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生命是与世界的关系
作者:[俄]列夫·托尔斯泰 |
字数:1734
30.生命是与世界的关系,构建新的、更高级的关系需要生命的运动,因而死亡是一种崭新关系的开端
生命不是别的东西,它只能是与世界的确定的关系,这是我们对生命的理解,不管是自己的生命,还是其他人的生命。
然而,我们从自我之中理解的生命不只是现存的与世界的关系,还是在动物性肉体对理智更进一层的服从的基础上,重新与世界建立的一种程度更深的爱的表现。从自身迟早出现的肉体存在的消亡我们能够得知,自己身处其中的同世界的关系并不固定,然而,我们还是必须得去创建另外的关系。创建新的关系,也就是生命的运动,就将死亡的观念消除掉了。世上有一类人,他们认为自己的生命不在于产生更大的爱,也不在于与世界的理智关系的建立,而依然停留在那种只爱甲而不爱乙的关系之中。同这些人一起生活的人,才会去想象死亡。
他不但想到死,还感觉到生命停止了,感到了死亡。因为,生命本身是不停息的运动,然而他依然停留在以前的同世界的关系之中,爱依然保持在他开始生活时的那种水平。
也唯有他这样的人可以见到死亡,才会对死亡感到恐惧。事实上,他的生存本身就是不断死亡的过程,在他心目中,死亡是看得见的,令人害怕的,不但现在和将来一直存在,还存在于动物性生命减少的所有表现之中,从童年开始,直到老年。从童年到壮年期间的生命的运动,看上去似乎是力量的增加,实际上同样不停地从生走向死,肢体逐渐粗糙,肉体的弹性和生命力持续减少。这样的人看到的总是死亡,而没有什么办法能将他救出死亡的深渊。他的处境基本上越来越差,越来越糟糕,找不到改善的途径。对他来说,他同世界的独特关系,只爱甲而不爱乙,都不过是他的一个生存条件;那种创造新的同世界的关系,提升爱的程度,这生命唯一的事业,对他来说则变成一种根本没有必要进行的事情。对必然出现的生命衰弱、皮肤粗糙和死亡,他时刻都在逃避,但这一切都不可避免,于是他的一生就在不可能的事情中荒废了。
但是,对生命有了理解的人却完全不是这样。他将与世界的特殊关系、喜好和厌恶的态度从自认为隐秘的过去带进现在的生命之中。这种喜好和厌恶的态度已经被他引入自己的生存之中,也正好是他生命的本质;这并非时而出现在他生命中的特征,而是唯一进行着生命运动的东西,他将生命投入这个运动之中、投入不断增加爱的过程里。
这些他都明白,而此时如果回过头来对自己经历的这个生命的往事进行一番审视,由他能回忆起来的一系列意识使然,他会发现,他与世界的关系出现过改变,服从理性规律让他爱的力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所有这些给予他越来越大的幸福,完全不受制于肉体存在的缩减,有时候甚至出现相反的增长。
他走进自己不能看见的过去,将自己的生命接受过来,同时意识到生命在不断增长;他带着自己的生命,平静而高兴地走向无法预见的未来。
有一种说法,病痛、老弱以及老糊涂,全都是人的意识和生命的消失。但是,这是针对哪一种人而言呢?我不由得想起传说中的圣人约翰,他因为老糊涂了,传说他只会说一句话:“兄弟们,彼此相爱吧!”这个百岁老人勉强能够动弹,双眼闪着泪花、嘴里哆哆嗦嗦地反复说:“彼此相爱吧!”老人身上的动物性生命已经非常衰弱——它已经完全陷入与世界的新的关系和生命之中,他的肉体存在已经容纳不下以前的那个生命存在了。
一个人如果理解了生命真正的所在,那些关于自己生命因为疾病和衰老不断减弱的说法以及因此出现的伤心,对他来说,就好比不断接近光源的人为他的影子渐渐地缩小而伤心一样。而相信生命的毁灭取决于肉体的消失,就等同于相信物体的影子消失于全方位的光照,预示着物体本身毁灭了一样。只有这样的人才会得出这个结论,他只是长时间凝视影子,直到最后竟然出现幻觉——影子变成了那个物体。
设想某人并不是根据时空中的影子了解自己,而是依照不断增长的同世界的爱的关系,那么对于他来说,时空条件下的虚幻影像的消失只不过是光照强度在增大。如果一个人有了这样的认识:同世界的某种特殊关系正是自己的生命,并且自己带着这种关系生活,在生命之中随着爱的增长这种关系也不断增强,那么此时试图让他相信生命的毁灭,就与以下两种情形一样:某个人知道那些显然存在于世的规律与道理,却让他去相信自己是母亲从卷心菜叶下捡回来的,或者让他相信自己的肉体会突然消失于某个方向,随后灰飞烟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