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就该快乐

作者:徐墨 | 字数:6797
  这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里不仅仅有美丽的风景,还有着不同气质、不同个性以及人格魅力的人。漫漫人生旅途中,你将会相遇并相识许多人,欣赏、喜欢以及爱,便成了最难把握的尺度。这种时候,我们就应该学会做生活的智者。比如当你爱上一个人时,最开始的想法肯定是完完整整拥有他(她),甚至于包括他(她)的情感、思想以至于整个人,而每一次感动之后,你又能长久拥有一切吗?要记住:思想不可能永远不变,情感也不可能永远唯一,所以有时以一种欣赏的态度去爱反而能更快乐,就好像欣赏一幅画,你会很坦然,也会很快乐。对于智者之爱,李敖也自有一番见解:“我相信,爱情本是人生的一部分,它应该只占一个比例而已,它不是全部,也不该日日夜夜时时刻刻扯到它。一旦扯到,除了快乐,没有别的,也不该有别的。只在快乐上有远近深浅,绝不在痛苦上有死去活来,这才是最该有的‘智者之爱’。”这说明了爱要快乐,因为快乐所以去恋爱,因为恋爱而更加快乐。保持一点距离与神秘感,不把所有心力都放在爱情上,就算分开了也是笑着离开,这才是智者之爱。如果两人在一起不能快乐,那不如一个人快乐,换句话说就是两人在一起痛苦,倒不如成全一个人的快乐。

  那么要怎样才能达到智者之爱这样的境界呢?要想达到这种境界就必须真正认识爱情。何谓真正认识爱情?李敖如是说:“如果真正认得爱情之真,就会彻悟;原来真正的情之至者,就在波澜起落,了无凿痕,含情而来,带笑而去,人生至此,方足以语爱情。”其中所提到的“含情而来,带笑而去”与我们常说的“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在爱的潇洒这个范畴当中。要知道:爱不是疲惫的航行,恋也不是遥远的航程,情更不是痛苦的飘零,笑对人生最潇洒。而人生于世,想要超然脱俗且不为世事所累,就应该拥有一份达观的心境,这样人生可以笑得更灿烂,让对方很快乐很幸福,自己走自己的路,也很辉煌很潇洒。

  ◎保持些许神秘

  走马看花,雾里看花,泪眼看花都是好的看花的方法,最糟的方法是哪一种呢?就是用放大镜去看花,或者用显微镜去看花,那是一种最糟糕的方法,虽然是最科学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你用放大镜去看它,或者用显微镜去看它,就把所有的诗情画意都给看掉了,都没有意思了。为什么呢?那种情况是适合“月朦胧鸟朦胧”的,一种朦胧状态的,一种模糊状态的,是最好的距离,也是最好的关系。

  ——李敖

  有时,距离也是一种美,因为零距离往往会产生矛盾,甚至产生摩擦。男女之间也是如此,不要走得太近,一旦零距离,一开始的神秘感也就没有了,对对方而言的魅力自然也会大打折扣。只要能保持一定距离,就会一直处在朦朦胧胧的状态之中,就会一直有可遇不可求的感觉,这就是所谓的朦胧美。热恋中的人走到一起不久为什么就没有了当初的感觉?那是因为难忘与美好已经被零距离所吞没了。开篇引用的话中李敖虽然没有直接说出距离产生美,但也是个类似的比方。而在李敖的爱情观中也有“保持距离”这一说:

  “一、李教官对我说他的人生观:‘朋友面前莫言假,老婆面前不

  说真’。

  “二、无论友**情皆要‘保持距离,以策安全’。

  “三、爱情当如粗茶淡饭,做最起码的要求。

  “四、爱情好比大台风,‘爱情台风化’。”

  所以说保持一点距离,有时也是很美的。比如一块美玉远远看去白璧无瑕,吸引了多少赞美的眼光,可是将它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时,各种细密的纹路以及微小的细菌尽收眼底,无瑕的表面荡然无存。谁又能想到当初我们用肉眼看这块玉时,它完全是纯洁与完美的代表,就这样,距离产生了美。这个道理每个人或多或少也都知道一些,但却没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对于一般人而言,只要是潜意识里觉得美好的东西,便想要努力争取并占有,这就是人的本性,而每个人想要拥有美好事物的最初动机都只是想将这份美好保存并延续,使之最终永恒,但殊不知,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时时都在变化,一旦拥有了某些东西,你将会很容易揭开那层产生朦胧美的面纱,看出距离背后的真实,大部分人在这个时候都会觉得失望,认为原来也不过如此,但这时已经是悔之晚矣。著名诗人雷抒雁先生有一首极富哲理的诗——《星星》,这首诗想要表达的主题也是距离产生美:“仰望星空的人总以为星星是宝石,晶莹透亮,没有什么瑕疵。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儿有灰尘、石渣和地球上一样复杂。”距离的存在是必需的,它能让人知道:原本高峻挺拔的山峰,欣赏其高峻挺拔,无须身临其境;原本汹涌澎湃的大海,领悟其汹涌澎湃,无须登上帆船;原本湛蓝清澈的天空,欣赏其湛蓝清澈,无须翱翔于天际。

  爱情更是如此,如果爱了,就请保持适当距离,这样可让爱情长存,让对方在你心中始终完美。李敖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此,也不枉他自称“情圣”,他曾写过一首诗来道出他对待爱情是如何高明,诗名为《把她放在遥远》:

  爱是一种方法,方法就是暂停。

  把她放在遥远,享受一片空灵。

  爱是一种技巧,技巧就是不浓。

  把她放在遥远,制造一片朦胧。

  爱是一种余味,余味就是忘情。

  把她放在遥远,绝不魂牵梦萦。

  爱是一种无为,无为就是永恒。

  永恒不见落叶,只见两片浮萍。

  由此可见,美,要通过距离来塑造。没有距离,也就没有美。爱亦是如此。但是也不能一味地保持距离,距离过大,情就容易淡了,所以保持多大的距离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而不会起反作用也是一门学问,李敖将其称为相处的艺术:

  “‘多情而不牵恋’,此情圣之风也;

  “‘友情而又淡然’,此君子之交也。

  “二者实行起来,都是‘有若无’、‘实若虚’,都是极难实行并且极难见谅的。分寸之间,说得好,是艺术;说得不好,就是‘工于心计’了。‘工于心计’的人,常常不被见谅,殊不知‘工于心计’的人,在某些方面,却真正是最能懂得相处艺术的人。真正‘工于心计’的高手,绝不把美丽的事情搅得很狼狈,乃至搅到一个尴尬、悔恨的结局。对我来说,我无疑是喜欢‘工于心计’的人,只要‘工于心计’对人没害处,恰到好处,一个人为什么要做蠢事收场?我看了太多做蠢事收场的人,尤其是他们干下的那些‘心存忠厚(动机不算坏),反倒害了人’的笨事。《庄子》中的混沌之死,就是最早的一个例子。我个人方面,有时候,我故意不跟别人混熟,对朋友予之以英国式的礼貌和冷淡,以保持距离和永恒。”

  所谓距离,既是一种物理现象,也是一种人际学问。距离过近有好有坏,好处是能让双方彼此更了解对方,比较容易走入对方的心灵,然后更贴近地感知以及关怀对方,搞不好还能走入对方的灵魂深处,但任何事情都是两面的,过近的距离也会让彼此更容易看出对方的不足,甚至产生一种不安全感。所以说有时候有距离就是有美感,当你的亲人、朋友或恋人向你要求要保持距离时,一定不要误解,不要指责,不要埋怨,更不要去伤害。因为这只是一个善意的要求,是为了保持你们之间的那份美好而提出来的。这个时候你就应该仔细想想自己在哪些方面让对方喘不过气或是给对方增加压力了。这里有个很好的比方:道路上有两辆汽车正在急速行驶,突然前方的车遇到情况来了个急刹,后面的车却因距离太近,没办法及时作出应有的反应,试着想一下,会发生什么样的结果呢?已经一切尽在不言中了吧。所以,如果你和你的爱人之间还存在着一份美好,就请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轻易去碰触那份美好,因为那就如同镜中月水中花,美丽的同时也脆弱,一碰就会碎的。给别人留一方完美,也是给自己留一份心情!

  ◎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

  人人知道他是“情棍”,女孩子们好奇地跟他交往,可是她们不了解他,她们喜欢他的殷勤与技巧,却讨厌他那永不流泪的眼睛。在爱情上面,他充满了童稚的纯真与快乐,有女孩子跟他同走一段路,他兴奋、他高兴;女孩走了,他也不难过、不悲伤,他会望着双双对对的背影微笑,为了“倒霉的不是我”!他微笑,为了他已走上洒脱浩瀚的航路;他微笑,为了别人并不了解恋爱与真情。

  ——李敖

  这个“情棍”其实说的就是李敖自己,那么他对待爱情为什么能够如此潇洒呢?那是因为他从来只爱一点点。李敖认为对待爱情就是应该如此洒脱,这样才能称之为高手:“高手处理爱情,并不以做到极致为极致。如果情况只适合‘少食多餐’、‘蜻蜓点水’、‘似有若无’、‘虎头蛇尾’、‘可望而不可即’……也就戛然而止。这种戛然而止的态度,也是一种极高明的爱情境界。”为了更好地表达出这种高手对待爱情的基本态度,李敖还曾赋诗一首——《只爱一点点》(李敖的所有打油诗中,这首最为有名,还曾被改编成歌曲)。

  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

  别人的爱情像海深,我的爱情浅。

  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

  别人的爱情像天长,我的爱情短。

  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

  别人眉来又眼去,我只偷看你一眼。

  这首诗中,李敖以一种“登徒子”的玩世态度,洒脱地处理了爱情的乱丝。而“一点点”则是李敖对爱情的认识,他认为只要能把握住爱情从量变到质变的“一点点”,就能将奇情与俗情区别开来。也就是说,别把爱情看得太重,否则就俗了。要知道除了爱情我们还有很多更有意义的事情等着去做。爱情不代表全部。有的人终其一生都在追求所谓的浪漫爱情,他们为此而疯狂,可是最终这些人又能得到了什么,死的时候仍然是空空如也。而且大家要知道,这个世界在某些方面是很公平的,当你得到一些东西的时候,你也会随之失去许多更珍贵的东西。人生在世,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可不只有谈恋爱这一项。如果一个人心心念念的只有爱情,那么他势必也会因爱情而痛苦。李敖坚决不认同将爱情看得如此之重:“我认为,人生中糟糕的一件事,是把爱情的比例占得太多;更糟糕的是,其中又把哭哭啼啼难过痛苦的爱情占了极大的百分比,这是绝对病态的。”那么什么才是所谓的健康呢,首先自然是公平对待爱情,不可轻视但也不能重视,毕竟人生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去了解,将人生比做一个篮子,篮子里装满了苹果,分别是亲情、友情、爱情、事业、健康,等等,总不能因为爱情这个苹果就扔掉整篮的苹果吧。其次一定要爱惜自己,没有人能给自己幸福快乐,因为这都是自己给自己的,一个人连自己都不爱,怎么让别人来爱你呢?爱惜自己,这样爱情也不会伤你太深,你也不会允许爱情伤你太深。既然左右不了别人,那就自己把握未来,要知道,再好的爱情也只是锦上添花,只有先把自己这块锦做好了,才能有花添在上面,就算无花可添,素锦一块也仍然不失光彩。再次,虽然不能太看重爱情,但也要保持爱的能力,这能让自己在失败的恋爱中,重整旗鼓,投入新的恋情中,这也可以说是复原能力。只要这样做,你一定能生活得更好。

  将爱看得太重,势必会在爱中付出更多,自然爱得也更多,这样只会让爱情充满压力,令人窒息。这种情况下,感情中的一方就很有可能因承受不住压力而躲避逃离,结果自然是适得其反。有这样一则小故事:一个女孩要出嫁了,出嫁前一天她询问母亲,结婚之后怎样才能牢牢抓住丈夫的心,她的母亲让她从地上抓起一把沙子,于是女孩捧起了满满一大把沙子,然后母亲让她将自己的手握紧,女孩开始用力握紧自己的手,结果,她将手握得越紧,沙子从手指缝中漏出来的也就越多,最后女孩打开手心,留在手中的沙子只剩下了一点点,而且形状被握得非常难看。生活就是如此,有很多东西,你握得越紧,它就越是挣脱;你越是在意,它就离得越远。爱情亦是如此,原本爱是一种快乐,但是如果你爱得太深就成了一种负担。李敖的一首爱情诗——《情就会退票》就将这种爱得越多、失去越多的现象表达得生动具体:

  尽量少的情,尽量多的笑。

  不是情多不好,而是不可靠。

  尽量松的情,尽量紧的抱。

  不是情紧不好,而是常无效。

  尽量淡的情,尽量浓的要。

  不是情浓不好,而是会跑掉。

  欢乐比情更真实,欢乐会创造。

  没有欢乐卧底,情就会退票。

  像这种爱得不能深,只爱一点点的思想,李敖还把它运用在了追女孩上面。李敖追女孩就一直秉持着这种“一点点”原则,也可以把它称为“只追一点点”:“我生平也见过不少可爱的女孩子,也恋过不少次爱,并且直到现在为止,还‘尘缘未了’、‘**频传’,大概你也听说过。对可爱的女孩子,我‘追求’过,但是我不‘追求’得太吃力。一般情形是,我会主动date或‘布下蜘蛛网’,不过都是以一次为限。再漂亮动人的女人,我也没有耐心(或脸皮)去进攻第二次——在爱情沙场上,我像是一个只会打冲锋的人。”不追求得太吃力,这对追求者以及被追者来说都是一个极好的建议,这样追求者可以节省很多时间、节省很多力气,可以多追几个女孩子;而被追者也不会持续烦躁,总被人盯梢,可以以饱满的精神迎接下一个追求者。

  这样只爱一点点,反而能让爱情更加**,进而永恒。李敖也曾经说过“浅情才是深情”这样的话,这也可以说成保持平淡自然的爱,爱才能长久。有很多人认为爱如泉涌,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种大海大浪般的爱你能时时刻刻都保持吗?恐怕没有几个人能说可以吧。原本浓情蜜意的爱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经意间转为平淡,你的恋人能适应吗?一直保持热恋状态,难道你们不会觉得累吗?要知道平平淡淡才是真,“细水长流”是众人皆知的道理,很少有人会不明白,但是又有多少人在对待感情方面是这样呢?记住,不要忘记将爱人间的**转变为一种永恒的相濡以沫,这样才能不做过客,永远停泊。

  ◎限时分手最浪漫

  很多人都把离别看成痛苦,看成伤感,甚至要流眼泪,我认为是不能够清楚地掌握人间的这个情况。离别是人生很重要的一个情况,大家怎么样学会它?我要慢慢地教给各位。男女之间爱情的艺术我觉得最重要的不单是合,而且能够离,分开得能够很美,这个时候才能看出来真的功夫。

  ——李敖

  李敖在这句话中想要表达的就是离别并不一定很伤感,一定要往好的方面想,想想离开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一段新的开始,是一个新的起跑线。这样想的话离别时的气氛就能活跃一些。比如同学之间毕业之际要各奔东西了,感觉挺难受,毕竟朝夕相处这么多年,现在要分开了,但是你只要想想现在大家分开是为了各自的前程,是为了能混出个人样来,争取过个几年能再办一次同学聚会,分享一下各自闯社会的心得体会,那个时候不是很有成就感吗?与其在这次离别上花时间伤感,倒不如想想要怎样才能出人头地,等到以后同学聚会也能扬眉吐气一番,这样想的话这次离别的基调就变了,不是让人郁闷的哀哀戚戚,而是让人振奋的踌躇满志。如果是**分手就更好想了,两人为什么分手?因为不合适呗,王八看绿豆没看对眼儿,所以分开了,既然如此不应该悲伤啊,反而应该高兴,为什么呢?因为你和一个不适合你的人分开了,这样你就有更多的机会去找适合你的人,开始一段新的恋情,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嘛,忙着去找新恋情都来不及,哪有时间来悲伤啊。如果你能把这种调试心情的方法运用得炉火纯青,说明你掌握了“真的功夫”。

  李敖不但认为离别很美,他还认为应该提前离别,比如一对恋爱中的男女,感觉对方不适合自己,那么就应该趁着还有点余情的时候马上斩断情丝,干脆果断地分开,为什么要这样呢?先看李敖的一首爱情诗——《然后就去远行》:

  花开可要欣赏,然后就去远行。

  唯有不等花谢,才能记得花红。

  有酒可要满饮,然后就去远行。

  唯有不等大醉,才能觉得微醒。

  有情可要恋爱,然后就去远行。

  唯有恋得短暂,才能爱得永恒。

  注意这首诗的最后一句:“唯有恋得短暂,才能爱得永恒。”这是这首诗的重点。因为恋得短暂,所以看到的大多是对方美好的一面,丑恶的一面基本上还来不及接触,那么对方留在自己记忆里的形象也是好的,是值得回味的,如果一直拖到不能再拖的时候才分手,对方什么嘴脸都看清楚了,等以后想起来只有满脸的嫌恶,这样多不爽。李敖就是在这样的心态下写出了这首诗,他还特别补充道:“人间很多事情本来就是彩云易散的情况,云彩最绚丽的时候更容易散掉。男女关系本来就是喜新厌旧的情况,追求那种爱得你死我活、白头偕老的人,事实上那是一种自欺欺人,不可能的事情。所以男女之间的关系,应该在一个最高点上分开。”所以啊,与其到最后相看两相厌,倒不如在还有些许好感时分开,这样也能留下一些美好回忆,干吗一定要爱到山穷水尽,不给自己留一点退路呢?有时候留有余味的爱情也是很美的。与海枯石烂相比,李敖的爱情观是绝对的豁达,豁达到被人们称为“文化流氓”的地步。能流氓到这种境界李敖果然不是一般人。像“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样的爱情观已经不实用了,应该说已经跟不上现代社会的脚步,虽然够浪漫,但是却不太现实。像这样表达提前离别思想的诗,李敖还有很多,比如《情老》就非常典型:

  好花应折,因为花会老。

  莫等盛开,折花要趁早。

  春天应寻,因为春会老。

  莫等冬去,才把春天找。

  爱情应断,因为情会老。

  劳燕先飞,是为两人好。

  这称得上是一种境界,它将点到为止以及适可而止运用得淋漓尽致,花还没有谢的时候,春天还没走的时候,还没有爱得死去活来的时候,一切戛然而止,然后将这种余味放在记忆深处,不管你走到任何地方,拿出来细细品味,将不会再感到寂寞。就像烟火为何会如此美丽,因为它在死寂般的夜空中瞬间绽放,刹那间感动了人们、点亮了一切,然后毫不犹豫地告别这个世界,即使时间短暂,也留下了永恒的感动。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