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楼拾珠:状元榜眼难道就没有糊涂的

作者:刘心武 | 字数:1617
  状元榜眼难道就没有糊涂的

  元、迎、探、惜四春,在曹雪芹笔下探春着墨最多,元春次之,迎春和惜春升为主角的“本传”只各有半回,迎春的是“懦小姐不问累金凤”,惜春的则是“矢孤介杜绝宁国府”。迎春的身份在现存古抄本《红楼梦》里异文极多,究竟把她设置为贾赦前妻所出,或妾所出,或贾政前妻所出,曹雪芹似乎犹豫过,最后也没有敲定,但惜春设定为贾珍胞妹,这在各古本和通行本上都是一致的。

  因为贾氏两府辈分最高的是贾母,她又特别喜欢女孩儿,所以她把两府的小姐都集中到荣国府来抚养,后来又都安顿到大观园里,探春入住秋爽斋写得很明确,迎春和惜春开始说是分别住在缀锦楼和蓼风轩,后来又说分别住在紫菱洲和藕香榭,也许是她们在大观园里搬迁过?

  在“惑奸谗抄拣大观园”后,惜春因为丫头入画箱子里被翻查出男人物品和一大包金银元宝,算是违犯了府规府法,认为此事令自己丢了面子,就让人去叫来嫂子尤氏,执意要撵入画出去,入画跪求,尤氏认为入画固然不该私自传递东西进园,但那些钱财物品确实都是贾珍赏给她哥哥的,入画并不是像迎春丫头司棋那样与外面的男人私通,只不过是把“官盐”弄得成了“私盐”,罪过不算大,训斥警告一番尚可察看留用,但惜春却冷面冷心,说“快带了他去,或打,或杀,或卖,我一概不管”,尤氏进一步劝说,惜春哪里听得进去,还把双方争论的话题从入画可不可赦,引申到风闻很多对宁国府的不堪议论,因此她不仅是要杜绝入画,还要从今后跟宁国府一刀两断,尤氏在一群丫头、嬷嬷面前被小姑子如此排揎,脾气再好也难隐忍,就说“四丫头年轻糊涂”,惜春顶嘴说“你们不看书不识几个字,所以都是些呆子”,话赶话,尤氏急了,就讽刺她“你是状元榜眼探花,古今第一个才子,我们是糊涂人,不如你明白”,惜春这时就说出了一句掷地有金石声的名言:“状元榜眼难道就没有糊涂的不成?可知他们也有不能了悟的!”

  惜春性格的孤介乖僻,可与妙玉媲美。她的诗才虽然平庸,却比擅诗的黛、钗、湘等多一方面才能——能画。她的悲惨命运,在第五回里透露得很清楚:“可怜侯门绣户女,独卧青灯古佛旁。”有清代人在笔记里记载,曾见到八十回后古本,惜春最后是“缁衣乞食”。高鹗续书胡写什么“沐皇恩贾家延世泽”,说惜春后来在妙玉被劫后的拢翠庵中安顿下来,那是不符合曹雪芹原意的,拢翠庵是元春省亲时建的,到贾府败落时才三年多的时间,哪是什么“古庙”(第五回太虚幻境册页里画的是古庙),里面又哪来的古佛?

  状元榜眼探花相当于现代竞赛中的冠亚季军,对这些“蟾宫折桂”“出人头地”者的迷信,不仅过去存在,到如今也还存在于一般俗众之中,但曹雪芹早在两百多年前,就通过笔下惜春这个人物,发出了“状元榜眼难道就没有糊涂的不成?!”这样的呼声。抛开惜春这个人物那不近人情,过分地冷面冷心,陷入悲观主义的这一点不论,就她对状元、榜眼那具有穿透力的觑破揭露而言,确实是振聋发聩的。当然,惜春对他们的评判另有标准,那就是能否“了悟”,也就是《红楼梦》十二支曲里关涉惜春的那首《虚花悟》里点出的,人需要懂得“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捱过?……生关死劫谁能躲?”这样的标准太虚无、太消极,我们难以认同,但往昔那些状元榜眼探花大都热衷名利,**烧心,有几个真能挣脱名缰利锁,而且能拿出真本事造福社会的?把他们当成“纸老虎”觑破,很有必要。

  不仅过去封建社会科举制度下的状元榜眼探花不值得崇拜追逐,就是一再地进行了改革的现代考试、评奖机制下的冠军亚军季军及什么前多少名,也不能盲目地推崇效仿。遗憾的是,直到今天,把高学历、高名次、高职称、高位置、高头衔、高座次看得过死过重,而忽视了人的实际素质、实践能力、可开掘潜力与可持续前景的庸俗眼光,仍流行于社会,遮蔽、阻挡、妨碍、毁灭有真才实学、实践能力的“无名次”俊杰的现象,仍非个别存在,在这种情势下,我们跟着惜春喊一句“状元榜眼难道就没有糊涂的不成?”还是有清心醒脑作用的。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