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动物性肉体只是生命的工具
作者:[俄]列夫·托尔斯泰 |
字数:1446
16.动物性肉体只是生命的工具
人的肉体存在会持续走向死亡,这是一个摆在人们面前的非常确定的真理,不管怎样推理都无法隐藏。因此,人的生命不存在于人的动物性肉体之中。
肉体是人们无法回避的存在,从呱呱坠地到儿童期,再到老迈、死去,动物性肉体一直在被消耗和减少,最终归结于不可回避的死亡。因此,如果认为生命存在于肉体,肉体之中还包含人们对肉体本身的增长和长存于世的希望,这个意识就只能是无休无止的矛盾和痛苦,只能是恶,但实际上,对幸福的追求才是他生命的唯一意义。
不管能否找到真正的幸福,但为了这个幸福,人必须将动物性肉体的幸福彻底舍弃。
人们都应该遵循抛弃动物性肉体幸福这个人类生命的规律。如果规律难以自由实现,即表现为对理性意识的服从,那就只能强制实现,前提是让人的动物性肉体死亡,这时候人遭受压力的折磨,只希望尽快摆脱伴随肉体走向死亡的痛苦,从而变成另外一种存在形式。
正如把一匹马牵出马圈、套上辔头,人的生命的产生,以及生命本身都自然而然地发生。这匹马被牵到外面,遇到阳光,享受自由,于是认为生命存在于自由之中,但如果戴上套并受到驱赶,它就会感觉到自己的沉重负担。如果它认为生命在于获得自由,就会反抗、挣扎,可能跌倒在地,有时甚至被打死。要是它侥幸活下来,摆在面前的只有两条出路:其一是它开始走路、拉车,并且觉得负担并不重,奔跑非但不痛苦,而且还带来快乐;其二是坚持反抗,被主人牵到碾米的石碾旁边,系上绳子,它将在黑暗之中不断转圈,让力气白白浪费。它已经在从事违背自己意愿的工作,身上便体现出来那种规律。两条道路的差别仅仅在于,前者是理所当然地、愉快地工作,而后者是被迫地、痛苦地工作。
对此,那些认可动物性存在就是自己的生命的人会说:“如果舍弃个人肉体的幸福只为获得生命,那这个肉体就没有什么价值了。”
既然肉体与真正的人的生命是对立的,那么人为什么还要对它赋予意识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与另外一个问题相似,而这个问题出现在那些努力保存生命和种族的动物身上。
还有一个问题:“要实现自己的目的,我不得不与物质和它的那些机械、物理、化学等规律做斗争,那么物质及其规律的作用是什么呢?”动物还可以说:“如果我的任务是保证动物生命的实现,那又何必设置这些我们无法绕开的阻碍呢?”
我们其实明白,虽然动物与那些物质及其规律展开斗争,但那只是它们在维护动物性肉体的存在,物质及其规律并不是它们的障碍,而只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只有持续地改变物质并且借助它的规律,动物才能存活于世。人也不例外。人得以存在的,并令其服从理性意识的动物性肉体,也不是障碍,而是为了获得幸福而采取的原材料。对于人来说,动物性的肉体是一种工具,是给理性意识使用的铁锹,它的用途是挖掘,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变钝,出现耗损,但人们不会将它洗干净,也不会将它保存起来。这个肉体是天生的,人用它来是为了让真正的生命得到改善,而不是为了保存。
“一个人如果想保护自己的生命,结果将会失去生命。而为了那个自我不惜舍弃生命,此人反而会得到生命。”这句话说明这样一个问题:最终会并且正在走向死亡的东西无法保存下来,只有将那些应死或将死的东西抛弃,将动物性的肉体抛弃,人们才能得到真正的生命,而真正的生命不会也不可能死亡。此外,我们还可以了解,动物性存在从来就不是我们的生命,而唯有当我们不再将它当成生命的时候,真正的生命才会开始。最后,这句话告诉人们:一个人拥有铲子,准备用来获取食物以延续生命;如果他努力地保护这把铲子,结果可能是铲子没丢,食物和生命却不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