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不要将动物性肉体的幸福视为人类生命的规律
作者:[俄]列夫·托尔斯泰 |
字数:1817
15.不要将动物性肉体的幸福视为人类生命的规律
人的生命在于追求幸福,这话反过来说也对。这是从古至今,乃至未来,所有人对生命的理解。基于此,人的生命与人对幸福的追求,可以算是同一的概念。但是,很多平凡的人不善于运用脑子,仅仅满足于动物性肉体的幸福,认为那就是人的幸福。
幸福的概念存在于生命的定义之中,但虚伪的科学将其排除在外,将生命理解成动物性的存在。因此,把生命的幸福停留于动物性层面,便是必然的了。这样一来,也就等同于那些平凡人的错误认识了。
不管是虚伪科学还是大众的那种迷惑,都将个体(科学称之为个性)和理性意识混淆在一起。理性意识纳入了个体,而个体却排斥理性意识。动物和人都具备个体特征,理性意识却为人类所独有。
动物活着只是为了自己的肉体需要,也没有什么东西对它这样的生活产生阻碍,它满足自己的肉体需求,同时也无意识地服务于同类,对于自己也是一个**的个体这件事,它是不知道的。但如果具有理性,便不能只为了肉体而生活。之所以不能这样活着,是因为他明白了自己是一个**个体,同时他也明白其他的生命同样也是一些个体,他还了解到,从这些差不多的个体关系之中会发生一些什么现象。
如果人只是一味坚持寻求个体的幸福,只喜欢自我和自己这个个体,那么,他便不可能明白其他的生命也喜欢自己,正如不了解自己的动物一样。然而,一个人如果明白自己是一个**的个体,在与周围所有人一样追求某个东西的时候,对被理性意识认为是恶的幸福就会去主动放弃,而他的生命也发生了改变,不可能再满足于对肉体幸福的追求。有的时候,人会将满足动物性个体的需求认为是对幸福的追求。这是一种错觉,产生的原因在于,自己的动物性中发生的某个东西被他看见,并且被看作为了理性意识的活动。这就像人们将做梦得到的发现拿来,用以指导实际生活一样。
于是,一旦这种错觉得到虚伪科学的支持,人们就自然而然地将个性同理性意识混为一谈。
然而,理性的意识永远揭示一点,人的幸福不在于动物性要求的满足上,因此,人的生命也不在于此。那样的生命和幸福,人们在理性意识的引导下不断追求,它是只属于人的,同时不能存在于动物性个性之中。
舍弃个人的幸福,是一个人的优点,也是了不起的贡献。这个问题,常有人思索,也常有人说起。但实际恰恰相反,舍弃个人幸福算不上是优点和贡献,而是人的生命之中无法缺少的条件。人一旦意识到自己是一个隔离于整个世界的肉体存在时,他也就知道了其他人的肉体也是与全世界分开,对于人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对于自己肉体的幸福仅仅是一个幻想,等等,都能一并理解了。在这个基础上,才能理解那唯一真实的幸福,是使理性意识得到满足。
对于动物来说,如果某个动作没有指向个体幸福,或者与这个幸福相矛盾,那就都是在否定生命。但是对于人类正好相反,仅仅以获得肉体幸福为目的的那些活动,完全是对生命的否定。
动物缺乏理性意识,对于生命本身充满苦难、迟早会终结等不得而知,对它来说,满足肉体的幸福以及派生出的种族的繁衍就是生命的终极目的。对于人而言,肉体只不过是生命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阶梯。人的生命的真正幸福只借助肉体体现出来,与肉体的幸福完全不同。
对人来说,对肉体的意识并不是生命,而只是一条分界线,人的生命从此开始了征程。而此人的生命完全在于获得更多的幸福,这种幸福不依赖于动物性肉体的幸福而存在。
按照时下流行的生命观念,人的生命指的是肉体从出生到死亡的这段时间。然而,这实际上并非人类的生命,而仅仅是生命作为动物肉体的存在。认为人的生命仅仅出现在动物性生命之中,与那种认为有机体的生命只存在于物质之中没有区别。
首先,人会把那些肉体的目的当成生命的目的,因为这个目的清晰可见,于是也让人感觉可以理解。
反之,理性意识揭示的目的无法被人看见,反倒让人觉得不可理解。否定看得见的肉体,向看不见的理性意识献身,一开始这些总让人们感到恐惧。
对于那些被伪科学洗脑的人,那些动物性的要求可以自发地实现,并且在自己和他人身上都显而易见,总觉得好像很简单很明确,而那种理性意识的要求,因为新出现又不能直接看见,则往往给人以复杂而模糊的感觉。
理性意识的要求之所以复杂而模糊,是因为不能自发地实现满足,而需要由人自觉地完成。否定看得见的肉体,向看不见的理性意识献身,这自然是一件令人惊惧的事情。这好比一个孩子,如果他能感觉到自己的出生,也会感到同样的惊惧。但是很明显,一切毫无办法。看得见的观念指引着死亡的方向,而不可见的意识才能使生命之树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