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作者:新课标研究组 | 字数:2706
  赠徐干

  曹植

  惊风[1]飘白日,忽然归西山。

  圆景[2]光未满,众星粲以繁[3]。

  志士营世业,小人亦不闲[4]。

  聊且夜行游,游彼双阙[5]间。

  文昌[6]郁云兴[7],迎风[8]高中天[9]。

  春鸠[10]鸣飞栋[11],流猋激[12]棂轩[13]。

  顾念蓬室士[14],贫贱诚可怜。

  薇藿弗充虚[15],皮褐[16]犹不全[17]。

  慷慨有悲心,兴文自成篇。

  宝[18]弃怨何人?和氏有其愆。

  弹冠[19]俟知己,知己谁不然?

  良田无晚岁[20],膏泽[21]多丰年。

  亮[22]怀玙璠[23]美,积久德愈宣[24]。

  亲交义在敦,申章复何言!

  【注释】

  [1]惊风:疾风。徐干:字伟长,是“建安七子”之一。

  [2]圆景:这里指月亮。

  [3]粲以繁:星星明亮而繁多。

  [4]不闲:意为小人虽无德业,但也为了钻营谋利而忙碌。

  [5]双阙:宫门两侧的望楼。

  [6]文昌:指邺城正宫文昌殿。

  [7]郁云兴:宫殿拔地而起,超出云端。

  [8]迎风:指邺城的迎风观。

  [9]高中天:意为高过天空。

  [10]鸠:斑鸠。

  [11]飞栋:大殿的栋梁。

  [12]激:猛吹。

  [13]棂轩:窗户。

  [14]蓬室士:居住在茅屋里的人,这里指徐干。

  [15]虚:空着肚子。

  [16]皮褐:冬天穿的短皮袄。

  [17]不全:这里指衣服破烂。

  [18]宝:指和氏璧。据《韩非子》记载,春秋时,楚国人卞和得到了一块好玉,便把它先后献给了楚厉王和楚武王。但这两位楚王并不识货,反而以欺君之罪砍断了卞和的两只脚。楚文王即位后,才认出那块好玉。为了纪念卞和,楚文王便把那块玉命名为“和氏璧”。

  [19]弹冠:这里指弹去帽子上的尘土准备去做官。

  [20]晚岁:庄稼晚熟。

  [21]膏泽:肥沃的土地

  [22]亮:确信。

  [23]玙璠:美玉。这里比喻徐干。

  [24]宣:显著。

  【赏析】

  根据相关记载可知,徐干是“建安七子”中比较淡泊名利的一位,而且担任的官职一直都很低,因此,徐干的生活可能的确比较清贫,可能正如诗中所描述的那样。但这首诗的立意却不是描写徐干的清贫生活,相反,诗人对徐干处境深表同情和不平。诗人认为,徐干有才有德,但是却不得重用,相反,其他许多平庸之人却被赏识和重用。这与两晋时期诗人左思的《咏史》表达的主题相近。

  杂诗

  曹植

  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

  之子[1]在万里,江湖迥[2]且深。

  方舟[3]安可极[4],离思[5]故难任。

  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翘思[6]慕远人,愿欲托遗音[7]。

  形景[8]忽不见,翩翩[9]伤我心。

  【注释】

  [1]之子:那个人,指所怀念的人。《文选》收录的曹植所著《杂诗》共六首,本书选取了第一首。

  [2]迥:远。

  [3]方舟:两船相并。

  [4]极:到达。

  [5]离思:离别的愁思。

  [6]翘思:举首。

  [7]遗音:飞雁的哀鸣。

  [8]形景:孤雁的形影。景同“影”。

  [9]翩翩:飞鸟翱翔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思念友人时候写的,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还表达了诗人自己孤独、苦闷的心情。

  第一句“高台多悲风”是广为传诵的名句。在钟嵘著的《诗品》里,评价这句诗为“古今胜语”。不仅如此,曹植的这种写作手法还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诗人谢朓就是受此影响最大的诗人。

  咏怀

  阮籍[1]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2]明月,清风[3]吹我衿。

  孤鸿[4]号外野[5],翔鸟鸣北林[6]。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注释】

  [1]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省开封)人,“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的儿子。阮籍与嵇康、刘伶等七人交好,他们常常聚集在竹林中吟诗作赋,世称“竹林七贤”。后人辑有《阮嗣宗集》。《咏怀》是阮籍一生所有诗作的总题,包括五言八十二首和四言十三首。本首位列八十二首五言诗之首,诗人通过描写夜深人静时的坐立不安,抒发了内心的忧愁与烦乱。

  [2]鉴:照。

  [3]清风:凉风。

  [4]孤鸿:失去伴侣的大雁。

  [5]外野:即野外。

  [6]北林:指北边的树林。

  【赏析】

  后世的学者大都十分推崇阮籍的才华,认为他的诗“厥旨渊放,归趣难求”。在《读诗三札记》一中里,萧涤非引用黄节的话,评论说,阮籍的诗是最难理解的,之所以难以理解,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阮籍的诗与当时的环境关系很大。阮籍的诗大多是讥讽之作,但由于害怕受到司马氏的迫害,阮籍不敢以太明白的语言斥责当权者,因此难以理解其意。二是由于当时的习惯,阮籍在诗中引用典故时,都是凭借记忆的,因此与事实有出入,这也给后人理解他的诗造成了障碍。

  再来看这首诗。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就是虽然写明了是抒发忧愁,但是又没有写明为什么忧愁。这样一来,全诗的诗义和意境就被无限放大了,留给读者很多想象的空间。

  赠秀才入军(二首)

  嵇康[1]

  其一

  良马既闲[2],丽服有晖[3]。

  左揽繁弱[4],右接忘归[5]。

  风驰电逝,蹑景[6]追飞[7]。

  凌厉[8]中原[9],顾盼生姿。

  【注释】

  [1]嵇康:字叔夜,谯国铚县(今属安徽省)人,文学家、思想家和音乐家,“竹林七贤”的领袖和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嵇康的《赠秀才入军》共十九首,本书选录第九首和第十四首。秀才是指地方推荐给朝廷的有才德之人。一般认为,这里的“秀才”指的是嵇康的哥哥嵇喜。

  [2]闲:同“娴”,娴熟。

  [3]晖:指衣服鲜艳生辉。

  [4]繁弱:良弓的名称。

  [5]忘归:良箭的名称。

  [6]蹑景:追踪日影。形容速度快。

  [7]追飞:追逐飞鸟。这也是形容马的速度快的。飞指飞鸟。

  [8]凌厉:腾跃奋进的样子。

  [9]中原:原野之中。

  其二

  息徒兰圃[1],秣马[2]华山。

  流磻[3]平皋[4],垂纶[5]长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6]。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7]。

  郢[8]人逝矣,谁与尽言。

  【注释】

  [1]兰圃:长着兰草的野地。

  [2]秣马:饲养马匹。

  [3]磻:指在系箭的绳子上系一块石头。

  [4]皋:水边的陆地。

  [5]纶:钓鱼的渔线。

  [6]太玄:大道。

  [7]筌:捕鱼的竹器。《庄子·外物》里有“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的说法,“得鱼忘筌”是得意忘言的比喻。

  [8]郢:古地名,是春秋时期楚国的都城。

  【赏析】

  在这两首诗里,诗人想象兄长嵇喜在军营,领略山水乐趣的情景。跟随着诗人的想象和描述,读者似乎看到了嵇喜在长满兰草的地上休息、在开满鲜花的山坡上喂马,还有抓鸟、钓鱼等游戏。嵇喜一边目送鸿雁南归,一边弹着五弦琴,任凭心神游荡在天地之中。

  其实,嵇康是把军旅生活想象得太乐观和美好了,这与其说描写的是兄长嵇喜的军旅生活,还不如说是诗人借机抒发了自己纵心自然的情趣。由嵇康对军旅生活的美好想象和向往,我们可以看出,在魏晋时期的文人墨客眼中,从军是一件美好的事,这也印证了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诗句中反映出的豪迈精神。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