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爱,是真正生命唯一存在的充实活动

作者:[俄]列夫·托尔斯泰 | 字数:1902
  25.爱,是真正生命唯一存在的充实活动

  爱是唯一的,它表现为将自己的完整的心灵奉献给朋友,除此之外不会有其他的爱。只有当爱本身成为一种牺牲的时候,它才能是爱。一个人只有为了所爱抛弃肉体、奉献全部生命,而不是仅向其他人献出自己的时间和力量,我们所有人才能认可那就是爱。唯有如此,我们能从这个爱里面寻到真正的幸福,得到爱的奖赏。正因为人类拥有了这种爱,世界才成其为世界。母亲哺育自己的孩子,直接将自己的身体提供给孩子,没有母亲的奉献孩子就不能生活。这便是爱。同样,那些工人在劳动过程中让自己的肉体频频受到损伤并且逐渐走向死神,他们这样做只要是为了别人的幸福,那么也是贡献出自己和自己的身体,成为其他人的吃食。只有那些为自己所爱的生命随时可以牺牲的人,才可能让这种爱得以实现。母亲把孩子交给奶妈喂养,是不会爱那孩子的。那些夺取别人的金钱并努力守财的人,也无法去爱。

  “有人设想自己在光明之中,却对自己的兄弟一直憎恨,那么这个人就依然被黑暗笼罩。一个人如果深爱自己的兄弟,那么光明就会长时间照耀着他,他的身上也就不存在**。一个人如果一直憎恨自己的兄弟,那他就会永远被黑暗笼罩;他在黑暗之中长期行走,被黑暗弄瞎了双眼,甚至不知道该往何处去。我们要对爱付出真情,付诸实际行动,而不是停留在词汇和语言上,我们因此而知道,这也就是真情可以让我们的心灵获得安宁的原因。如此完善的爱,我们是完全可以获得的。即使面对最后的审判,我们也会有足够的勇气。爱本身没有恐惧,完善的爱能赶走恐惧,因为恐惧里面包含着痛苦。而充满恐惧的人,不具备完善的爱。”

  唯有这样的爱,才能让人获得真正的生命。

  “爱你的上帝吧,运用你全部的心灵,带上你全部的灵魂,采取你的全部理智去爱吧!这就是第一位的、最重要的圣训。”

  还有与此类似的第二条圣训:“爱你的邻居吧,就像爱自己一样。”熟悉法律的人士拿这句话来答复基督。而耶稣说:“你的回答是对的,那就这么去做吧,去爱你的上帝和邻居吧,如此你就会永恒存在。”

  生命本身便是真正的爱。而谁在爱,谁就拥有生命。对此,基督向他的教徒说:“我们应该明白,我们正从死亡走向新生,因为我们爱自己的兄弟,不爱兄弟的人永远不会走向新生。”

  从基督教义的角度,爱就是生命。然而,这个生命并非全无理智、满是痛苦、必定逝去的生命,而是具有无尽幸福的生命。我们大家早都知道这一点。爱不是通过理性得出的结论,不是从某种活动获得的结果,爱本身就是生命的愉快活动,它就存在于我们周围。最初的童年记忆历历在目,从那时起我们就知道这一点,但后来世界上出现了虚伪学说,将我们的心灵搞乱了,我们便再无可能去体验它了。

  有些东西可以暂时增强人的肉体的幸福感,例如那些挑选出来的人和事物,对它们的偏心的情感并不是爱,爱是对人之外那幸福的向往与追求,即抛弃了动物性肉体的幸福之后,仍留在人们心里的感情。

  对于这种幸福的感情,我们这些活着的人有谁没有体会过呢?没有吧,每个人都至少有一次,尤其在人生之初的童年,在他的心灵未被虚伪扰乱的时候,在他的生命还没有淹没于虚伪之时,经常会有这种体会。具备了这种感情,人就想去爱所有的人——他的父母兄弟等亲人,恶人或仇敌,甚至包括狗、马、小草。此时,人只有一个愿望,让所有人过得更好,让所有人获得幸福。并且,他还更想身体力行,让所有人过得更好,而为使人们永远幸福而快乐地生活,他愿意牺牲自己和自己的生命。人的生命就在此处,这就是爱,真正的爱。

  在人的心灵之中,这种包含生命的爱,好似一棵不起眼儿的细芽,周围是一大片与它相似的杂草的粗芽。人的各种**的杂草,恰恰被人们称为爱。最初,人们和这个人都会认为,就和所有别的芽苗一样,这棵细芽迟早会长成参天大树,树上会停满各种小鸟。那些杂苗长得更快一些,人们甚至还会更加偏爱它们,却放任生命唯一的细芽枯死;然而,更坏的情况经常发生:人们听说在这一片苗圃里有一棵爱的细芽,具有真正的最强健的生命力,于是前去踩死它,却将另外的杂苗视为爱,开始专心培育。事实上这还不算最糟的,还有一种情形:人们莽撞地将这棵细芽连根拔起,还高声叫喊:“它在这里!我们找到了,我们知道了,我们要让它慢慢长大。爱!这就是爱!多么高尚的爱啊,看啊,它就在这里!”接下来,人们将它移栽,占有它,对它实施改良、**,它还未等到开花之时就枯死了。此时,就有人叫喊:“这一切都是胡编乱造、荒诞不经,都是百无聊赖的感伤。”事实上,爱的细芽在萌生之时是纤弱的,经不起碰触抚摩,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成长,它才会变得无比强大,上述的那些人的一切行为只能是害了它。爱的细芽只有一个需求,那就是不能遮蔽了理性阳光的照射,唯有这种阳光能让它成长。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