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战争前夜的湖南形势
作者:李锐 |
字数:1995
1925年“五卅惨案”爆发后,湖南掀起了革命群众的反帝、反军阀运动的**,进一步为迎接北伐铺平了道路。
当时以**领导的“雪耻会”为中心,团结各界群众,进行各种斗争。长沙和各地都先后开展了罢工、罢市、罢课,游行示威,对英、日经济绝交,提倡国货,收回大金码头(被日本强租的长沙码头)等群众运动。运动中心是在长沙,但各县的群众爱国斗争也是很多的。例如平江于1925年12月至第二年2月,发生了有名的拒绝英国煤油起岸的群众爱国运动。赵恒惕对群众革命运动采取了高压手段,“宣传过激者斩”的告示布满长沙。于是**湖南区委员会(即省委)积极发动群众,把所有反赵的力量都团结起来,开展驱逐赵恒惕运动。
因此,在北伐战争的前夜,湖南已经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形势。中国**在湘南(衡阳)和湘西(常德)已经建立了两个地方委员会,在工人、农民和学生中,有了相当强大的组织基础。全省有组织的农民已达40多万人,受**直接影响的农民群众在百万以上。全省工团联合会领导下的有组织的工人达11万人。中等以上学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有组织的,他们已经历过许多革命斗争。在**的直接参加和协助下,全省已有17个县市有了国民党的组织,其中包括省党部在内,绝大部分是由**员和革命分子——当时国民党中的左派所领导的,右派分子处于劣势(在湖南是先有**,后有国民党组织)。**湖南省委并在1925年到1926年初,先后派人到当时倾向革命的赵恒惕的部属中,如驻衡阳的唐生智,进行统一战线工作,说服他们起来驱赵,参加北伐。
在1925年末至1926年初,有两件流血事件对于全省革命运动影响最大。
第一件是安源工人俱乐部副主任黄静源被杀事件。安源煤矿自1922年9月罢工胜利,成立了全国闻名的工人俱乐部后,矿局主权缩小,一直处心积虑要解散工人组织。1925年9月,矿方勾结赣西部队,派来一团兵,以“反对赤化”为名,开除了5000多名工人,武装解散了工人俱乐部,捕去工人俱乐部主任黄静源等70多人。工人与士兵发生几次冲突,工人被打死打伤10多名。最后煤矿停工,使1.1万多工人完全失业,安源顿时变成恐怖世界。长沙和各地工人团体及各界群众,发起了大规模的援救安源工人的运动。10月16日,黄静源终被枪决。当时的报纸这样记载着:“临刑时,黄面不改色,问‘何罪?’临刑军官答谓,‘你还要打倒帝国主义吗?’黄乃大呼:‘打倒帝国主义!’‘恢复俱乐部!’‘黄静源死不要紧!’等语。”黄的尸首随即由工人抢出,经醴陵运到长沙,长沙1000多名群众抬棺游行,将灵柩停在教育会坪。10月26日,又举行了几千人的追悼大会。
第二件是株洲(湘潭县属)农民领袖汪先宗被杀事件。汪先宗是株洲的一个机匠,1925年参加了**,在本地组织农民协会领导农民运动。这年收成不好,地主豪绅和奸商囤积居奇,引起谷价飞涨,农民无法生活。于是**号召各地群众开展救灾运动。汪先宗领导株洲农民群众,向地主进行平粜等斗争。因此地主豪绅汪孝逵等恨之入骨,诬告他是“匪首”,由团防局逮捕下狱,将他百般拷打,但问不出口供。后来汪孝逵等贿通驻军叶开鑫部炮兵营,于11月下旬,在三门市将汪先宗杀害了。汪就义时,向农民慷慨讲话,高呼“农民团结起来,打倒土豪劣绅!”各地农民、工人、学生群众得讯,纷纷开追悼会,株洲农协立即成立汪案鸣冤委员会,向长沙、湘潭各界揭露事实真相,**赵恒惕政府,扩大革命宣传,发展农民运动。
连续发生的黄静源、汪先宗事件,给了湖南群众以深刻的教育。群众更加认识军阀的残暴,进一步开展了迎接北伐的斗争。中国**湖南省委随即准备领导群众驱逐赵恒惕的实际行动。赵恒惕也加紧压迫群众的革命活动。1926年二三月间,由国民党省党部(领导人夏曦、郭亮等绝大部分是**员和国民党左派)为首,联络长沙各群众团体,酝酿成立一个人民的带临时**性的组织。3月9日在教育会坪召开上万人的市民大会,满街贴着“打倒赵恒惕”、“反对联省自治”等标语。在大会上一致通过了省党部提出的“对付此后湘局主张24条”,成立了“湖南人民临时委员会”,推选工、商、教育各界9人为委员。24条主张的第一条即“打倒赵恒惕”,其他还有“请国民政府北伐”、“组织代表**的政府”、“督促湖南军队讨吴佩孚”、“取消苛捐杂税”、“启封赵恒惕封闭之一切团体”、“改良工农待遇”等项。游行群众在赵政府门前大示威,高喊“打倒赵恒惕”的口号。
在强大的群众压力面前,又受到归附广东革命政府的唐生智的军事逼迫,“湖南省长”赵恒惕不得不于3月12日深夜从长沙仓皇逃走。于是,统治湖南5年之久的赵恒惕军阀政府宣告垮台。
赵恒惕逃走之后,到5月间,赵部叶开鑫受吴佩孚援助反攻长沙,唐生智部被迫退守衡阳。湘中各地农民协会于是展开赶叶开鑫的运动。长沙虽处在叶军暴力压迫之下,以工人为主体的革命群众仍在积极准备直接武装自己,迎接北伐军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