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楼细处:傅恒何时归故里?

作者:刘心武 | 字数:1603
  傅恒何时归故里?

  两位年轻的红迷朋友提出一个问题跟我讨论:《百家讲坛》节目里常穿插一些清朝皇帝的画像,那真实度究竟如何?我的看法是:大体真实。明、清两朝,都有西洋传教士供奉宫廷,有的兼画师,这种人参与的皇室画像,大概具有一定的写生性质吧!一位年轻朋友说,传统中国画多是大写意,工笔人物尽管笔触细腻,却又往往因为不懂人体解剖,因此人物画不发达,也很难具有类似照相的功能。另一位年轻的朋友说,明朝不大好判断,但清康熙以后的皇室画像,起码达到了形似,到晚清,实际掌权的慈禧太后,她请美国女画家卡尔为她画油画造像,是按照西方规矩行事,她要真坐在那里当“模特”的——当然更多的时候是别的贵族妇女替她摆姿势——历时9个月,才大功告成,现在到颐和园去,还能看到卡尔留下的一个副本,卡尔本人还写了一本《慈禧太后画像记》,早有中文译本,读来很有趣。

  我说,给皇帝画像,恐怕压力比较大,也许多少会尽量去美化一下,但如果是给功臣画像,那就可能不必为其相貌掩饰什么了,是什么样子就给尽量画来吧!我拿出一册2008年1月出版的《紫禁城》杂志,和他们共赏。那上面有故宫专家聂崇正先生谈紫光阁功臣像的文章,聂先生告诉我们,乾隆时期,皇帝命令宫廷画家为战功赫赫的臣属画像,在紫光阁里悬挂表彰,历年积累,起码达到280幅以上。奉命造像的画工多不可考,但至少有两位传下了姓名,一位是来自波希米亚(今属捷克)的洋人,汉名艾启蒙,另一位是本土的金廷标,他们很可能是合作制画。可惜经过1900年“八国联军”的抢掠,现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仅存有两幅,还是摹本。但在海外的某些博物馆里,还存有若干真本,在海外的某些文物拍卖会上,还出现过一些拿出参拍的紫光阁功臣画像,有的被个人收购珍藏。聂先生在2001年9月,在美国纽约一位私人收藏家DoraWong家里,看到一幅保存得非常完整的《大学士一等忠勇公傅恒像》,纵155厘米,横95厘米,上方有乾隆以满、汉两种文字书写的御笔加章赞语,所画傅恒正当中年,全副官服站立,冠服采取的是传统的中国工笔画技巧,但面容的画法虽然边缘使用了线条勾勒,在用色上却完全尊重人体解剖的客观性,以深浅明暗来达到立体感,显然是使用了西洋油画的技巧。仅从纯粹的肖像画角度来观赏,这也堪称是一幅中西合璧的佳作。

  这幅流落在异国他乡的傅恒画像,当然引起了我们的浓厚的兴趣。我们都知道在古本《红楼梦》第十六回,当贾琏的乳母赵嬷嬷出现时,忽然有一条简捷的脂砚斋批语:“文忠公之嬷。”何解?历来红学界聚讼纷纭。据周汝昌先生考证,清代雍、乾时期死后被皇帝谥以“文忠”的公爵,只有乾隆朝傅恒一人,他一个姐姐是乾隆的皇后,一生为皇帝征战,西讨南伐,最后在缅甸战役中染病而亡。我向两位年轻的红迷朋友说出我的见解:第一,脂砚斋这个批语,是在指认角色原型;第二,《红楼梦》里艺术形象与真实生活里的人物的对应关系是:贾代善相当于曹寅,与康熙同辈;贾政相当于曹,与雍正同辈;宝玉相当于曹雪芹,贾琏是宝玉堂兄,与乾隆同辈;第三,估计乾隆朝初年,傅恒家的一位乳母,成了曹雪芹某堂兄的乳母,这位堂兄就是贾琏的原型,而赵嬷嬷也绝非纯虚构的角色,她的原型就是来自傅恒家的那位乳母。

  一位年轻朋友对我的见解存疑:傅恒家一直大富大贵,而曹家在雍正初年就遭到严重打击,虽说那个时代权贵家庭交往中有将自家仆人当作礼品赠予别家的风俗,但到乾隆朝初期,傅、曹两家已经完全不对等,这傅家的乳母怎么可能流动到曹家呢?另一位红迷朋友说,时代、社会、家族、个人的命运走向,在粗线条、大轮廓内外,还有许多诡谲因素和出人意料的个案存在,脂砚斋既然写下了“文忠公之嬷”字样,必有原因,绝非信笔涂鸦。我们决心进一步探索下去。

  近来又有紫光阁功臣画像出现在国外拍卖行,这些当年忠于皇帝的臣属究竟怎么评价且不论,他们的精致画像应该回到故里。与《红楼梦》有着某种神秘联系的傅恒画像,何时能回归故里让我们一睹风采呢?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