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献给少年读者阅读 《红楼梦》的十个锦囊9
作者:刘心武 |
字数:2496
【第九个锦囊】草蛇灰线
——注意书里情节发展中的伏笔
第九个锦囊,我要教会你懂得《红楼梦》作者艺术手法里面的那一招,就是设置伏笔,叫作草蛇灰线,伏延千里。
什么叫草蛇啊,草长得高高的,有蛇在草中爬动,草一会儿遮住蛇身子的这一端,一会儿遮住那一端,你看过去觉得这条蛇好像断断续续的,其实呢,它是一个整体。所以“草蛇”这两个字是形容做文章,不马上把它全讲清楚,故意地讲一段然后设下一个伏笔,过一段再把这个谜底揭开,把这个包袱抖开。“灰线”也是这个意思。现在你们上学条件很好,学校都有设备很高级的操场。像我小时候跑步,跑道就是体育老师手里捏一把白灰,倒退着往地上撒灰。他不可能撒得非常连贯,而是断断续续的,古人就把这个灰线用来形容写文章,断断续续的,好像不连贯,似乎不太好,但是你仔细一看呢,它又是一条痕迹很清晰的线。《红楼梦》就是使用的这样的艺术手法——草蛇灰线,伏延千里。什么叫伏延千里,有时候他在前面设一个伏笔,不马上交代结果,过了很久很久以后,他再把这个伏笔加以照应。《红楼梦》里伏笔很多,现在我从锦囊里面找出几招,教你学会使用。
第一招,发现《红楼梦》里面的近伏笔,或者叫显伏笔。伏下这一笔以后不是过很久,不到很后面,过了几回就欲揭晓,而且它是一个很明显的伏笔,比如说第一讲里面我讲到的甄士隐的小女儿甄英莲被拐子拐走了,这就是一个伏笔,她哪儿去了呢,读者会悬心。没过几回,到了第四回,作者就把这个谜底揭开了,照应了,哦,原来拐子拐走她以后,把她养了几年,又把她当作东西一样卖给人家了,这是一个伏笔。
还有一些伏笔是远伏笔,出现以后,前八十回里面都没有揭晓,八十回以后予以揭晓。
比如说书里写了一个农村老太太,你很熟悉了,刘姥姥。这个刘姥姥是京城农村的一个孤老太婆,她丈夫死了,随着她的闺女女婿一块儿生活,她的闺女和女婿生了一儿一女,她有外孙,有外孙女,一家人过着很艰苦的生活。冬天快到了,家里不但吃不饱,冬衣都没法筹备,怎么办呢,她就想出一个法子。她的女婿姓王,祖上曾经当过小官,和荣国府的王夫人这个王家攀过关系,联过宗。什么叫联宗,中国封建社会讲究宗族,你姓王,你是王氏宗族的,我也姓王,本来我跟你没有血缘关系,八竿子打不着,但是我攀附你,我去巴结你,找到你,就说我也姓王,你也姓王,能不能够你就算我叔叔,我就算你侄子,咱们在宗族谱上就算是有勾连了。
当时王夫人的祖上为什么和这样的小官吏、小人物去勾连呢,小人物去攀附他倒是可以理解。因为那个时候王家做的官不是特别大,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往上攀升,上、中、下都要结交,所以就接受了刘姥姥女婿的祖上的这个要求,联了宗。刘姥姥想出这个关系以后就跑到荣国府,想尽办法让人救济她一下。她第一次到荣国府,没见着王夫人,更没见着贾母,只见到了王熙凤,王熙凤对她不错,资助了她二十两银子,她过冬就不成问题了。
后来她第二次来到荣国府,这次她运气了,被贾母知道了,贾母说请来我见见,后来贾母就带着她在大观园里面到处游逛。有一个细节,是一个很重要的伏笔,游逛到贾探春住的地方,叫秋爽斋。这地方发生了两个小孩之间的事情,一个小孩是谁啊,就是刘姥姥当时进城来到贾家时带的那个外孙子,叫板儿,一个小男孩,还有一个小孩是一个小女孩,谁啊,是王熙凤的女儿,当时还没取名字,一般人把她叫大姐儿,这个小男孩和小女孩在贾探春的屋子里见面了,有一个细节,当时这个板儿手里拿着一个佛手,佛手就是一般来说不能吃的一种树上结出的东西,像佛爷的手的形状一样,当然后来也有人把它当作菜,切成片,炒了也能吃。
这个佛手搁在贾探春屋里一只大盘子里面,板儿要了一个。大姐儿当时抱了一个大柚子,大柚子南方又叫香橼,发出很清香的气息。大姐儿一看这个佛手就想要,板儿就不愿意给,后来经过大人的劝说,板儿就把这个佛手给了大姐儿,大姐儿就放弃了自己抱的那个柚子,也就是香橼,给了板儿。板儿是个男孩,一看这香橼圆圆的可以当球踢,也很高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伏笔。
在八十回以后,作者会写到贾家被皇帝打击,整个家族陨灭了。在这个情况下,所有的人物最后都遭遇到了很糟糕的命运,这个大姐儿后来有了名字,是刘姥姥给取的,因为她生在七月初七,所以叫巧姐。巧姐后来居然被她的一个舅舅,还有她的堂兄,卖到**去,后来刘姥姥,还有一些其他人想办法把她救出来了。救出来到农村以后,她长大了就嫁给也长大了的板儿。所以在贾探春屋里发生这一幕就是一个很大的伏笔,看来是儿童之间的一个东西的交换,实际上说明是结下了一段姻缘,佛手是很吉利的一个形态,香橼,这里面有一个缘字的谐音,一个很好的缘分。
所以看《红楼梦》啊,我给你一个锦囊就是你要注意它的伏笔,这就是一个伏笔。《红楼梦》里面的伏笔很多,特别是书里写贾元春省亲,当中有一个演戏的环节,一出戏叫作《豪宴》,批语就说之所以演这出戏,是一个伏笔,伏贾家之败。
《豪宴》是一折戏,什么叫折戏,折子戏,就是一个戏从头演到尾的话,它有很多很多折组成,挑出其中的一段一折来演,叫折子戏。《豪宴》这个折子戏是一个大本的戏《一捧雪》当中的一折。一捧雪是一件用白玉精工雕刻的文物,捧在手里就好像捧着一团雪似的,这个戏讲的是因为这样一件古玩导致了一个家族的毁灭。
作者在前八十回里面没有写到贾府溃灭的大结局,但是写到很多古玩,其中有一件很重要的古玩是贾母做八十岁寿宴的时候,一个外路和尚到贾府赠送的,你查书去,给你留一个作业,什么古玩?书里所写的那件古玩很可能就像戏里面的一捧雪一样,导致一个家族的毁灭。所以读《红楼梦》不懂得伏笔可不行。
第四出戏叫作《离魂》。《离魂》是一出大戏《牡丹亭》里面的一折,它写了一个美丽女子杜丽娘的故事。批注者指出,这出戏之所以在这地方上演,也是一个伏笔,伏黛玉之死,黛玉最后还是离开人间了,这出戏就预示着她的结局。
批注者就指出来作者所使用的伏笔手段非常高妙,叫作一树千枝,一源万派,无意随手,伏脉千里。好像淡淡地写出一笔,似乎没什么意思,实则不是废话,它是伏笔。好,同学,今后你读《红楼梦》呢,就特别要注意作者所使用这种设置伏笔的艺术手法。下一讲我将给你归纳总结《红楼梦》这部书的中心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