忍,大喊道:“有贼!”
事后妻子对丈夫说:“你是何等样的痴人!为了一张饼,见了贼也不吭气!”丈夫见妻子说了话,拍手大笑道:“啊!你说话了!这块饼我得定了,决不给你吃!”
口诵乘船法选自《百喻经》
昔有大长者子,共诸商人入海采宝。此长者子善诵入海捉船方法,若入海水漩洑洄流矶激之处,当如是捉,如是正,如是住。语众人言:“入海方法,我悉知之。”众人闻已,深信其语。既至海中,未经几时,船师遇病,忽然便死。时长者子即便代处。至洄洑驶流之中,唱言:“当如是捉,如是正……”船盘回旋转,不能前进,至于宝所。举船商人没水而死。
从前有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他的儿子和一些商人到大海中去寻找宝藏。这人善于背诵驾驶船只的口诀,比如到了有涡流和礁石的地方应怎样端正航向,怎样稳住船身。于是,他对伙伴们说:“入海驾船的方法我都了如指掌。”伙伴们听了,都深信不疑。
船驶进海里没多久,驾船的师傅得了病,很快就死了。这样一来,长者家的儿子便代替驾船。船遇到了旋涡激流,他便高声大喊:“应该这样操作,应该这样端正航向……”结果船在激流中来回打转,不能摆脱险境以驶入宝藏的所在地,一船人全被淹死了。
三重楼选自《百喻经》
往昔之世,有富愚人,痴无所知。到余富家,见三重楼,高广严丽,轩敞疏朗,心生渴仰,即作是念:“我有财钱,不减于彼,云何顷来而不造作如是之楼?”即唤木匠而问言曰:“解作彼家端正舍不?”木匠答言:“是我所作。”即便语言:“今可为我造楼如彼。”是时木匠即便经地垒墼作楼。愚人见其垒墼作舍,犹怀疑惑,不能了知,而问之言:“欲作何等?”木匠答言:“作三重屋。”愚人复言:“我不欲下二重之屋,先可为我作最上屋。”木匠答言:“无有是事!何有不作最下重屋,而得造彼第二之屋?不造第二,云何得造第三重屋?”愚人固言:“我今不用下二重屋,必可为我作最上者。”时人闻已,便生怪笑。
从前有个富人,有一天到另一富户家里去。那家有一栋三层的楼房,又高大又华丽,既宽敞又明亮。富人很羡慕,心想:“我的钱财不比他少,为什么不马上造一栋这样的高楼呢?”于是便招来木匠,指着那高楼问:“你知道怎么造那样的楼吗?”木匠自豪地说:“那座楼就是我造的。”富人听了很高兴,说:“那好,现在也给我造一座一样的。”
木匠规划好了地面,就开始往地上一块块砌砖。富人见木匠在地上砌砖,感到很疑惑,不知道木匠要做什么,便问他:“你要造什么样的房子?”木匠回答说:“造那样的三层楼啊。”富人说:“我不要下面的那两层,你先给我造最上面的一层。”木匠听了,哭笑不得:“造楼不造最下面一层而要第二层,世上哪有这样的事?不造第二层,怎么能造第三层呢?”富人听了,依然固执己见:“我现在根本用不着下面那两层,你无论如何要给我造最上面的一层。”当时的人听了,都觉得十分可笑。
杀群牛选自《百喻经》
昔有一人,有二百五十头牛,常驱逐水草,随时喂食。时有一虎,啖食一牛。尔时牛主即作念言:“已失一牛,俱不全足,用是牛为!”即便驱至深坑高岸,排著坑底,尽皆杀之。
从前有个人,养了两百五十头牛。他常常赶着牛群寻找水草丰美的牧场,用心喂养这群牛。有一天,一头牛被老虎吃了。牛群的主人便产生了一个想法:“一头牛被吃掉了,这群牛已经不是原来的数目了,剩下的这些留着还有什么用?”于是他把牛群赶到一个深坑边,从陡峭的岸崖上把它们推下去,全部摔死。
说人喜瞋选自《百喻经》
过去有人,共多人众坐于屋中,叹一外人德行极好,唯有二过:一者喜瞋,二者作事仓卒。尔时此人过在门外,闻作是语,更生瞋恚,即入其屋,擒彼道己过恶之人,以手打扑。傍人问言:“何故打也?”其人答言:“我曾何时喜瞋、仓卒?而此人者,道我恒喜瞋恚,作事仓卒。是故打之。”傍人语言:“汝今喜瞋、仓卒之相即时现验,云何讳之?”
从前,有个人跟众人坐在屋子里闲聊。他称赞另一个人的品德好,只可惜有两个缺点:一是容易发怒,二是做事急躁。他谈论的那个人刚巧从门外经过,一听这话,马上冲进屋来揪住说自己有缺点的人,动手要打。旁人问他为什么打人,他回答:“这家伙血口喷人!我什么时候喜欢发怒和急躁了?”旁人说:“你现在的态度就是喜欢发怒、做事急躁的表现,为什么不承认呢?”
咽米决口选自《百喻经》
昔有一人,至妇家舍,见其捣米,便往其所,偷米唵之。妇来见夫,欲共其语,满口中米,都不应和。羞其妇故,不肯弃之,是以不语。妇怪不语,以手摸看,谓其口肿,语其父言:“我夫始来,卒得口肿,都不能语。”其父即便唤医治之。时医言曰:“此病最重,以刀决之,可得差耳!”即便以刀决破其口,米从口出,其事彰露。
从前有个人到妻子的娘家去。看到妻子娘家的人正在舂米,便凑到跟前,悄悄抓起几把米含在嘴里。他妻子见了他,想和他说话。他满口是米,在妻子面前又不好意思把米吐出来,因此说不出话。
妻子感到很奇怪,用手摸摸他的两颊,认真察看,觉得丈夫得了嘴巴肿的毛病,便把情况告诉了父亲。她父亲马上请来医生诊治。医生说:“这病最严重,必须用刀把嘴巴破开,才能治好。”就在医生要用刀破开那人的嘴巴时,米一下子从嘴里洒出来,偷米的事也全暴露了。
医生与王女选自《百喻经》
昔有国王,产生一女,唤医语言:“为我与药,立使长大。”医师答言:“我与良药,能使即大。但今卒无方,须求索。比得药顷,王要莫看。待与药已,然后示王。”于是即便远方取药。经十二年,得药来还,与女令服,将示于王。王见欢喜,即自念言:“实是良医,与我女药,能令卒长。”便敕左右,赐以珍宝。
从前有位国王,生了个女儿。他招来太医命令道:“给她喂药,使她立即长大。”太医回答道:“我给她喂好药,就能让她立刻长大。只是眼下没有现成的,必须另找。不过在我去找药这段时间,请国王不要去看望公主;等我调制好了药喂她,您再来看望。”于是太医就到远方寻找药去了。过了十二年才返回京城。他把药喂给国王的女儿吃了,随后带她去见国王。国王一见女儿,非常高兴,心想:“太医实在高明,给我女儿喂了药,一下就让她长大了。”于是命令手下,把珍宝赐给太医。
愚人食盐选自《百喻经》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返为其患。
从前有个人,到朋友家里做客。主人给他食物,他嫌味道太淡,主人给他加了一些盐。加盐后,食物味道十分可口,他便在心里盘算:“食物之所以这么好吃,是因为放了盐。放少量的盐就这么可口,何况再多吃一些盐呢。”于是,这个人便光吃盐,吃得口味都败坏了,盐反而成了祸害。
欲食半饼选自《百喻经》
譬如有人,因其饥故,食七枚煎饼。食六枚半已,便得饱满。其人志悔,以手自打,而作是言:“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自捐弃,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
有一个饥饿的人,拿了七张煎饼吃。吃了六张半便吃饱了。那人很后悔,用手打自己,叹道:“现在肚子饱饱的,完全是因为吃了后面的那半张饼。这样看来,前面的那六张算是白吃了。早知道吃这半张饼就能饱的话,应该先吃它才对呀。”
对牛弹琴选自《弘明集·理惑论》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尔矣。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公明仪是有名的古琴演奏家。有一天,他对着一头老牛弹奏高雅的古琴曲《清角》,老牛就像没听见一样,只顾埋头吃草。老牛并非没有听到琴声,而是这种调子它根本听不懂。随后公明仪又用古琴模仿蚊虻的嗡嗡声,还模仿牛犊寻找母亲的悲鸣声。这下子,老牛立刻停止吃草,抬起头,竖起耳朵,摇着尾巴,踏着碎步走来走去,细心地倾听着。
折箭训子选自《魏书·吐谷浑传》
阿豹有子二十人,谓曰:“汝等各奉吾一只箭,折之地下。”俄而命母弟慕利延曰:“汝取一只箭折之。”慕利延折之,又曰:“汝取十九只箭折之。”延不能折。阿豹曰:“汝曹知否?单者易折,众则难摧,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
南朝时,少数民族吐谷浑的首领阿豹有二十个儿子。一天,阿豹对他们说:“你们每个人拿一支箭过来。”儿子们每人奉上一支箭。阿豹当着他们的面,将二十支箭一一折断扔在地下。一会儿又让儿子们每人拿一支箭,并让他的同胞弟弟慕利延从中拿出一支把它折断。慕利延照做了,毫不费力地折为两段。阿豹又说:“你把另外的十九支箭拿来一起折断。”慕利延使尽全力,也没能折断。阿豹说:“你们明白了吗?一支箭是容易被折断的,一把箭就很难被折断。只有大家齐心合力,才能使我们的国家富强昌盛!”
杯弓蛇影选自《晋书·乐广传》
乐广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沈疴顿愈。
从前,有个官员叫乐广,他有位亲密的客人,很久没到家里来。乐广就登门拜望,想问明原因。这位客人就说:“上次在您家喝酒,看见酒杯里有一条蛇。当时恶心极了,出于礼貌就喝了下去。这一喝就喝出病来了,总觉得肚子里有条小蛇在乱窜,什么东西也吃不下去。”
当时,乐广家的大厅墙上挂了一张弓,弓上用漆画了一条小蛇。乐广猜想这条蛇可能就是墙上角弓在杯中的倒影。于是,他又在老地方摆酒,仍请客人坐在上次的位置上,然后问客人在酒杯中是否又看到了什么。客人低头一看,惊叫道:“和上次看见的一模一样!”乐广就把事情真相告诉了他。客人恍然大悟,心病立刻就好了。
千万买邻选自《南史·吕僧珍传》
宋季雅罢南康郡,市宅居僧珍宅侧。僧珍问宅价,曰:“一千一百万。”怪其贵。季雅曰:“一百万买宅,千万买邻。”
南康郡守季雅被罢免官职后,在吕僧珍所居住的房子旁边买了一处宅院。
僧珍询问他购买宅院的价钱,季雅告诉他花了一千一百万。
僧珍听到这么昂贵的价钱,感到非常奇怪。季雅说:“我是用一百万买房子,用一千万买邻居呀!”
越凫楚燕选自《南史·顾欢传》
昔有鸿飞天首,积远难亮,越人以为凫,楚人以为乙。人自楚越,鸿常一耳。
一只鸿雁在高空中自由飞翔,地上的人们难以辨识,一个越人说是野鸭,一个楚人说是燕子。两人争论不休。
尽管人们在楚、越妄加议论,但鸿雁仍然是矫健的鸿雁。
富者乞羊选自《金楼子·杂记》
楚富者,牧羊九十九而愿百,尝访邑里故人。其邻人贫有一羊者,富拜之曰:“吾羊九十九,今君之一盈成我百,则牧数足矣。”
楚国有个富人,养了九十九只羊,希望能有一百只。他的穷邻居只有一只羊,富人见了,向他请求说:“我有九十九只羊,现在您若把这一只给我,凑够一百只,那我养羊的数目便满足了。”
公输刻凤选自《刘子·知人》
公输之刻凤也,冠距未成,翠羽未树,人见其身者,谓之鹲;见其首者,名曰鴮鸅。皆訾其丑而笑其拙。及凤之成,翠冠云耸,朱距电摇,锦身霞散,绮翮焱发,翙然一翥,翻翔云栋,三日而不集。然后赞其奇,而称其巧。
鲁班是古代著名的工匠。他精心雕刻一只凤凰,凤冠和凤爪还没有刻完,翠色羽毛也没完全弄好。看见这个样子的凤凰,有的人说像一只白毛老鹰;有的人说是只秃头的鹈鹕。人们都说它很丑,嘲笑鲁班的笨拙。
鲁班精心雕琢完成后,凤凰头上**着翠绿的禽冠,朱红的凤爪闪闪发亮,锦绣般的羽毛霞光闪耀,美丽的翅膀如迸发的火花。鲁班拨动机关,凤凰张开翅膀,在屋梁上翻飞,一直飞了三天也不落下地面。这时候,人们纷纷赞叹这只神奇的凤凰,称道鲁班的灵巧。
车翻豆覆选自《启颜录》
隋时有一痴人,车载乌豆入京粜之,至灞头,车翻,复豆于水,便弃而归,欲唤家人入水取。去后,灞店上人竞取将去,无复遗余。比回,唯有科斗虫数千,相随游泳。其人谓仍是本豆,欲入水取之。科斗知人欲至,一时惊散。怪叹良久,曰:“乌豆,从你不识我,而背我走去,可畏我不识你,而一时着尾子!”
隋朝时有个人,装了一车黑豆到京都去卖,走到灞头时不小心翻了车,黑豆子都翻到水里去了。他便丢下车子跑回家,想叫家人一同来捞水里的豆子。他离开后,灞店上的人争相把豆子捞走了,半点豆子也没有留下。
等到他回来,只见水里有几千只蝌蚪相跟着在游动。那人以为这就是原来的豆子,忙下到水里捞它们。蝌蚪一见有人过来,马上惊散了。那人觉得很奇怪,感叹道:“黑豆,就算你不认识我,转身弃我而去,可难道我认不出你吗,尽管你忽然长出了尾巴!”
拉船与摇橹选自《启颜录》
晋刘道真遭乱,于河侧与人牵船,见一老妪操橹,道真嘲之曰:“女子何不调机弄杼,因甚傍河操橹?”女答曰:“丈夫何不跨马挥鞭,因甚傍河牵船?”道真无语以对。
晋朝人刘道真遭逢战乱,不得不到河边给人拉船。
有一天,他看见一个老太婆正在船上摇橹,便嘲笑她:“一个女人家,为什么不在家里摆弄织布机,却在河里摇橹呢?”老太婆反唇相讥:“一个大丈夫,怎么不到战场上骑马打仗,偏偏在河边给人家拉船?”
刘道真被说得哑口无言。
刺猬与橡壳选自《启颜录》
有一大虫,见一刺猬仰卧,谓是肉脔,欲衔之。忽被猬卷着鼻。惊走,直至山中,困乏,不觉昏睡。刺猬乃放鼻而去。大虫忽起,欢喜,走至橡树下,低头见橡斗,乃侧身语云:“旦来遭见贤尊,愿郎君且避道。”
有一只老虎到野外捕食,看见一只刺猬正朝天睡在草丛里。老虎以为是块肉,便扑过去想衔住它,忽然被刺猬卷住了鼻子。老虎吓得掉头就跑,一直跑到山里,疲惫不堪,不觉昏昏睡去。刺猬这才放开虎鼻逃走。
老虎一觉醒来,感到轻松愉快,跑到一棵橡树底下玩耍,低头瞥见地上的橡子壳,以为是只小刺猬。它小心翼翼地侧过身子,对橡壳说:“今早我已碰见令尊大人,现在请贵公子让让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