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作者:浩然 |
字数:1417
西沙群岛的金银,距离海南最南边的港湾,足有遥遥一百五、六十海里;离着建立了向阳渔村的永兴,也有几十海里。奔这儿来的人,都要经过长途风浪的颠簸,都要饱尝生活的辛苦。
凡是奔这里来的人,都有自己的目的,而且不一般。
这是阿宝从革命前辈壮丽的斗争事迹中认识到的。
这是阿宝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侵略罪行中认识到的。
这是阿宝从自己虽然不算长,却十分丰富的生活斗争实践中认识到的。
这个认识,是新一代西沙儿女对西沙光荣革命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光大。
这个认识锐利又准确。
独眼蟹常吃金银的鱼和参,却没到过金银。
金银跟独眼蟹既没缘份,也没丝毫的感情。
金银对独眼蟹有了吸引力,他削尖脑袋要往金银钻,有个蓄谋已久的目的。
他想跟上机帆船出海捕捞,拉上几个人,找个适当的时机,把船上的干部杀掉,把民兵的枪支夺下来,把船开到珊瑚岛,投奔南越西贡的伪军,把搜罗的情报送到。
他的梦做得美妙,做得圆满,第一步已经得逞,上了来金银的机帆船,好事成功了一大半。
独眼蟹一上岛,黑心肝就凉了多半截。
他原来以为岛子上是荒凉的,没料到人民公社社员们,已经用双手把宝岛变成一片繁荣的景象。
这里有社员自己平坦的路。
这里有社员自己凉爽的屋。
这里有社员自己种植的菜田。
这里有社员自己栽培的果树。
这里还有社员自己的武装民兵——他们没有埋头劳动,在阿宝带领下,正在一面生产,一面练武。
……
最使他胆战心惊的是,阿宝把一伙青年男女全给团结在身边了,全都学习得精明了,一个个睁着警惕的眼睛,把他紧紧地盯住。
阿宝命令他不能登出海作业的机帆船。
阿宝命令他不许进干部办公的茅草屋。
阿宝把他扣在加工组,出入要报告,不许跟旁人胡扯闲话。
他紧夹着尾巴,强装老实,硬做笑脸,还担心随时被识破真面目。
怎么办哪?
他苦思苦想,打起老中渔郑安的主意,因为这个人又自私,又糊涂。
郑安这个人来到西沙金银岛,也是打着个人的小算盘,另有一番企图。
他过去跑过几十年金银。那时候他自家有一条破烂的帆船。入了社,他就自动“告老”,只在离永兴岛近便的海上活动活动,再不肯远出操劳了。他的男仔郑太平在这里越干越有劲,使他高兴;他见过、听过阿宝很会给群众打算,很能节省过日子,让他赞成。
他这一回奔金银,另有心愿。一是出远海给的工分高,将来分红多,吃饭有补助;这边水产丰富,抽空偷闲搞点自搂,比如捞几只海参,搞一些贝类,让来往跑运输船的人带回海南,就是一笔钱。
他登上金银,要求留在加工组,立刻得到何望来的支持,又得到阿宝的同意。他心里很满足,开始几日干得满欢。
他跟独眼蟹住在一个茅寮里。
晚上,别人冲凉,他就悄悄地提着网往外走。
碰上民兵,故意逗他。
“干什么去呀,阿叔?”
“抓一条鱼下酒。”
“又去搞自搂吧?”
“下了班,时间是自家的了。”
他摇着小舢舨跑出礁盘。
半夜归来,抓了几条鲜鱼。
独眼蟹不辞辛苦,帮着他剖鱼,挂在茅寮的檐下风干。
独眼蟹下了班就往茅寮里钻,连灯都不点。
民兵从外边走过。
“里边有人吗?”
“有。”
“这样早就趴下?”
“困乏极啦。”
“装样!”
“养足精神,明朝好给队里干活呀!”
一天又一天,平平静静。
一天又一天,诸事习以为常。
台风前突击生产,船上岛上都干得顺当。
一船一船鱼货运往海南。
西沙的水产美味,摆在北京的菜市场。
西沙的水产美味,陈列在乌鲁木齐的食品店。
西沙的水产美味,也出现在长城线上、内蒙古大草原。
西沙的水产美味呀,在非洲,在欧洲,在拉丁美洲,也得到国际朋友们的称赞。
这个胜利使社员干劲倍增。
独眼蟹却愁眉苦脸,暗地里,一声长叹,接着一声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