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钟也会为你敲
作者:徐墨 |
字数:5009
别人死了,你以为死的不是你,不一定,它那个丧钟在敲的时候也在为你而敲。——李敖
李敖说这段话的意思就是当别人死的时候,你不要觉得与自己无关,也不要幸灾乐祸,更不要落井下石,因为下一个倒霉的很有可能就是你。这段话想说明的道理有点类似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故事,也可以说是一个成语——“唇齿相依,唇亡齿寒”。这个故事是这样的:在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晋献公想要让自己的地盘以及实力得到扩展和提升,于是他就找了一个借口说晋国隔壁的虢国老是派兵来侵犯晋国的边境,使得晋国百姓生活极为不安宁,所以一定要派兵将虢国灭掉。但是从地理位置来看,在晋国与虢国之间还隔着一个虞国,如果要讨伐虢国就必须要经过虞国的领地。晋献公为难了,于是他询问手下的大臣们:“要怎样才能顺利地通过虞国然后去攻打虢国呢?”官居大夫的荀息开始提议道:“我听说虞国国君的目光极为短浅,是一个非常喜欢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给虞国国君送一些价值连城的珍贵美玉以及宝马过去,他一定会答应借道给咱们的。”晋献公一听要送珍贵美玉以及宝马就有点心疼舍不得了,荀息也看出了晋献公的这点小心思,于是就来开导晋献公,说:“虞虢两国那可是唇齿相依的邻居啊,如果虢国被我们灭了,虞国也就不可能独存了,一样是我们的囊中之物,您的美玉和宝马也就是暂时性地寄放在虞公那里而已,不会有什么损失的。”于是晋献公决定采纳荀息的这个计策。后来晋国将各种珍贵的礼品送到了虞国,请求借道攻打虢国。虞国的国君看到这么多珍贵的礼品,早就已经心花怒放的不能自已了,于是当听到荀息说到向虞国借道这件事的时候,没有犹豫,满口就答应了下来。虞国的大夫宫之奇听说这件事之后,赶快来到宫里阻止虞国国君道:“不行啊,不行啊,虞国和虢国那可是唇齿相依的邻居,我们这两个小国一直都是相互依存的,出了什么事还可以彼此互相帮助一下,万一虢国被晋国给灭了,我们虞国也好不到哪里去,马上就会被晋国给占领的。古人就说过‘唇亡齿寒’,如果没有了嘴唇,牙齿又怎么可能保得住呢!所以万万不可借道给晋国,使不得啊。”早已被宝贝迷昏了的虞公不高兴地说:“人家晋国那可是大国啊,现在他们的国君特意给咱们送来美玉和宝马,就是为了和咱们交个朋友,难道我们只是顺手借条道路给他们走走都不成吗?”于是将宫之奇的说话直接驳回,对此宫之奇也只能连声叹气了,因为他知道虞国离亡国的日子已经不远了,为了不被战争波及,宫之奇早早地就带着家里的老小们离开了虞国投奔他国去了。果然,晋**队从虞国借道,直指虢国,没用多长时间就把虢国给消灭了,然后返回晋国,这时候的虞公还傻兮兮地去迎接晋国的军队,哪知道直接就被晋**队给抓住了,虞国就这样毫无悬念地迅速被灭了国。这个故事来源于《左传.僖公五年》。其中的成语“唇亡齿寒”所表示的意思就是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谁有事对对方都没好处。如果当初虞公能够听从宫之奇的意见,了解虢国灭亡后自己的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并且不被宝物迷惑,拒绝借道给晋国,也不会落得如今被灭国,自己成为亡国之君这么个悲凉下场。
以上这个成语故事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人生在世,一个人不能光想着自己,也要考虑一下周围的人。因为你不是一个绝对孤立存在的人,你与这个世界上的许多东西都有着丝丝缕缕的联系。英国有一个神甫,他的名字叫约翰.敦(JohnDonne),同时他也是一个很有名的诗人。这个约翰.敦曾经写过一首诗,李敖就翻译过这首诗,译得还不错,内容如下:
没有人能自全,
自己完全做不到,
没有人是孤岛,
每人都是**的一片,
要为本土应卯。
那便是一块土地,
那便是一方海角,
那便是一座庄园,
不论是你的,还是朋友的,
一旦海水冲走,
欧洲就要变小。
任何人的死亡,
都是我的减少,
作为人类的一员,
我与生灵共老。
丧钟在为谁敲,
我本茫然不晓,
不为幽明永隔,
它正为你哀悼。
对于这首诗,李敖的感悟那是相当深刻了,所以,他发表了一番自己的见解:
“这个诗整个的结构就是人,不是个岛,人是**的一小块。换句话说,别人死了,你以为死的不是你,不一定,它那个丧钟在敲的时候也在为你而敲。”
“大家看,英文最后一段话就是海明威的小说《战地钟声》的英文名字,看到没有,是不是?为谁在敲这个丧钟呢(forwhomthebelltolls)?它是在为你敲(Ittollsforthee)。这个意思,我觉得写得非常深沉。常常一个人的死亡故事,他好像跟我不相干,可是事实上呢,它是跟你相干。那个你,就是我们活的人,他虽然死了,可是他影响到我们活的人,好像我们一部分也跟着他死掉了。”
后面一段话是李敖在他的《快意恩仇录》里说过的。可见,李敖是仔细读了这首诗。这首诗的确很有名的,海明威最喜欢的诗也是它,李敖也说过了,海明威不仅以“丧钟在为谁敲”为名字写过一部小说,还将这首诗引在了这本小说的扉页当中。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欣赏这首诗呢?那是因为这首诗很巧妙地揭示出了生者与死者之间的关系。《金刚经》里就曾讲过:“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你与其他人之间是没有差别的,任何人在遭受苦难的同时你也在承受苦难,唯有助人才能自助。而这种助人就是自助的传说故事也不少。比如,地藏菩萨为了“度脱六道罪苦众生”而甘愿自己入地狱,西方的基督耶稣也为了人类的原罪而走上了十字架开始受苦受难,这些行为都是对助人自助的最好诠释,也是所谓的圣人们为凡人们所做的表率。其实这样的事例有很多很多,不仅仅只有传说中的圣人们会去做。
战争爆发,在某一场激烈的战斗中,有一个军官突然发现空中的一架敌机向着阵地俯冲了下来。按照常理来看,当发现有敌机要俯冲下来时必须要毫不犹豫地及时卧倒以减少伤亡。可是这名军官并没有按照常理马上卧倒,因为他发现距离他有四五米远的地方还有一个小战士站在那里,完全没有卧倒的意思。于是他也顾不上想什么,猛然一个鱼跃飞身,上前将这名小战士扑倒,然后紧紧地将其压在身下,用自己的身体保护这名小战士。这时身边传来一声巨响,泥土纷纷飞溅起来并落在了他们的身上。军官没有在意,只在确认安全时站了起来拍了拍身上的尘土,然后回头一看,顿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刚才他自己站着的那个位置已经被飞机投下的炸弹炸成了一个大坑。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这名军官只想到自己,对于别人的生死漠不关心,那么他一定会按照那个常理,就地卧倒,等待他的会是什么——和他站的那块地方一起被炸成一个大坑。在军官保护那个小战士时他应该没有多想,也没有时间给他想什么得失利益,他只是依照身体的本能行事了——保护他人。由此可见,这个军官在平时一定经常帮助他人,这使得他形成了一种动作习惯,看到别人有难,根本无须思考就能自动做出保护他人的反应。也正是因为他这种习惯,他在保护他人的同时顺便也保护了自己,使得自己免于被炸死。
还有一个例子,这是一个发生在火车上的故事。有一天深夜,火车仍然在快速行驶中,有一位乘警刚好轮到他值班。在他巡逻的过程中,他发现情况了:一个小偷正在偷窃,他把手伸进了一位熟睡乘客的口袋中,这名乘警看到这个情况立刻大喊了一声,以此达到警告小偷以及提醒乘客的作用,喊完之后乘警立即追了上去。小偷仓皇向着餐车的方向跑去。乘警并不是很担心小偷跑掉,因为他知道,现在火车正在高速地行驶中,小偷是绝对没有跳车的胆量,除非他想死或者他是疯子,现在只要等小偷跑累了,联系其他乘警瓮中捉鳖就行。于是这个乘警开始渐渐放慢自己的脚步,他用随身带着的对讲机与餐车那边的乘警们联络。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正在他联络其他乘警的时候,火车一个急刹车突然停了下来。只见小偷一喜,迅速地跳上了餐车里一个敞开的窗口,准备从这个窗口向下跳,然后逃生。当时这名乘警开始着急了,他心想:“完了,完了,这个小偷要跳窗逃掉了。”正在小偷准备跳车逃跑的时候,突然在餐车的另一边传来了一声痛苦的叫声,那是一个孩子的声音,原来是一个蓬头垢面的男孩子,这个孩子经常在餐车里捡拾乘客喝完不要的酒瓶,以此维生。听到男孩叫声的时候,小偷下意识地回头看了看,惊讶地发现这个孩子的头上鲜血直流,而这个孩子的表情非常痛苦,原来在火车突然急刹车的时候,正在低头捡瓶子的男孩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便一头撞在了餐车的墙壁上,晕了过去,刚刚才醒了过来,感觉头部剧痛便叫了一声,于是便有了现在的状况,看到这个情景,小偷只犹豫了一瞬间,便又动作迅速地从餐车窗口跳了下来奔到那个男孩身边,他一把抱起了这个小男孩向乘警跑了过来,并慌慌张张地问乘警:“医务室在哪里?”最后的结局是:小偷被乘警们抓住了,而那个男孩得到了很好的救治。当天亮的时候,火车已经开始行驶了,这个乘警向周围的乘客们解释昨晚发生的这件事情,最后他认为这个小偷是非常幸运的,对此,乘客们表示不解,于是问:“小偷不是被抓住了吗?为什么说他很幸运呢?”乘警的回答使乘客们浑身一颤:“因为当时火车所在的地方,两边都是万丈深渊。”而小偷正是因为一时的怜悯之心给自己捡回了一条命,其实就当时的情况,这个小偷完全没有回去的必要,他可以只顾自己,趁那位乘警的注意力也被那个男孩吸引时跳窗逃之夭夭。毕竟,乘警一定不会放任不管那个男孩的。但是小偷没有这么做,他虽然也犹豫了一下,但仅仅只是一下而已,他就跑到了男孩的身边,也许这个小偷并不能对男孩的伤势有任何帮助,也许小偷只是想亲眼看到男孩得到救助,殊不知,就因为自己这么一个善意的举动,使得他不用粉身碎骨了。
还记得上高中时读过的那些英语短文吗?其中有一篇短文说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很年轻的医生,是一个很负责任的人,他一直尽自己所能救死扶伤,从来没有放弃过任何一个病人。有一天他突然接到了一个急救电话,这是一个焦急的母亲打来的,她说自己的儿子因为贪玩,把一颗纽扣放进嘴里并误吞了进去,结果这个纽扣卡在了小男孩的喉咙里,无法拿出来,这让他无法顺畅地喘气,情况非常危急,完全可以说是危在旦夕、命悬一线了。接完这个电话,年轻医生迅速出诊,为了节省时间加快自己的速度,他开车上了高速公路,谁知平时通畅的高速公路今日却塞起了车,完全是欲速而不达。年轻医生非常着急,他知道,如果自己不能及时赶到那个小男孩的家,小男孩就只有死路一条了。但是着急也没用,前面的车队完全没有移动过,这个医生已经着急得开始跺脚了,这个时候,高速公路旁边的一名铲车司机注意到了这个医生的异常,于是他走上前来,问这名医生是否需要他的帮助,当这名铲车司机了解事情原委之后立刻用自己的铲车为这个医生临时铺出了一条近道,这为医生赢得了许多时间,使他及时赶到了小男孩的家,当医生到达的时候,小男孩已经面色呈现青紫色,情况不容乐观,如果医生再晚来一会儿,也许这个男孩的小命就没了。最终,小男孩获救,他的母亲非常高兴,对年轻医生千恩万谢,但是医生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能将小男孩救回来是因为自己及时赶到了他们家,所以最应该感谢的应该是那个帮助铺路的铲车司机,如果不是因为他,自己根本不可能及时赶到,更别谈救人了。可是到了第二天,那个铲车司机却自己找上门来了,他对这名年轻医生感激涕零,不停地向他道谢,刚开始,这个医生被眼前的情况弄得满头雾水、莫名其妙,后来终于恍然大悟:原来这个铲车司机就是昨天自己所救男孩的父亲。事情就是这么巧,有时候你觉得与你无关的东西偏偏就与你有很深的关系。这个铲车司机意外地帮助了一名表面上看来与自己毫无关系的陌生人,可是就因为他这么顺手一帮,使自己不必承受丧子之痛。这样的巧合可以用中国的一句老话来形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铲车司机由于自己的“善”使自己得到了“善报”。所以不要认为任何事情都与你无关,也许你不经意间伸出的援手,不仅能帮助别人摆脱困难,搞不好也能帮助你自己走出困境。就像是“蝴蝶效应”一样,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的微微振翅看似是个极小的动作,按理来说应该没有什么,但是却有可能在两周之后在美国的得克萨斯州引起一阵龙卷风。总之,助人乃是助己,记住这句话将对你大有裨益。
人死不能复生,死者长已矣,我们在为这些死去的人哀悼的同时,也要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祭奠死者的丧钟也在为我们而敲。因此,我们在缅怀死者的同时,要更加善待生者。还记得去年发生的汶川大地震中流传过一句话,这句话是这么说的:“每个人都是幸存者,每个人都值得爱。”所以让我们用自己的心去爱周围的每一个人。最后,我还想说的是:敬畏自然与生命将是智慧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