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楼拾珠:读书人总以事理为要

作者:刘心武 | 字数:1235
  读书人总以事理为要

  《红楼梦》字字珠玑,人物语言尤其精彩,而且十分感性,很少在写人物说话时故意制造哲理警句,真是一个角色有一个角色的独特话语,比如史湘云,这是一个多么具有魅力的艺术形象,但你细检她的语言,都从她活泼的天性自然流出,其中几乎没有什么抽象的理性,“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那讨桂花油”,谐谑而富有情趣,就是跟丫头翠缕论阴阳,也是一派天真,毫无学问气,像是说绕口令。

  但第一回就出场的贾雨村,却是个爱说哲理性语言的角色,第二回他对冷子兴长篇大套地讲述了一番“阴阳二气掀发搏击论”,这里且不去管他,单说第一回得甄士隐资助赴京赶考,他留下的那句话,就值得品味一番。甄士隐头晚才给他银子衣服,他第二天五鼓竟已启程,留下的话是:“读书人不在黄道**,总以事理为要,不及面辞了。”

  贾雨村是书中除了贾宝玉外,有具体外貌描写的男性,他生得腰圆背厚,面阔口方,剑眉星眼,直鼻权腮,非常雄壮。由于此人后来与贾政过从甚密,双方在仕途经济的价值观上一致,被贾宝玉视为**禄蠹,深为厌恶,又由平儿嘴里揭露出他陷害石呆子,将石珍藏的古扇掠给贾赦,还招致贾琏被贾赦痛打,平儿因此咬牙骂他是“半路途中那里来的饿不死的野**”,根据前八十回的脂砚斋批语透露,八十回后还会写到贾家败落过程里他恩将仇报,狠踹了贾府几脚,当然最后自己也还是没能逃脱“因嫌纱帽小,致使枷锁扛”的命运,许多评家都指出这个人物是典型的“奸雄”。

  但我以为曹雪芹刻画他笔下的人物,虽然有爱憎臧否蕴含其中,但总是还原于鲜活,写出了性格的复杂与人性的诡谲,正如我们不能对历史中的真正存在以人废言一样,对于贾雨村这个艺术角色也不能以其劣行而废其睿智之言。

  从《红楼梦》中撷拾人物珠玑般的语言,也就可以将贾雨村的“读书人不在黄道**,总以事理为要”作为一例。将这句话从书里剥离出来,搁到今天的社会环境中,对我们仍具有启发性。

  中国的阴阳八卦、黄道**,西洋的星座运程、扑克占卜,这类玩意儿不能说完全没有它一定的道理,大体而言是一种概率推测,或模糊数学,更多的因素则是非科学的随心所欲,直到今天,迷信这些而疏远精密科学的人还非常之多,包括不少的读书人,比如按属相、血型、星座来判断一个人的气质命运,将其奉为谶言,因吉语少而生焦虑的就大有其例,其实仔细想想,全世界那么多人,若按属相等分类也不过就那么多种,难道各种属相的人真的就同命运共遭遇?就在你身边,也可以找出归于一类但境况大相径庭的例子啊,被那么粗糙含糊的说词搞得**、忧心忡忡,不是太可笑了吗?再比如近期太阳黑子活动频繁,在这种情况下乘坐飞机是否安全?单就这一个因素而言当然安全性是降低了,“不宜出行”,但现在的科学技术足以在飞机导航方面使其影响化解到最微小的程度,而在一个“万胜历”上标明是黄道吉日最宜出行的日子和时辰,却又偏偏发生了空难与车祸,这就说明决定事物状态的应该是诸多因素的集合,而精密科学就是认知与把握这些合力的“事理”,读书人实在是应该带头摆脱迷信,“总以事理为要”。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