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不是要将个人舍弃,而是服从理性意识
作者:[俄]列夫·托尔斯泰 |
字数:2752
21.不是要将个人舍弃,而是服从理性意识
可以肯定地说,人对自己的理性意识并没有感觉到,而唯独会感觉到个人肉体的要求。也就是说,对增强动物性的**的要求占据了我们的全部理智,而**又将我们牢牢控制,将真正的人类生命隐藏起来,让我们根本无法认识。**就像田间的杂草不断滋生蔓延,将真正的幼小的生命之苗活活给挤死了。
在当下的世界,这样的事情无论如何也无法避免!因为,那些人,那些所谓的人类之师从来都干脆利落地认为,个人的各种细微要求得到全面发展就是他的最高完善。人的幸福在于要求得到满足。大众的幸福就是让大家保留各自的多种要求,并满足这些要求。
对受过这种教养的人来说,要公开表示自己仅是停留于个人的需求,而没有领悟到理性意识的要求,他们怎么可能做到呢?然而,当他们一点儿不剩地把所有理智都拿出来,用以增强自己的**时,又如何能够体会到理智的要求呢?**一步步地吞噬他的生命,他已经沉湎其中又如何能够自拔呢?
这些人常常故意歪曲论题、偷换概念,用舍弃个性替代个性对理性规律的服从,还经常振振有词地说:“绝无可能舍弃个人。”
理由是:“个人要求与理性意识是对立的,因而也是不可能感知的。”然而对人类来讲,正如呼吸、血液循环之于动物性肉体,个性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没有任何人说过要抛弃它。让动物性肉体放弃血液循环,这只能是一种假设,根本不可能发生。理性的人就更不会说抛弃个性,个性同样是理性的人的生命要件,就像血液循环之于人的动物性肉体。
个人的动物性肉体更不可能提出,也一直没有提出任何要求。这些要求,都是理智的方向发生偏差的时候表现出来的。理智之光出现偏差,不去为生命指引方向、不带来光明,而是放在了对肉体**的扩张上。
人其实一直在持续地满足动物性肉体的要求,因此,不会有人提问:我以什么为食?我穿什么衣服?就像那些鸟儿和花朵一样,只要他的生活保持理性,这些基本的要求就有保障。自己的个人肉体需要得到保证,就会让存在的苦难减少,事实上,对那些思索着的人来说,有几个会相信呢?
人感觉到生存的痛苦,并不来自肉体本身,而是因为,人将自己肉体的存在与生命和幸福画了等号。也唯有如此,人类才出现对立、**和无尽的苦难。
唯有此时,人的苦难开始了。他利用理性的力量,将肉体的要求无限增加和扩大,从而自欺欺人地将理智的要求掩盖起来。
人对生存的所有条件不可能也没必要全部舍弃,同样,不可能也没必要舍弃个性的肉体。然而,这些条件不是生命本身,这个生命的条件是可以利用的,对此可以也应当承认;但如果把这个条件当作生命的目的,那就不可能也不应当。人为了实现统一,为了得到融入生命的对幸福的追求,就应该保留个人的肉体,同时将个人肉体的幸福放在一边,并且不再将其肉体视为个人的生命。
从古代的某个时候开始,有两种学说一直被人类的伟大向导们不断地传扬。一种学说认为,如果认为生命包含于肉体之中,就是对自己生命的毁灭;一种学说认为,获得生命的唯一途径是舍弃个人的幸福。
然而,对于这些问题,与我同时代的人们总会这样吃惊地问:“这是什么学说呢?这不是佛教吗?这不是涅槃吗?这不就是参禅打坐吗?”同时代的人们得意扬扬,他们觉得,对于“个人的生命全都是苦难,没有丝毫意义”这个观点,虽然任何人再清楚不过,也不用隐藏,却被他们这些话驳倒了。
“这是佛教,是重生的方式!”他们大声欢呼,同时认为这些话成功地否决了那些从古至今得到千百万人赞同的东西,否决了每个人心知肚明的东西,也就是服务于肉体的生命毫无意义并且有害,想要摆脱这个生命,舍弃个人肉体的幸福是唯一的办法。
这是超过半数的人类对生命的理解,包括那些伟大的哲人,他们无论如何都不能得到其他的理解,他们也不对这一切感觉尴尬。在他们看来,生命的一切问题要么是用最令人满意的方式解决好了,要么被那些现代的东西,比如电话、光电、细菌学说、罗布里特炸药和轻歌剧等消除了。他们坚持认为,对他们这些人来说,抛弃个人幸福的思想只不过是古代传统保守现象的延续。
与此同时,不幸的人们还始终相信,比起那些已经兽化的当代欧洲社会的人,那多年来只用单腿站立、舍弃个人幸福,只为获得重生的,最粗俗的印度人,更算得上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欧洲人利用现代化的铁路来往于全世界,用电灯光照耀世界,利用电话和电报向全世界宣扬**一般的生活状态。这个修行的印度人知道,个人与理性的生命之间存在矛盾,并且尽一切努力解决它。而同时代受过教养的人,不但不理解,甚至怀疑这个矛盾的存在。人类生命不是个人的肉体存在这一理论,是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对于区别于动物的人来说就是真理,它就像地球的转动和引力规律理论一样,甚至更为确切、更不可辩驳。对于这一点,相信无论学者还是文盲、老人还是孩子,或者有无思考能力,任何一个人都会明白,除非那些野蛮人,生活在非洲和澳大利亚,在欧洲各大城市和首都也有,那是一些养尊处优的,或者变得野蛮了的人。这个真理已经变成人类的财富。人类的知识有主次之分,力学、代数、天文学等是次要知识,确定自己生命是主要的、基本的知识,无论主要方面还是次要方面,人类都不能后退,尤其是后者。将人类从千万年的生命中得到的东西从人类的意识中抹掉和磨灭,将对个人生命的清楚的解释忘记和消除,都是不可能的,尽管后者本身空虚、痛苦而没有意义。意图恢复在远古的野蛮时期就已经出现的,把肉体的存在当成生命的观点,正是我们欧洲的那些所谓的科学正在进行的工作。事实上,这些企图只能算是清楚地说明了一些现象:人类理性意识在增长,此外,人类已经突破了童年期的束缚成长起来了。另一方面,人类也不可能回到从前的意识阶段,一则有自杀的哲学理论说明,二则有不断增大的自杀比例的实例支撑。
总之,历史长河中存在人类作为个体存在的生命时期,人类一旦经过是不可能再回去了。人也不可能将这种个体存在故意忘记,这本身毫无意义。对于我们个人的生活,无论怎样做,写也好、说也罢,哪怕是发明和改善,或者认定个体幸福是不可能的,在这个时代的每一个具有理性的人看来,它们依然是不可撼动的真理。
对“它(地球)在不停地转动”这一原理,现在无须对伽利略和哥白尼的理论进行驳斥,或者创新托勒密[克罗狄斯·托勒密(约90—168),古罗马帝国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占星学家和光学家,“地心说”集大成者,代表著作《天文学大成》《地理学》《天文集》和《光学》。]宇宙体系——这种创新也不可能出现。我们需要做的是如何继续向前,如何立足于这些为人类意识普遍接受的理论,而得出新的更高级的结论。
同样,那些认为个体幸福不存在的观点,由婆罗门教、佛教、道教、所罗门、斯多亚派以及一切真正的人类思想家提出来的这一观点,我们不应视而不见,也不应想方设法掩盖或者绕过它,我们应该做的是大胆地、公开地承认,并且得出新的更高级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