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作者:新课标研究组 | 字数:11238
  盗刖相夸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齐有狗盗之子,与刖危子戏而相夸。盗子曰:“吾父之裘独有尾。”危子曰:“吾父独冬不失袴。”

  齐国有两个小孩在一起玩闹并相互夸耀。其中一个的父亲是个披着狗皮行窃的贼,另一个的父亲受刑被砍断了双脚。盗贼的儿子说:“唯独我爸爸的皮衣上有尾巴。”断脚人的儿子说:“唯独我爸爸冬天不费裤子。”

  狗猛酒酸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帜甚高著,然而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酤,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宋国有个卖酒的人,卖酒斤两给得足,对待客人热情周到,酒酿得醇香甘冽,店外的酒旗也挂得很醒目,可就是没什么客人光顾。时间一长,原本甘醇的美酒都变酸了。卖酒的人感到很奇怪,于是向人询问原因。与他住在同一条巷子的长者杨倩,好心地告诉他:“是因为你养的狗实在太凶了!”卖酒的人听了,感到很纳闷:“狗凶不凶,跟酒卖不出去有什么关系呢?”杨倩笑笑,说道:“人人都怕凶的狗啊。有的人家让小孩子揣着钱提着酒壶来买酒,可你家的狗动不动就扑上来咬人,谁还敢来你这里卖酒喝啊!”

  自相矛盾选自《韩非子·难一》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从前有个楚国商人,在集市上叫卖长矛和盾牌。他先把盾举起来,向集市上来来往往的人夸耀:“我卖的盾是世上最坚固的,没有任何武器能够刺穿它!”同时又举起长矛向围观的人吹嘘:“我这长矛是世上最锋利的,无论什么东西都一刺即穿!”

  这时,围观的人群中忽然有人问:“如果用你这只长矛来刺你的盾牌,那结果会如何呢?”楚国商人一听,顿时涨红了脸,半天答不上话来。

  守株待兔选自《韩非子·五蠹》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宋国有个种田人,他的田地里有棵树墩子。有一天,他正在田里劳动,突然从草丛里窜出来一只兔子,一头撞在树墩子上,折断脖子死了。种田人白捡了一只兔子,高兴得不得了。他心想:要是天天都能捡到兔子,就不用辛苦种田了。于是,种田人放下手里的锄头,天天守在树墩旁,等着兔子自动送上门来。

  世上哪有那么多便宜事!种田人当然没有等来兔子,而他的田地也荒了。

  网开三面选自《吕氏春秋·异用》

  汤见祝网者置四面,其祝曰:“从天堕者,从地出者,从四方来者,皆罹吾网。”汤曰:“嘻!尽之矣。非桀,其熟为此也?”汤收其三面,置其一面,更教祝曰:“昔蛛蝥作网罟,今之人学纾。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取其犯命者。”

  商国的首领汤,有一天到野外去游玩,看见一个人在四面都布下罗网,口中念着祷词:“愿天上飞来的,地下钻出的,四面八方跑来的,都能撞进我的网里来。”

  商汤听了对捕鸟人说:“你这样做太残忍了,鸟儿都要给你捉光了。除了暴君夏桀,谁会这样赶尽杀绝呢?”他让捕鸟人把网撤掉三面,只留下一面,随后默念着祷词说:“鸟儿啊!你们愿意往左飞就往左飞,愿意往右飞就往右飞,实在不想活了,就撞进我这网里来吧!”

  号称“正直”选自《吕氏春秋·当务》

  楚有直躬者,其父窃羊而谒之上,上执而将诛之。直躬者请代之,将诛矣,告吏曰:“父窃羊而谒之,不亦信乎?父诛而代之,不亦孝乎?信且孝而诛之,国将有不诛者乎?”荆王闻之,乃不诛也。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号称“正直”的人,人称“直躬”。直躬的父亲偷了一只羊,他就向官府举报了父亲。当时法律规定,偷羊者斩,他的父亲被投入死牢,准备行刑。直躬忽然又向官府求情,说愿替父亲受死,获准。到了行刑的那一天,直躬仰天哭诉:“父亲犯法,我毫不包庇,向官府举报,这难道不是效忠国家吗?父亲获刑,我代父受过,这难道不是孝顺父亲吗?我这样一个至忠至孝的人,却要被斩首,试问这世上还有什么人不该被斩呢?!”楚王听了,当即下令对他免于死罪。

  割肉自啖选自《吕氏春秋·当务》

  齐之好勇者,其一人居东郭,一人居西郭,卒然相遇于途,曰:“姑相饮乎!”觞数行,曰:“姑求肉乎?”一人曰:“子,肉也;我,肉也。尚胡革求肉而为?”于是具染而已,引抽刀而相啖,至死而止。勇若此,不若无勇。

  齐国有两个自吹为勇士的人,一个住在城东,一个住在城西。有一天两人在路上不期而遇,住在城西的说:“难得见面,我们姑且去喝酒吧。”于是两人踏进酒铺喝起酒来。几杯酒下肚后,其中一个人说:“弄一点肉来吃吃怎么样?”另一个人说:“你我都是好汉,你身上有肉,我身上有肉,还要另外买肉干什么?”于是便叫伙计拿出豆豉酱作为调料,两人便拔出刀来,你一刀我一刀地相互割对方身上的肉吃。纵然血流满地,他们还是边割边吃,直到送掉性命才停止。

  要是像这样也算勇敢的话,还不如没有勇敢来的好。

  逐臭之夫选自《吕氏春秋·遇合》

  人有大臭者,其亲戚兄弟妻妾知识,无能与居者,自苦而居海上。海上人有说其臭者,昼夜随之而弗能去。

  从前有个人,身上天生有股臭味,走到哪里臭到哪里。他的父母、兄弟、妻妾、朋友,谁都不愿意和他在一起生活。这个人感到非常苦恼,无奈之下只得搬到空旷的海边居住。在海边,却有个人非常喜欢他的气味,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时时都跟随着他,寸步不离。

  唇亡齿寒选自《吕氏春秋·权勋》

  昔者晋献公使荀息假道于虞以伐虢。荀息曰:“请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以赂虞公,而求假道焉,必可得也。”献公曰:“夫垂棘之璧,吾先君之宝也;屈产之乘,寡人之骏也。若受吾币而不吾假道,将奈何?”荀息曰:“不然。彼若不吾假道,必不吾受也;若受我而假我道,是犹取之内府而藏之外府也,犹取之内皂而着之外皂也。君奚患焉?”献公许之。乃使荀息以屈产之乘为庭实,而加以垂棘之璧,以假道于虞而伐虢。虞公滥于宝与马而欲许之,宫之奇谏曰:“不可许也。虞之与虢也,若车之有辅也,车依辅,辅亦依车。虞虢之势是也。先人有言曰:‘唇竭而齿寒。’夫虢之不亡也,恃虞;虞之不亡也,亦恃虢也。若假之道,则虢朝亡而虞夕从之矣。奈何其假之道也?”虞公弗听,而假之道。荀息伐虢,克之。还反伐虞,又克之。荀息操璧牵马而报。献公喜曰:“璧则犹是也,马齿亦薄长矣。”故曰:小利,大利之残也。

  春秋时,晋国比较强大,它的邻国中有两个较弱小的国家。晋献公派大夫荀息到虞国借路,以便攻打虢国。

  荀息献计说:“请允许我带上垂棘出产的美玉,和屈地出产的良马去献给虞国的国君,然后再向他借路,一定会成功的!”

  献公有些迟疑地说:“垂棘的璧玉,是先祖传下来的珍宝;屈地的良马,是我最爱的骏马啊。要是虞公接受了我们的礼物却又不肯借路,那该怎么办?”

  荀息回答道:“绝不会这样的。如果他不答应借路,就必然不敢接受我们的礼物;如果他接受礼物借路给我们,那我们就好比把璧玉从内库里取出收藏在外库,把良马从内厩内牵出放在外厩里,您又何必担心呢!”

  献公觉得荀息说得有理,便同意了他的计策,派他牵上屈地的良马,带上垂棘的璧玉,前去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

  虞公果然贪图美玉良马,想要答应借路。

  这时,他的臣**之奇上前劝阻说:“不能答应啊!虞虢两国,好比车与车辅,利害相关。车靠车辅,车辅也依赖于车。虞虢两国的关系也正是如此。古人说‘唇亡齿寒’,虢国今天没有灭亡,是因为有虞国。虞国今天存在,也是因为有虢国。倘若我们答应借路给晋国去攻打虢国,那么虢国要是清晨被灭,我们虞国也会跟着在傍晚就被灭亡了,怎么能借路给他们呢!”虞公不听,还是把路借给了晋国。荀息带兵通过前去攻打虢国,虢国被灭;回师途中,果然进攻虞国,也把它灭了。

  荀息捧着璧玉,牵着骏马,回国后重献给晋献公。献公高兴地说:“璧玉还是老样子,只是马比以前老了点!”

  所以说,贪图小利,大的利益将受损害。

  野兽合作选自《吕氏春秋·不广》

  北方有兽,名曰蹶,鼠前而兔后,趋则跲,走则颠,常为蛩蛩距虚取甘草以与之。蹶有患害也,蛩蛩距虚必负而走。

  北方有一种野兽叫蹶,外形很奇特:前腿像老鼠的爪子一样短,后腿像兔子的长腿一样长,走快了就绊脚,一跑就跌倒。

  蹶有两个好朋友,一个叫蛩蛩,长得很像小马驹;一个叫距虚,样子很像小骡子,它们两个都善于奔跑。蹶常常采一些鲜美的青草给蛩蛩和距虚吃。因此,每当遇到危险,蛩蛩和距虚一定背着它一起逃走。

  表水涉澭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楚国预谋偷袭宋国。行动前,楚国派人逐段测量澭水的深度,选出一处最浅的地段,并做了标记。可没想到的是,到了行动那天的傍晚,澭水突然暴涨,而楚国人未掌握这一情况,一到时间,仍旧按照原先的标记开始偷渡。结果,渡河的一千多名士兵被大水冲走。楚军像城里高楼崩坏时那样乱作一团。

  刻舟求剑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有个楚国人乘船过江。船到了江心,一个浪头打过来,船身猛地摇晃了一下,这人身子一歪,随身佩带的宝剑掉到水里去了。他急忙在船帮上刻了个记号,对船家说:“我的剑就是从这掉下去的。”等船一靠岸,楚国人立即从刻有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找。

  船在走,而掉在江心的剑是不会走的。根据船帮上的记号去找剑,这未免太愚蠢了吧?

  其父善游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于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邃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有个人路过江边,看见一个大人正抱着一个小孩子,要把他投到江里去。那个孩子吓得哇哇大哭。过路的人忍不住上前问道:“这么小的孩子,你干吗把他扔到江里?”那个人说:“他爸爸可是个游泳能手。”

  他父亲虽然擅长游泳,儿子怎么能突然地就会游泳呢?用这种不合理的方式处理事物,是一定会犯错的。

  以不解解之选自《吕氏春秋·君守》

  鲁鄙人遗宋元王闭,元王号令于国,有巧者皆来解闭。人莫之能解。倪说之弟子请往解之,乃能解其一,不能解其一,且曰:“非可解而我不能解也,固不可解也。”问之鲁鄙人,鄙人曰:“然,固不可解也,我为之而知其不可解也。今不为而知其不可解也,是巧于我。”故如倪说之弟子者,以“不解”解之也。

  鲁国一个乡下人给宋元王送来一个连环套,元王号令全国,凡技艺高超的人都来解这连环套,结果没有一个人能解开。倪说的弟子请求前往解套,他只解开了一个,没能解开另一个,并且说:“这个结并非能解开而我无法解开,实在是这结原本就无法解开。”宋元王问那个送来连环套的人,那人承认说:“是的,这个结本来就解不开。我是制作它的人,当然知道它解不开。现在,那个没有制作这连环套的人知道它不可能解开,说明这人的技艺比我要高明啊。”

  像倪说的弟子那样,知道这个结不可解,实际上就是以“不解”解开了连环套。

  知人不易选自《吕氏春秋·任数》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取其甑中而食之。选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为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室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孔子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

  孔子带着学生游说诸侯,行到陈、蔡两国之间时遇到困境,连一口野菜汤也喝不上,整整七天没有饭吃,大白天只好躺在床上。孔子的学生颜回到外面找米,要来了一点粮食就赶紧烧火煮饭。

  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隐约看到颜回用手从锅里猛地抓了一把米饭吃掉了。不一会儿,饭熟了,颜回恭恭敬敬地拜过孔子,请他吃饭。

  孔子假装没有看到刚才颜回抓饭吃,起身后一本正经地说:“刚才我梦见了我的先人。如果米饭干净的话,我想祭奠一下他们。”不料颜回说道:“这饭不干净,不能用来祭祀!刚才有些烟灰掉进锅里,弄脏了一些饭粒。我看扔掉实在可惜,就用手抓出来吃了。”

  孔子叹了一口气,对学生们说:“按理说,最该相信的就是自己的眼睛,但从这件事来看,自己的眼睛也并不一定可信;最该依仗的就是自己的本心,可从这事看来,自己的心也不能完全相信。你们要记住,了解一个人,并非容易的事啊!”

  邓析说溺选自《吕氏春秋·离谓》

  洧水甚大,郑之富人有溺者,人得其死者,富人请赎之。其人求金甚多,以告邓析。邓析曰:“安之,人必莫之卖矣。”得尸者患之,以告邓析。邓析又答之:“安之,此必无所更买矣。”

  春秋末期,郑国的洧水发大水,淹死了一个富人,有人捞到了他的尸体。死者家属要求赎尸,捞得尸体的人要价太高,死者家属就去找一个叫邓析的人想办法。邓析说:“放心吧,那人不卖给你家,还能卖给谁呢?”捞得尸体的人等急了,也去找邓析想办法。邓析又说:“不要急,那家人不找你买,还能找谁买呀?”

  强夺缁衣选自《吕氏春秋·淫辞》

  宋有澄子者,亡缁衣,求之涂。见妇人衣缁衣,援而弗舍,欲取其衣。曰:“今者我亡缁衣。”妇人曰:“公虽亡缁衣,此实吾所自为也。”澄子曰:“子不如速与吾衣。昔吾所亡者,纺缁也;今子之衣,缁也。以缁当纺缁,子岂不得哉?”

  宋国有个人叫澄子,丢了一件黑色的衣服,他跑到大路上去寻找。过往的行人中有一位妇人,正好穿了件黑衣服,澄子跑上前拉住她,就要扒下人家的衣服,嘴里还说:“我正好刚丢了件黑衣服。”妇人觉得莫名其妙,对他说:“你虽然丢了黑衣服,可我身上这件可是我自己亲手做的!”

  没想到澄子却说:“你还不快把衣服脱下来给我!我刚刚丢的可是件夹袄,而你现在穿的不过是件单褂子。用一件单褂抵偿一件夹袄,难道不是你占了我的便宜!”

  梦中受辱选自《吕氏春秋·离俗》

  齐庄公之时,有士曰宾卑聚,梦有壮子,白缟之冠,丹绩之袨,东布之衣,新素履,黑剑室,从而叱之,唾其面,惕然而寤,徒梦也。终夜坐不自快。明日,召其友而告之曰:“吾少好勇,年六十而无所挫辱。今夜辱,吾将索其形,期得之则可,不得将死之。”每朝与其友立乎衢,三日不得,却而自殁。

  齐庄公时,有一个叫宾卑聚的勇士晚上做梦,梦见一个强壮的男子,头戴白丝帽,系着红色的帽带,身穿白绢衣,脚上套着崭新的白鞋,腰间佩戴着黑色的剑鞘,正追着他大声叱骂,还往他脸上吐唾沫。宾卑聚一下子被惊醒,才知道这不过是个梦,但他却整夜坐着很不开心。

  第二天他叫来朋友,对他说:“我从小好胜,到如今六十岁了,从没受到过任何挫败羞辱。可昨晚遭到那样的侮辱,我定要找到那个人。限期找到他便罢,要是找不到,只好以死洗刷耻辱了。”于是,宾卑聚每天清早和朋友守在大路上找那个人,可是三天过去仍没找到,宾卑聚便回去自杀了。

  次非杀蛟选自《吕氏春秋·知分》

  荆有次非者,得宝剑于干遂。还反涉江,至于中流,有两蛟夹绕其船。次非谓舟人曰:“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船人曰:“未之见也。”次非攘臂袪衣,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

  楚国有位叫次非的勇士。他在干遂这个地方得到一把锋利无比的宝剑。当他渡江回乡时,船刚行到江心,突然波涛汹涌,江中蹿出两条蛟龙,夹缠在船的两旁。船上的乘客被蛟龙吓得魂飞魄散,驾船的人也抖作一团。次非问驾船人:“过去船要是被蛟龙缠住,船上的人还能活命吗?”驾船人一个劲儿地摇头:“碰上这两条恶蛟,没听说谁还能侥幸活下来的。”次非就甩掉外衣,捋起衣袖,伸出臂膀,一下拔出宝剑,坚定地说:“这两头蠢物也不过是江底的一堆臭肉烂骨罢了!它们就是为得到这柄宝剑而在这里兴风作浪。倘若我为顾全自己的性命,而放弃这宝剑,那我活在世上还有什么价值?”说罢,便跃入江中,与蛟龙殊死搏斗,终于斩杀了双蛟,回到了船上。全船的人也因此保住了生命。

  窥井自照选自《吕氏春秋·达郁》

  列**高听行乎齐湣王,善衣东布衣,白缟冠,颡推之履,特会朝雨袪步堂下,谓其侍者曰:“我何若?”侍者曰:“公姣且丽。”列**高因步而窥于井,粲然恶丈夫之状也,喟然叹曰:“侍者为吾听行于齐王也,夫何阿哉!又况于所听行乎?万乘之主,人之阿之亦甚矣,而无所镜其残,亡无日矣。孰当可而镜?其唯士乎!”

  齐湣王对列**高言听计从。列**高喜欢穿熟绢做的衣服,戴着白绢做的帽子,穿着鞋尖高高翘起的鞋子。有一天,他出门时恰好下雨,于是他特意到堂下撩起衣服走来走去,对自己的侍从说:“我的样子怎么样?”侍从说:“您既姣美又漂亮。”列**高走到井边去照看,井水映出的分明是个丑陋男子的形象。他慨叹道:“侍从因为齐王对我言听计从,就这样地曲意奉承我,更何况对听信实行我主张的齐王呢?人们对他的曲意奉承,恐怕更厉害了!可他自己却无法看见自己的缺点,这样一来,国破身亡也就为期不远了。谁能够帮他照见自己的缺点?大概只有贤士吧!”

  黎丘丈人选自《吕氏春秋·疑似》

  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其真子,拔剑而刺之。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于真子。

  在魏国的北部,有一座叫黎丘的小土山,里面住着一种鬼怪,善于装成别人兄弟子侄的模样来捉弄人。

  当地有个老头,有天进城喝醉了酒,踉踉跄跄地走在回家的路上。黎丘的鬼怪就变成老头儿子的模样,搀扶着他走路,一路上把老头捉弄得好苦。

  等老头回到家酒醒之后,叫来儿子一顿责骂:“我是你父亲,对你难道不慈爱吗?我喝醉了酒,你却在路上故意让我吃苦头,你安的什么心?!”儿子一听,急忙跪在地上,边给父亲磕头边哭着说:“真是冤枉啊!哪有这样的事情?我昨天去东乡收债去了,您要是不信可以去查问。”这时老头才恍然大悟:“一定是那黎丘的鬼怪在害人!我早听说过这种事情,想不到害到我头上来了!定要叫那害人精尝尝老子的厉害!”

  第二天,老头特意又进城喝了一回酒,打算在回去路上把那鬼干掉。谁知他儿子担心父亲喝醉回不到家,就跑到半路去接他。老头见了儿子,以为是那天遇到的鬼,抽出剑来把他杀死了。

  凿井得人选自《吕氏春秋·察传》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宋国有户姓丁的人家,因为家里没有井,每天出外打水浇地,经常要占用家里的一个劳动力。后来,丁家在院子里打了一口井,用水很方便,不用再留人外出打水了,于是这户人家逢人便说:“我家挖了一口井,等于得了一个人。”

  这话传来传去,竟被传成“丁家挖井挖出一个活人来!”故事越离奇,传说得也越快,不久全国各地都在谈论这件事,最终连宋国的国君都听说了。

  国君觉得很奇怪,便派人专门到丁家调查事情真相。那户姓丁的人家答复道:“我是说挖了一口井等于得了一个劳动力,没说从井里挖出一个活人来呀!”

  三豕过河选自《吕氏春秋·察传》

  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孔子的学生子夏到晋国去,路过卫国,听到有人在读史书,正念道:“晋师三豕涉河。”——晋**队的三头猪过河。子夏说:“不对,应该是‘己亥’(古代的一种计时方法)。那‘己’跟‘三’相近,‘豕’跟‘亥’相似。”

  等到了晋国,子夏问晋国人那句话怎么读,回答是:“晋师己亥涉河。”——晋国的军队在己亥日过河。

  掩耳盗钟选自《吕氏春秋·自知》

  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晋国贵族范氏战败后逃往其他国家,有人乘机潜入范家,发现了一口钟。他想把它背走,无奈钟太大,背不动;想用锤子把它砸碎当废铜卖,但刚砸了一下,大钟就发出很大的响声。他担心别人听到动静跑来抢走它,就赶紧用手堵住自己的耳朵。

  回生之术选自《吕氏春秋·别类》

  鲁人有公孙绰者,告人曰:“我能起死人。”人问其故,对曰:“我固能治偏枯,今吾倍所以为偏枯之药,则可以起死人矣。”物固有可以为小,不可以为大;可以为半,不可以为全者也。

  从前有个鲁国人,名叫公孙绰,声称自己能把死人救活。别人问他用什么办法救治,他回答说:“我原本就能给人治半身不遂,现在我只要把药量加倍,不是可以救活一个人了吗?”

  公孙绰并不懂得,有的事物本来就只能在小处起作用,而不能在大处起作用,只能对局部起作用,而不能对全局起作用。

  生木造屋选自《吕氏春秋·别类》

  高阳应将为室家,匠对曰:“未可也,木尚生,加涂其上,必将挠。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则室不败也。木益枯则劲,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

  从前有个叫高阳应的人,想要盖所新房子。他催木匠赶快开工,木匠说:“现在可不行啊!木料都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去,会把木料压弯的。而且用新砍下来的湿木料盖房子,眼下看起来挺像样子,但以后一定会倒塌的。”高阳应马上反驳说:“如果照你这样的说法,这房子更不会坏了!因为时间一久,湿木料越干就越**,湿泥越干就越轻便。用越来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泥土,这房子怎么会坏呢?”

  高阳应的这番话把木匠噎得无话可说,只好依照吩咐开工建房。房子刚建成时,外表看起来挺不错,可没过多久,因梁木变形,房子果然倾塌了。

  良狗捕鼠选自《吕氏春秋·士容》

  齐有善相狗者,其邻假以买取鼠之狗,期年乃得之,曰:“是良狗也。”其邻畜之数年,而不取鼠。以告相者,相者曰:“此良狗也,其志在獐麋豕鹿,不在鼠;欲其取鼠也,则桎之!”其邻桎其后足,狗乃取鼠。

  齐国有个很会挑选狗的人,他的一个邻居托他帮忙买条会捉老鼠的狗。这个人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才买来一条狗,对邻居说:“这条狗不错。”

  邻居养了它好几年,却从没看见这条狗去抓过老鼠。于是就把这情况反映给当初挑狗的齐人。齐人说:“这着实是条好狗。它能捉到那些獐子、野猪、麋鹿样的大猎物,根本不把老鼠放在眼里。你一定要它捉老鼠的话,就得把它的后腿绑起来。”邻居照他的话做了,那条狗这才开始捉起老鼠。

  曾参杀人选自《战国策·秦策二》

  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曾参是孔子的学生,品行端正。在曾参的家乡费邑,也有一个人叫曾参。这个人在外乡杀了人,有人就跑去告诉曾子的母亲。曾母听了他的话,不惊不忧,镇定地说:“我的儿子是不会去杀人的。”然后照常织布。没隔多久,又有一个人跑到曾母面前说:“曾参真的在外面杀人了。”曾母仍然不去理会。还是坐在那里不慌不忙地穿梭引线。

  又过了一会儿,第三个报信的人跑来对曾母说:“曾参的确杀人了。”曾母听到这里,心里害怕起来。这种人命关天的事将株连亲眷,因此她顾不得打听儿子的下落,急忙丢掉手中的梭子,翻墙从僻静的地方逃走了。

  恒思神树选自《战国策·秦策三》

  恒思有悍少年,请与丛博,曰:“吾胜丛,丛籍我神三日;不胜丛,丛困我。”乃左手为丛投,右手自为投。胜丛。丛籍其神三日,丛往求之,遂弗归。五日而丛枯,七日而丛亡。

  恒思这地方有棵神树,一个勇猛的少年要求跟神树玩掷骰子的游戏,并立下约定:如果少年赢了神树,神树就把神力借给他三天;如果少年输了,少年就任凭神树处置。就这样,少年左手替神树掷骰子,右手替自己掷。结果少年赢了,神树只得把神力借给少年。过了三天,约定归还神力的期限到了,神树向少年讨还神力,少年却耍赖不归还。五天后,神树因为失掉神力渐渐枯萎,七天后便死了。

  邹忌比美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邹忌修八尺有余,身体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形容貌光彩美丽。早上,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问妻子:“我跟城北的徐公比起来,谁更美呢?”妻子说:“你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你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他美,就又问侍妾:“我跟徐公相比,谁更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第二天,有客人来拜访,邹忌和他坐下交谈,便又问客人:“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呢?”客人说:“徐公可不如你美啊。”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打量他,认为自己不如徐公美;等照镜子一看,觉得自己远远比不上徐公美。到了晚上,邹忌躺在床上思考这件事,说道:“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因为有求于我。”

  海大鱼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君曰:“客有于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曰:“亡,更言之。”对曰:“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阴,奚以薛为?夫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之无益也。”君曰:“善。”乃辍城薛。

  靖郭君田婴准备在薛邑筑城墙,很多门客都来劝阻他。靖郭君不愿听这些意见,叫通报官不要给那些门客通报。有一个齐国门客要求接见,说:“我只说三个字就行了,多说一个字,就请把我烹死。”靖郭君接见了他。门客疾步上前禀告道:“海大鱼。”说完转身就走。靖郭君连忙说:“客人请留步!”门客说:“我可不敢拿命当儿戏。”靖郭君说:“别这么说,我免您的罪,您继续说下去吧。”门客说:“您没听说过海大鱼吗?用鱼网捕不到它,用鱼钩牵不上它;可是,当被潮水推到陆地上,干得连一滴水都没有时,小小的蚂蚁、蝼蛄就能随意将它制服。现在,齐国就是您的水呀。您既然有齐国的庇护,为什么还要在薛邑筑城墙呢?如果您失掉了齐国,即使把薛邑的城墙筑得天一样高,又有什么用呢?”靖郭君连连点头,说:“你说得对。”于是放弃了在薛邑筑城墙的打算。

  画蛇添足选自《战国策·齐策二》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亡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有个楚国贵族祭祀祖宗,仪式完毕后,赏给门客们一壶酒。人多酒少,很难分配。这几个门客就商量分酒的办法。有个人说:“几个人分一壶酒喝,太少了点。不如一个人喝个痛快。”大家都觉得有道理。这时另一个门客提议:“咱们来场画蛇比赛,每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

  大家都觉得这个办法好,于是纷纷在地上画起来。有一个门客最先画完,他得意地拿过酒壶刚要喝,看到其他人还在画,心想,时间还有的是,不如再给蛇添上几只脚吧。

  于是他左手抱着酒壶,右手开始给蛇画脚。还没等他画完,另一个门客已经把蛇画完了。那人一把夺过酒壶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你画的根本不是蛇。”说罢,一气喝了那壶酒。添画蛇脚的人,最终失去了本应属于他的那壶酒。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