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五
作者:司马文森 |
字数:2697
五
老黄和陈聪到为民镇赶了一次圩。
为民镇在刺禾公路上,有一条长达两里叫“添才街”的大街,整齐地建着两列长长的、同一个规格的三层洋楼,镇头镇尾基于防卫的考虑,还建有两座高达四层的炮楼,炮楼上各驻商团一小队。这个新兴市镇最高的行政当局是“为民镇商会”,商会会长也是许添才。从这个市镇开工兴建到现在,一直是他在掌理,许为民只躲在背后指挥策划。
许添才虽是个大少爷,但对经营特种企业,却是干才,在为民镇创办初期,他到禾市“观摩”“学习”了两个多月。之后,回到池塘就对许为民建议说:“要把市镇繁荣起来,嫖赌饮抽都少不了。”又说:“只要把这些娱乐事业办得好,就不怕银纸不滚滚来。”许为民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所谓“第一流”的**、烟馆、赌场、饭店就纷纷办了起来。果然兴盛,一时刺州也为之逊色。
老黄在到刺州时,曾在公路车上浏览过这个市镇,说来并不陌生,但印象没有这次深刻。他和陈聪走过镇首那座白色洋灰牌楼,进入添才街,果然热闹。百货商店罗列着来自东洋、西洋、上海各地各种时新商品,许多店铺都自称为“小纽约”“小巴黎”“新上海”,洋服铺大玻璃柜内模特儿露胸袒臂地对过往客人露出微笑,照相馆门口像举行橱窗展览似的挂着各种着色人像,镶牙店用惊人巨牙来做号召,首饰铺标出“贵客光顾,一律八折”。
这不过是些普通商店,并无特色,可是走到中间最繁华地段,就有一座占三间铺面,高悬“恭喜发财”四个大字的赌场。那赌场大门口站着两个马戏班丑角打扮的人,一个敲着洋鼓,一个拿着号筒,力竭声嘶地在宣传发财致富之道。他喊着:“来呀,要发财的来呀,一本万利……”喊一阵,又吹打一阵,吹打一阵又喊一阵:“恭喜发财呀,你看东和乡王小七用一块大洋赢了一头大水牛。西和乡,陈阿二……”
走过“恭喜发财”,就是“逍遥乐”,大门口贴了副对联,一边是“逍遥自在”,一边是“快乐如仙”,静悄悄却有些骨瘦如柴、鸠形鹄面的人仓皇进出。陈聪说:“这是大烟馆,听说高等座还有女招待哩。”
走过逍遥乐,有一占四间门面,挂了个一丈来高大字“当”,骑楼下挤满了人,大都提着包裹,也有些是挑着担来的。正对面有座楼,在骑楼上挂着两盏彩灯,灯上写着“乐园”两字。大门前一边是只大花篮,上写“秀阁名媛凤仙女史笑纳”,一边是块红底金字大招贴,上书“重金礼聘禾市名媛凤仙女史候教”。门内门外一片寂静,却传出阵阵丝竹乐音。陈聪又开口了:“这儿的姑娘据说是卖艺不卖身,最著名的姑娘号称四大天王。她们都年在二十上下,四个人长得一模一样,就像孪生的四姊妹。”老黄问:“那快活林又在哪儿?”看来陈聪却是相当内行,他嬉声笑着:“这是高等的,还有中等和下等,货色不同讨价也不同。你看那边不是迷魂谷和快活林吗?”
果然过了几间铺面就是迷魂谷,一看门内、门外,骑楼下都是姑娘,她们有的站,有的坐,有的在打情骂俏;有的服装整齐,有的头发蓬松,**半露,更有些仅着粉红色汗衫短裤,故意走来走去,对过往行人大抛眼色。再过几个铺面就是所谓出卖下等货的快活林了,有几个二龟公二龟婆站在大路上口沫横飞地对乡下人宣传**一次大洋一块,还说“包满意”。陈聪又说:“这些窑子听说全是许添才当的老板,所以有人叫他许龟公。”
他们又走过警备森严的商团部、“为民钱庄”,最后到了刺州大茶楼拣了个二楼临窗座位坐下喝茶。陈聪又说:“为民镇号称不夜城,入夜可热闹,满街是姑娘,在大市场那边还唱‘七子班’,吃喝、赌摊摆满街。”老黄问:“来趁热闹的人多不多?”陈聪道:“四乡有钱人来得不少。”老黄问:“不是说到处在闹匪,有钱人敢来?”陈聪笑道:“许天雄在十里外称雄,这个地头可轮不上他。许添才凭那商团实力,沿为民镇十里内外,没人敢找麻烦。”
他们吃了几碟点心,喝了壶茶,正待离开,大街上却传来一阵女人孩子的号哭声。老黄居高临下从窗口看下,只见在迷魂谷前围了一大堆人,一个乡下妇女怀有七八月身孕,背上用背兜背着一个一岁大的孩子,双手分牵着两个五六岁大的,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在哀求:“他已经三天三夜没回家了,请你们做做好放他回去!”说着望望那两个大点孩子,孩子们像个小合唱似的齐声哭着:“爸爸,我要爸爸!”那些迷魂谷的姑娘却七嘴八舌地在叫:“谁要你男人!”“谁不放他?说话得清楚些!”“我们这儿一个白天黑夜进出就不下二三百人,谁知道哪个是你男人?”“自己没本事把男人看好,还来这儿骂人!”那乡下女人只是哭求着:“我知道,他在你们这儿,你们不放他走,我也不走!”
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一时把街道塞住,议论纷纷,有的骂那男人太荒唐,儿女一大堆还干这风流事;有的又怪那女人,为什么不看紧他!正在闹哄哄,来了个商团丁问出了什么事,一个**说:“胡闹来的!”那商团丁便冲向那乡下女人:“你瞎了眼,这是什么地方,你敢来胡闹?走!走!”说着动手就推,那乡下女人没料到他会推她,朝后一仰倒身在地,群众起阵哄,都说:“要出命案啦!”老黄摇头叹了口气:“惨!”陈聪说:“这类事多着哩,每天就不知有多少起。”
他们走出茶楼到大市场去,那是个足容千人的广场,一座戏台,两列长长的摊位。陈聪说:“乡下人挑来粮食、蔬菜,猪牛鸡鸭,都在这儿摆卖。”他们转了一转,又沿旧路回头走。到了当铺前,那儿又出了事,在骑楼下,一个衣衫褴褛、满面烟容的男子,正在和一个中年妇女争夺一只包袱,女的死拉住不放,放声大骂:“短命鬼,大烟鬼,你把家里什么都当尽卖光,还想偷老娘这两件衣服!”男的横蛮不讲理提起足就踢:“放不放,不放我打死你!”女的挨了他两脚,倒在地上抱住他的足,用力一拉,男的也倒了,于是两人就在地上纠成一团,都想抢那包袱。一时又逗引了一大堆人,却没一个肯出来排解,反而在那儿击掌喧笑。老黄对陈聪说:“这就是许为民的德政!”
当他们走到镇口洋灰牌楼时,只见汪十五和一群挑夫蹲在牌楼下挡阳地方,在商量什么。抬头看见老黄,只会心笑了笑,并不打招呼。老黄想:“布置下来的工作,他在贯彻哩!”
老黄回到潭头不久,沈渊就来告辞,并问有什么吩咐。老黄严肃地对他说:“你生活在虎窟里,有困难,组织上完全体会。不过要知道,**人是特种材料做成的,必须在生死存亡关头,站稳立场!”沈渊面有愧色地说:“我会牢记你这句话。”大林也把陈聪找来:“从此以后有关学校的事,你找老黄。”
办完了最后交代,大林、老黄便动身前往清源。他们刚走出村口,就碰到顺娘,大林问她到哪儿去,顺娘没有直接答复他:“我已等了好些时候。”老黄问:“还有什么事?”顺娘摇摇头。大林和老黄都止了步,意思是让她有话说了好回村,不意顺娘却说:“我陪王同志走一段。”她实在没有事,仅仅是知道大林要离开了,什么时候能再见呀?她心里实在舍不得,要来送一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