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献给少年读者阅读 《红楼梦》的十个锦囊3
作者:刘心武 |
字数:2881
【第三个锦囊】绛洞花王
——怎样欣赏书里的“男一号”贾宝玉
我一开始讲《红楼梦》是一部悲剧,我告诉你在两百多年前的封建时代,那是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可是作者却把他的同情心给予了青春女性,他除了写了大量的青春女性,还塑造了一个去呵护这些青春女性的男性角色,就是贾宝玉。贾宝玉这个角色很超前,有研究者指出,实际上在两百多年前的封建社会,应该说没有出现真正的和书里面的贾宝玉可以大体画等号的人物,这是作者理想化的产物。
我们要了解贾宝玉当然就需要通读《红楼梦》,但是如果我们在没有通读的情况下,该怎么把握贾宝玉这个重要的角色?要抓住要点。
作者将贾宝玉写成一个复杂的人物,性格有好多方面,主要的方面是什么?我们作为学生阅读《红楼梦》,从贾宝玉身上汲取什么样的精神营养呢?请注意,你一定要记住书里的贾宝玉说过一句话,四个字,哪四个字?世法平等。贾宝玉在书里面作为一个艺术形象,两百多年前就鲜明地提出他的主张,就是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法则。什么法则?平等法则,人与人是平等的,人生而平等。其实人生而平等这样一个宣言在美国都出现得很晚,但是在我们老祖宗的《红楼梦》里面,就通过贾宝玉之口说出来了,世法平等。
所以你读这部书,贾宝玉的各种行为,各种情节故事都要抓住这个要点。书里面有三段情节体现了贾宝玉的这种平等思想。
第一段是书里写到贾氏宗族两个府第,一个是宁国府,一个是荣国府,宁国府辈分最高的是贾敬,他的儿子叫贾珍,贾珍跟贾宝玉是一辈的,他们是堂兄弟。贾珍的儿子叫贾蓉,贾蓉娶一个媳妇叫秦可卿,书里面交代了秦可卿的养父是一个小官吏,这个养父有一个亲生的儿子叫秦钟。书里写得明明白白,这个养父是一个宦囊羞涩的存在。什么叫宦囊羞涩,就是他的钱包里面的银子非常少,都不敢跟人提,提起来觉得脸上无光,叫羞涩。当官得到的工资很低,没钱。但是书里面就写有一天,贾宝玉到宁国府来玩,见到了秦钟,按辈分的话,秦钟比他还矮一辈,但是贾宝玉不因封建社会的那种辈分的等级去轻视秦钟,也不因为秦钟他们家穷,他父亲宦囊羞涩,就看不起秦钟。他一见秦钟,就一见如故,觉得秦钟首先是一个帅哥,模样很清秀就不需要说了,谈吐又很有文化、很有修养,很聪明、很伶俐,顿时就喜欢秦钟,想跟他交朋友。首先跨越了辈分的不平等,又跨越了贫富的不平等。他甚至面对秦钟有这样惭愧的心思,他说:“面对这样的一个聪明伶俐的少年朋友,我就成了泥猪癞狗了。”他把自己贬低说在泥里打滚的猪,长着癞疮的癞皮狗了。他真诚地这么贬低自己,就觉得啊呀,早见到他多好啊,我们交个朋友多好啊!当然书里面讲秦钟见到贾宝玉之后,也很欣赏宝玉,说宝玉原来是荣国府的大公子,而且都知道他将是今后荣国府的府主,比如说贾政如果去世了,那么他就是继承人。而且眼前的这个宝玉穿得非常的华丽,身边有很多人伺候,不但有丫头还有小厮,秦钟就觉得“贫富”这两个字太限制人生了。因为他那么富有我这么穷,我都不好跟他交往,没想到他主动要跟我交往,于是两个人就交往上了。
书里后来写这个秦钟死掉了,死掉以后就没有情节了吗?过了很多回之后,忽然有一个照应说宝玉在秋天,他住的荣国府大观园里面的荷花谢了以后,长了莲蓬,他亲自摘了很多新鲜莲蓬,让他最亲近的小厮焙茗,拿到秦钟的坟上供上。这是书中第一个例子,说明贾宝玉尊崇世法平等的为人处世的原则,待人平等。
第二个例子,宝玉身边一个丫头叫袭人,到过年时候,荣国府就容许袭人回家探亲。你想袭人是一个丫头,所探的亲也是社会上的街巷里面的穷人家,可宝玉对袭人平等对待,他就让他的小厮焙茗陪着他,悄悄地去了袭人家。袭人全家一看大吃一惊,怎么国公爷的后代、荣国府的大公子到我们家来了?宝玉不觉得自己高高在上,他觉得我跟袭人是朋友啊,我看看她们家怎么过年,他完全是一种平等的态度。
第三个例子就更说明问题了,前面不是说了,宁国府贾蓉的媳妇是秦可卿,秦可卿死掉以后,办了很大的丧事。那个时代人死了以后,装进棺材后不马上掩埋,要送到一个地方去保存起来,选择一个吉利的日子再下葬。贾氏宗族有一座自己的家庙,叫铁槛寺。所以就把秦可卿的灵柩送到铁槛寺去,管理整个丧事的总指挥是王熙凤,是宝玉的一个嫂子。
王熙凤很喜欢宝玉,那么宝玉跟秦钟是好朋友,所以她也连带很喜欢秦钟。在送灵柩的队伍从城里到城外去往铁槛寺的途中,王熙凤让宝玉、秦钟和她坐一个车,后来王熙凤想方便一下,就让车离开了这个浩荡的送殡队伍,到了一个村庄,当然有很多仆人,丫头婆子给王熙凤去布置出一个单独的房间,让她在里面方便,洗手洗脸。宝玉跟秦钟就在这个农村里面闲逛,这两个城里的少年一到农村看什么都新鲜,看到农具也新鲜,看到房子泥巴都新鲜,到了屋子里看到炕上有一个东西不知道是什么,好像能转,两个人就上炕摆弄,这时候听见有一个姑娘说话,你别乱弄,别弄坏了,我转给你们看。原来那是一个纺车,知道纺车吗?就是在那个时代种了棉花以后,把棉花去籽,放在纺车上把它纺成线。这个农村的女孩子就纺给他们看,说这个东西这么用,正在这个时候,有人叫这个女孩子,二丫头你跑哪儿去了,二丫头下炕就走了,这场戏写到这儿按说也就没什么可写的了。
但是作者写得非常好,他写王熙凤完了事,回到车上又把宝玉和秦钟叫上。这时宝玉从车窗往外一看,一群农村姑娘走过来,其中就有二丫头,而且二丫头抱着她的小兄弟,说着笑走过来。这时有一句《红楼梦》里面很重要的话,哪句话啊?“宝玉恨不得下车跟了他去”,他觉得农村生活那么美好,二丫头那么纯朴,劳动是那么样的美妙,我自己作为一个贵族少爷没什么意思,我干脆下车,在农村跟二丫头他们一起生活算了。他的想法是真实的。两百多年前的作品,这个不得了,所以作者写贾宝玉的形象是很有高度的,他真是有一种非常平等的思想,他连农村里土得掉渣的丫头都尊重,甚至想跟她一起生活。
《红楼梦》里面写贾宝玉是立体的,不只写他的优点,也写他的毛病。
如果你是一个对《红楼梦》很熟悉的同学,那么我要考考你了,你仔细读过第三十回吗?第三十回写了贾宝玉的五个行为,其中有两个行为很不好,有两个行为很不错,有一个行为无所谓好无所谓不好,我不可能在这儿展开,告诉你这是一个作业,就是你要知道贾宝玉是一个活生生的贵族公子的形象,他有毛病,比如说他因为是贵族公子而有特权,他发脾气的时候可不得了,会造成别人的悲剧。而且他有的时候很轻佻,由于他和他母亲身边的一个丫头金钏胡乱逗趣,导致金钏被王夫人撵走,最后觉得很羞耻而跳井自杀。所以宝玉不能成为你完全去学习的一个榜样。你作为一个女学生,不可以觉得我就要喜欢宝玉这种型、这种表现的男孩子。
但是不管怎么说,作者写出了宝玉心灵和灵魂当中闪光的东西,我一开头就告诉你了,现在再给你总结一下,读《红楼梦》我们应该从贾宝玉身上汲取什么样的精神营养呢?哪四个字——世法平等。平等观念,作者在那个时代就通过这部小说,通过贾宝玉的形象提出来了。人生而平等,这是后来写在美国《**宣言》里面的话,但是在我们《红楼梦》里面,贾宝玉老早就喊出来了。所以《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书,贾宝玉精神当中的这一面特别值得我们很好地去汲取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