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仲尼,师项橐,

作者:王应麟 | 字数:1549
  古圣贤,尚勤学。

  注释

  项橐:鲁国的神童。

  古代的孔子是个十分好学的人,当时鲁国有一位神童名叫项橐,孔子

  就曾向他学习。像孔子这样伟大的圣贤,尚不忘勤学,何况我们普通人呢?

  心解

  三人行

  这四句讲的是圣贤勤学的故事。相传,孔子有一次与弟子们出游,路上遇到几个小孩在路边玩耍。其中一个名叫项橐的孩子在道路中央用砖块垒成一座城池的样子,不让孔子的车通行。孔子的学生子路看见这样的情形,就停车呵斥道:“见到马车来,小孩子为什么不让开?碰伤你怎么办?”项橐说道:“我听说圣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那为什么连马车要绕着城池走的道理都不明白呢?”孔子探身道“:城在何处?”项橐说“:筑于足下。”孔子下车观看,果然看到小孩子站在砖块垒成的“城池”中。项橐随即问:“是城池绕着车马走,还是马车绕着城池走?”孔子笑道“:好伶俐的童

  子,请问你叫什么名字,多大年龄?”小儿答道“:我叫项橐,今年七岁。请教您是哪一位?”孔子答道:“我是鲁国孔丘。”项橐惊道:“原来您就是鼎鼎大名的孔夫子!那么我请教您三个问题,答的出来我就让城让路,答不出来就请绕城而过。”孔子觉得项橐很有意思,于是笑道:“一言为定!”项橐说:“天地人为三才,先生可知天有多少星辰,地多少五谷,人有多少根眉毛?”孔子摇头说“:我还真的不知道。”项橐得意地说“:我来告诉你,天有一夜星辰,地有一茬五谷,人有黑白两根眉毛。”项橐朝孔子拱拱手再问“: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孔子听后说:“你真是问得怪,江河湖海,什么水都有鱼;不管柴草灯烛,什么火都有烟;至于植物,没有叶不能成树;没有枝也难于开花。”项橐一听格格直笑,晃着脑袋说“:不对。井水没有鱼,萤火没有烟,枯树没有叶,雪花没有枝。”项橐又问:“什么山上无石?什么车子无轮?什么牛无犊?什么马无驹?什么男人没有妻子?什么女人没有丈夫?”孔子逗他道“:啊呀,我还是不知道。”项橐又道:“土山无石,轿车无轮,泥牛无犊儿,木马无驹儿,神仙无妻,仙女无夫。”孔子叹道“:后生可畏啊!老夫愿拜你为师。”于是向项橐行礼,绕城而过。这就是后世传说的“项橐三难孔夫子”的故事。

  古时就有很多人怀疑这件事情是后人的杜撰,因为故事中的项橐十

  足是孔子所讨厌的“利口好辩”的人。项橐向孔子请教的问题更像我们现在的脑紧筋急转弯,如果放在赵本山的小品中是再恰当不过了。但是故事所传达的精神却是很有启发

  性的,孔子确实是勤学

  好问的人。韩愈在《师

  《孔子问礼图》。孔子一生曾多次向老子问礼。孔

  子、老子这两位伟大思想家的会见,如同两条江河的

  说》中曾提到“孔子师汇聚,形成了影响深远的思想文化源流

  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是春秋时郯国(今山东郯城一带)的国君,孔

  子曾向他请教过少皞氏(传说中古代帝王)时代的官职名称。苌弘是东周的大夫,博学多才,知天文、识气象、精音律、通历法,孔子曾于公元前518年前往周国,专门造访苌弘,就韶乐与武乐之异同和不解之处虚心求教。

  师襄是春秋时鲁国的乐官,孔子曾向他学习弹琴。老聃,即老子,春秋时楚国人,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自古就流传着孔子风餐露宿、不远千里问礼于老子的故事。虽然孔子向老子问礼时的谈话内容没有流传下来,但这两位圣贤先哲的相遇,不仅是孔子虚心求教的明证,更是儒道两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和交流的一大盛事。

  《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

  者而改之。’”

  孔子还说过:“人有生而知之者,有学而知之者,有学而不知者。”即使是生而知之者,还是要学习,有的人天分很高、很聪明,但是不认真求学问,倚仗自己的天才胡作非为,就把自己毁了,就是“思而不学”。之前我们所说的方仲永就是如此。孔子是古时的圣贤,尚且本着“学无止境”的态度活到老学到老,何况我们这些普通人呢?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