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献给少年读者阅读 《红楼梦》的十个锦囊6
作者:刘心武 |
字数:2896
【第六个锦囊】吟诗填词
——欣赏书里的诗词
《红楼梦》虽然是一部小说,它讲故事,可里面穿插了许多诗词歌赋。
你可能会说,哎,好多诗词我都会背啊,光会背一下《红楼梦》的诗词不成,我现在给你一个锦囊,就是《红楼梦》的诗词你怎么能够把握它呢?你要分几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你要把握住它是在一个什么样的情节的节骨眼儿上出现的,要知道它在推动情节发展当中起什么作用,这是我给你锦囊当中的,你要注意的第一招哦!
第二个层次,你要理解这个诗词文字表面的意思,这很重要,要会欣赏。
第三个层次,这不得了,它和一些单摆浮搁的诗词可不一样,它会通过诗词来表达写诗词这个人的性格,而且还会暗示这个人今后的命运走向和最终结局。
有的诗词是灯谜诗,所以还有第四个层次,如果它是灯谜诗的话,最后有一个谜底,打一个东西,你要去猜它打的什么东西。
所以你看根据我现在给你的这个锦囊,你再去读《红楼梦》里的诗词,就应该比原来只是去读啊背啊,收获要大得多。
现在呢,先举一例,请听一首诗:
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
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刚才我给你一个锦囊,现在我们用这个锦囊一步步地来欣赏这首诗。第一步,需要知道这首诗是在一个什么样的情节点上出现的。过年了,有一个环节是在闹元宵前后要猜灯谜,所以在小说里面出现这样一个情节,荣国府的大小姐贾元春进宫了,叫作贤德妃,她在元宵节前后让伺候她的小太监拿了一个灯笼,灯笼上写的诗,就是刚才我念的那首诗,拿到荣国府来让大家猜。
现在我们来看这首诗的表面意思,说有一个东西啊,妖魔都害怕,妖魔一听这个东西都丧胆,为什么啊,因为这个东西的形象非常有特点,它的身子像捆起来的布匹一样;如果发出声音呢,气息跟打雷一样,突然发声,像霹雳一样响,你回过头一看呢,哎呀,它已经化成一堆灰了。
我刚才给你锦囊了,你要进入第三个层次,这是谁写的啊,贾元春,她怎么写这么一首诗啊,作者为什么安排她写出这么一首诗啊!这首诗暗示她的命运,是一个不祥之兆。当然这是一首灯谜诗,它有第四个层次,打一物。同学,你猜出来了吗,它的谜底就是炮竹。
所以你看,你要学会欣赏《红楼梦》里的诗,根据我的锦囊提供的妙计去欣赏它肯定有收获。那么《红楼梦》的诗很多了,公子小姐组成诗社,他们有一社是咏白海棠,有一社是咏**,后来还出现咏红梅等场景,他们做了很多诗。他们结成诗社,不仅写诗,也填词,又到春天了,柳絮飘飞,史湘云带头开始以“柳絮”为题材填词。
那么当中有两首词最值得你重视,也要根据我刚才提供的锦囊的那个步骤来加以把握。林黛玉填了一首词,词牌叫作《唐多令》。在古典诗歌里面,诗和词的区别基本有两点:一点是古典格律诗句子整齐,词是长短句,字数不等;第二,诗是由作者自己取一个题目,词有不同的词牌,这个词牌是固定的,词牌就规定了这首词应该是多少句,每句应该是几个字。
林黛玉所填的《唐多令》这首词,分上、下两部分,大多数词都要分上、下两部分。它的上部分是:
粉堕百花州,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毬。
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下半部分是: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
叹今生,谁拾谁收?
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除了了解它是在一个什么契机点上出现的之外,要理解它表面的意思,而且要通过读懂它表面意思来理解作者让这个人写这首词,是为了象征这个人的命运,体现这个人的性格。那么林黛玉在柳絮飘飞的时候就写出了这样一个意思,在春末,水边的花,花粉堕落到水里面,这个水域叫百花州,那么就说明春天快过去了。岸上有楼阁,燕子在飞,本来这个楼阁那儿,因为周围百花开放,香气很浓郁,但是现在春天快过去了,香气就只剩下残余的一些了。看见柳絮一团一团被风吹动着像毬一样地在地上滚动,于是就想到了她自己的命运。林黛玉是个孤女,开头她母亲死了,后来她父亲也死了,她寄养在她的外祖母家,京城的荣国府,她是一个漂泊的命运,所以她就说呢,自己和柳絮一样,是薄命,命运不好,也就是有命无运。
那么空空地来留恋这些柳絮,没有什么用处,诉说柳絮本身具有的美感,也没有多大意义,为什么啊,因为你看那个柳絮,她下边就讲了,它虽然是草木,按说草木跟人应该不一样,人有情感,草木好像是无情的,无知无识的,可是林黛玉指出来,你看这草木,它也有情感,它也知道愁苦,它正在青春期,韶华,指的是生命当中的青春期这段最美好的岁月,她说你看那个柳絮,它居然有感情,而它正在最美好的岁月里居然头都白了,它发愁啊!
为什么发愁啊,它感叹自己这一生飘来飘去,最后谁来呵护它,谁来接受它呢,就觉得这个柳絮是身不由己地嫁给了东风。结果春天呢,匆匆地迈了脚步要离去,不管它了,怎么办呢?只能够任凭它飘走,尔就是你,凭尔去,由它去吧!哪忍心苦苦地把它留住呢?这是很悲苦的一首词,体现了林黛玉对自己身世的感叹,和她对今后命运飘忽不定的一种预感。
书里写得很有意思,薛宝钗也填了一首词,她的词牌跟林黛玉填的词牌不一样,是《临江仙》。薛宝钗念出自己的词之前,就跟大家宣布,说我要反着来,林妹妹这个太悲切了,她把柳絮说得太不好了,我偏要说好。她怎么说好啊,她这首词也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分: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蜂团蝶阵乱纷纷。
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下部分: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哇,薛宝钗做翻案文章真是做得好,跟林黛玉完全不一样了,她觉得这个柳絮应该很快活啊,在一座白玉砌成的宫殿面前,春天都懂得舞蹈,那么东风并不是一个恶劣的东西,它吹动得很均匀,这时候就看见柳絮出现了,柳絮很受欢迎啊,蜜蜂团团地围住它,蝴蝶也飞来飞去地亲近它,很好啊。
底下她就两个反问,干吗说这个柳絮最后随着流水流走了呢,别乱说啊,它难道一定会落在地上被人踩了成为芳香的尘土吗,不一定啊。她底下就继续翻案,而且也是她的一个自喻,她说我就接受这个命运,万缕千丝终不改,这个柳絮多了以后就会纠缠在一起,是吧,薛宝钗就说了,没事儿,这种命运我接受,随风摆动我,随便它聚,随便它分,我都接受。而且,在我的青春年华我是一个柳絮,不是没根嘛,柳絮无根,轻飘飘的,对不对,很好啊,怎么样啊?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我随着东风往上飘往上飘,一直能飘到云彩里面。那么这就很符合书里面所写的薛宝钗的情况,薛宝钗之所以从金陵地区跑到京城来,是为了参加宫廷选秀,她家里面就很早造出舆论,她是一个戴金锁的女孩子,今后要嫁给一个戴玉的男子。所以她身处那样一个社会里面,就尽量适应那个社会,希望借社会的各种力量,自己能够得到地位的提升。
所以欣赏《红楼梦》的诗词也要分层次。还有人提醒我,说一定要跟同学们说清楚,《红楼梦》有两句诗是最好的,是联诗当中出现的,什么叫联诗啊,你一句我一句,之后,我再说一句,你再接一句,可以两三个人或很多人来把一首诗完成。
《红楼梦》里有一回写到林黛玉和史湘云在中秋之夜,在园林当中一处叫作凹晶馆的地方联诗,就联出了两句到现在仍令所有的《红楼梦》读者都赞叹不已,混在唐诗里面毫不逊色的诗句。哪两句啊——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我就不展开了,请你根据我提供的锦囊去一层一层地把它解释开,把它欣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