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作者:新课标研究组 |
字数:8635
丘浚打和尚选自《雪涛谐史》
殿中丞丘浚尝在杭州谒释珊。见之殊傲,顷之有州将子弟来谒,珊降阶接之甚恭。丘不能平,伺子弟退,乃问珊曰:“和尚接浚甚傲,而接州将子弟乃尔恭耶?”珊曰:“接是不接,不接是接。”浚勃然起,杖珊数下,曰:“打是不打,不打是打。”
丘浚是明朝有名的大臣。在他还未当官之前,曾经在杭州去拜见一个名叫珊的和尚。见面时那和尚显得特别傲慢。过了一会儿,有个州里武官的儿子来拜见,这和尚走下台阶亲自迎接他,很是恭敬。
丘浚心里愤愤不平,等那人离开后,就问和尚说:“你接见我丘浚很是傲慢,为什么接见那州将的儿子却那么恭敬?”和尚说:“接待是不接待,不接待是接待。”丘浚听了猛然站起身,用手杖打了和尚几下,说:“师傅不要见怪,打是不打,不打是打。”
放生选自《笑赞》
鹞子追雀,雀投入一僧袖中,僧以手搦定曰:“阿弥陀佛!我今日吃一块肉。”雀闭目不动,僧只说死矣,张开手时,雀即飞去。僧曰:“阿弥陀佛!我放生了你罢。”
麻雀被鹞鹰追捕,慌忙钻进一个和尚的袖管里。和尚用手抓住它,笑呵呵地说:“阿弥陀佛,今天可以吃块肉了。”麻雀听了紧闭双眼,一动不动。和尚以为它死了,便把手张开,麻雀乘机飞走了。和尚又说:“阿弥陀佛,我放生了你吧。”
一生读别字选自《笑赞》
一儒生以“太行山”作“代行山”。一儒生曰:“乃泰杭耳。”其人曰:“我亲到山下见其碑也。”相争不决。曰:“我二人赌一东道。某学究识字多,试往问之。”及见学究问之,学究曰:“是代形也。”输东道者怒之。学究曰:“你虽输一东道,却教他念一生别字。”
有个爱念别字的读书人,把“太行山”读成了“代形山”。另一个人告诉他:“正确读音是‘泰杭’。”读书人不信,争辩道:“我亲自到山下,见那碑上明明写着呢。”
两个争执不下,谁也不能说服谁。只好打赌说:“有个见多识广的人认得很多字,让他评评谁念得对。”一会儿见了学究,学究却说:“是应该读‘代形’。”那个读“泰杭”而赌输了的人埋怨学究不公道,学究说:“你虽输了,却让他一辈子念别字,谁的损失更大呢?”
蝙蝠骑墙选自《笑府》
凤凰寿,百鸟相贺。惟蝙蝠不至。凤责之曰:“汝居吾下,何倨傲不至?”蝙曰:“我有足,属于兽,贺汝何用?”一日,麒麟生诞,蝙亦不至。麟责之,蝙曰:“吾有翼,属于禽,何以贺与?”麟凤相会,语及蝙蝠事,互相慨叹曰:“如今世上恶薄,偏生此不**之徒,真个无奈他何!”
凤凰过生日,鸟儿们都来祝贺,唯有蝙蝠没到。凤凰把它召来斥责说:“你在我的管辖之下,竟敢如此傲慢!”蝙蝠伸伸脚,说:“我长着脚,是兽类。你们飞禽怎么管得着我呢?”过了几天,麒麟过寿辰。百兽都来拜寿,蝙蝠也没露面。麒麟训斥道:“你在我的管辖之下,竟敢如此放肆!”蝙蝠扇扇翅膀,说:“我长着翅膀,属于飞禽。凭什么归你们兽类管!”后来凤凰和麒麟碰面,说到蝙蝠的事,不胜感慨:“唉,世风日下啊!偏偏生出这么一些不禽不兽的东西,真是拿它们没办法!”
灭神无祸选自《笑府》
艾子行水,途见一庙,矮小而装饰甚严。前有一小沟,有人行至水,不可涉。顾庙中,而辄取大王像横于沟上,履之而去。复有一人至,见之,再三叹之曰:“神像直有如此亵慢!”乃自扶起,以衣拂饰,捧至坐上,再拜而去。须臾,艾子闻庙中曰:“大王居此为神,享里人祭祀,反为愚民之辱,何不施祸以谴之?”王曰:“然则祸当行于后来者。”小鬼又曰:“前者以履大王,辱莫甚焉,而不行祸;后来之人敬大王者,反祸之,何也?”王曰:“前人已不信矣,又安祸之!”艾子曰:“真是鬼怕恶人也!”
艾子沿着河岸行走,途中看到一座庙宇。庙虽矮小,装饰却很庄严。一个上山打柴的人,要过一条水沟,却遇到河水上涨,过不去。附近有座神庙,这人就把庙里的大神像拖出来,横架在水沟上,才得以过去。不一会儿,又有个人赶到这里,看到庄严的神像横躺在水沟上被人踩踏,很是气愤地说:“怎敢对神像如此放肆!”随后重新竖起神像,用自己的衣服抹去上面的泥土,双手小心翼翼地捧着,送回了神庙,还虔诚地拜了几拜才出来。
不一会儿,艾子就听见庙里的小鬼说:“大王,您平日在这里做神明,享受人们的祭祀,现在却被一些无知的人侮辱,为什么不降些灾祸惩罚他们一下?”大神说:“就算要降灾祸,也要降在后面那个人身上。”小鬼不解地问:“前面那个人用脚踩踏您,后面那个人虔诚供奉您,为什么反而要降灾给他?”大神说:“前面那个已经不信神了,我哪敢给他降祸啊!”艾子说:“真是鬼怕恶人啊!”
养凫捕兔选自《笑府》
昔人将猎而不识鹘,买一凫而去。原上兔起,掷之使击。凫不能飞,投于地;再掷,又投于地,至三四,凫忽蹒跚而人语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掷之苦乎?”其人曰:“我谓尔为鹘,可以猎兔耳,乃鸭耶?”凫举掌而示,笑以言曰:“看我这脚手,可以搦得他兔否?”
有个人想去打猎,但他不认识辅助捕猎的鹰隼,糊里糊涂地买来一只野鸭子,带到了野外。一只野兔突然从旁边蹿出来,这人抓起野鸭一把扔出去,要它去追捕野兔。可野鸭在空中扑腾几下就掉在了地上。他又扔了一次,还是老样子。他生气地把野鸭丢到一边。这时,野鸭摇摇晃晃地走到他面前,委屈地说:“我是鸭子啊,做人的食物才是我的本分,为什么还想让我具备追捕兔子的本事?”那人说:“我说你是能猎兔的鹰隼,怎么会是鸭子呢?”鸭子把脚掌举起来,笑着说:“您看看我这脚掌,能追得上兔子吗?”
垛子助阵选自《广笑府》
一武官出征将败,互有神兵助阵,反大胜。官叩头请神姓名,神曰:“我是垛子。”官曰:“小将何德,敢劳垛子尊神见救?”神答曰:“感汝平昔在教场,从未曾有一箭伤我。”
有个武将带兵出征打仗,眼看着就要被打败,忽然天上飞来一员神将前来助战,结果反败为胜。
武将十分感激,叩头谢恩,并请神将留下姓名。神将说:“我是箭靶。”
武将惊奇地问:“卑将何德何能,能劳驾箭靶尊神前来助阵?”
神将回答:“感谢您平日在教场练武,从未伤过我一箭。”
吏人立誓选自《广笑府》
一吏人犯赃致罪,遇赦获免。因自誓以后再接人钱财,手当生恶疮。未久有一人讼者,馈钞求胜。吏思立誓之故,难以手接,顷之则思曰:“你既如此殷勤,且权放在我靴筒里。”
有个小吏因为贪赃被判了罪,遇上朝廷大赦,免除了刑罚。于是他发誓说,从此以后如果用手接别人送来的钱财,一定手长恶疮。没过多久,有个诉讼的人赠送给他一笔钱,求打赢官司。这个小吏想到自己曾立下的毒誓,不敢用手去接钱,想了一会儿说:“你既然这么殷勤,劳驾把馈赠放到我的靴筒里吧。”
妙处难学选自《广笑府》
或人命其子曰:“尔一言一动,皆当效师所为。”领命食侍与师。师食亦食,师饮亦饮,师侧身亦侧身。师暗视不觉失笑,搁筷子而喷嚏,生不能强为,乃而谢曰:“吾师此等妙处,其实难学也。”
有个人教导儿子说:“你的一言一行,都应当学习你老师的样子。”
儿子记住了父亲的话,在陪老师吃饭时,老师吃饭,他也吃饭;老师喝酒,他也喝酒;老师侧身,他也侧身。老师暗地里观察他的行为,不觉笑出声来,放下筷子打了个喷嚏。学生学不来,于是作揖请罪,佩服说:“老师,您这种奇妙的做法,实在是很难学习啊。”
猫祝鼠寿选自《古今谭概》
一老鼠避一瓶中,猫捕之不得,以须略鼠,鼠因喷嚏。猫在外面呼曰:“千岁!”鼠曰:“汝岂真为我寿!诱我出,欲嚼我耳!”
有只老鼠被猫追捕,躲到了一只瓶子里。猫进不去,就用胡须逗弄老鼠,使得老鼠打了个喷嚏,猫就喊了声“千岁”,老鼠听了却说:“你哪里是真心喊的!不过是想骗我出瓶子好饱餐一顿!”
岁寒三友选自《吴鳏放言》
松、竹、梅向称三友。或谮竹于松、梅曰:“此中空空,安能与君友?”松、梅怒曰:“惟空空,故能为我友。所谓‘此中空洞常无物,何止容卿数百人’也。”
松、竹、梅,一向并称“岁寒三友”。有的草木在松树、梅花面前说竹子的坏话:“这家伙腹中空空,怎么配跟你们做朋友?”松树、梅花说:“俗话说‘此中空洞常无物,何止容卿数百人’,正因为它腹中空空,所以能做我们的朋友。”
病女覆药选自《潜书·权实》
会稽之东有石氏者,其季女病痞,迎良医治之,久而不除,谢医使去。其父思之,以为是良医也,奈何疗之而病不除。他日窃窥之,见其举药不饮而覆于床下也,乃复迎医,进以前药,三饮之而疾已。
会稽东部住着一户姓石的人家。石家的小女儿气郁结滞,家里请来医术高明的大夫医治,可医了很久也不见治愈,只得打发大夫走了。
她的父亲思前想后,认为那大夫的确是好医生,很纳闷为什么治不好女儿的病。一天,他偷偷观察小女儿服药,只见她端着汤药不喝,全倒在床底下了。这位父亲恍然大悟,又请来以前那位大夫,服用以前的药,结果服了三次就痊愈了。
山东公子选自《潜书·无助》
昔者有明之世,山东有公子,家富而好逸,不习于劳。闾里之近,非马不往。一日之京师,择良马选健仆以从,执鞚而升,执鞚而下,执鞚而过险。马良仆健,日行二百里而后舍,浩浩乎其足乐哉。前涂遇宼,失其马,又失其仆,号天四顾无救之者,已而无可如何,则强起而行,胫肿蹠趼,自河间十五日而后达京师。
明朝时,有个山东的贵公子,家中富有,好逸恶劳,即便出门到近处,也要骑马代步。有一天,他将要到京城去,就挑了匹好马骑,还选了壮实的仆人跟随。路上他一直骑马,骑马上陡坡、过洼地,走最艰险的路段。马儿跑得又快又稳,仆人健硕,一天走两百里路才住宿,公子一路行来舒适惬意,好不开心。谁知半路突然遭遇强盗,马被抢了,仆人也跑散了。公子一人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四下里没有一个能解救自己的人,无奈只好爬起来自己往前走,直走得脚肿生茧,苦不堪言。从河间到京城,走了整整十五天才到达。
苗与雨选自《潜书·恤孤》
天久不雨,诸苗将槁。吴中之人,农众而力勤,车汲之声达于四境。然灌东而西亩涸,灌南亩而北亩涸,人力虽多,无如之何。迨夫阳极阴起,蒸为云雾,不崇朝而遍于天下,沛然下雨,蒙蒙不休。旦起视之,苗皆兴矣;沟塍蔓生之草,皆苗甲青青矣。人力之勤,不如普天之泽也。
天很久不下雨了,禾苗都要枯萎了。吴地的人,务农的多并且勤快,水车汲水的声音传遍四周。然而浇了东边的田西边的干,浇了南边的田北边的干,人力虽多,却毫无办法。等到大自然阳气盛到极点,蒸腾的水汽化为云雾,不到一个早晨就布满天空,轰隆隆下起雨来,连绵不休。天亮起床一看,禾苗都兴旺起来。沟渠田埂滋生的草,苗外的薄衣都是青青的。如此看来,人力的勤劳,不如天的恩泽啊。
贾胡买石选自《香祖笔记》
江宁有西域贾胡,见人家几上一石,欲买之。凡数至,主人故高其值,未售也。一日,重磨洗,冀增其价。明日贾胡来,惊叹曰:“此至宝,惜无所用矣!……”不顾而去。
江宁有一个西域商人,看见一户人家的几案上放着一块石头,便想要买下它。他去了好几次,石头的主人有意抬高价钱,所以一直不肯卖掉。有一天,石头主人将石头洗刷打磨一新,希望能够增加它的价值。第二天,西域商人来了,看到石头后大吃一惊,惋惜地说:“这本是块稀有的宝贝啊,可惜现在一钱不值了!你看,石头上排列着十二孔,按照十二个时辰,每到一个时辰,就有红蜘蛛在上面织蛛网,后一个网结好,前一个网随即就消失了。这是天然的日晷啊。现在石头磨损,蜘蛛也没了,还有什么用处啊?”商人说完,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藏虱选自《聊斋志异》
乡人某者,偶坐树下,扪得一虱,片纸裹之,塞树孔而去。后二三年,复经其处,忽忆之,视孔中纸裹宛然。发而验之,虱薄如麸,置掌中审顾之。少顷,掌中奇痒,而虱腹渐盈矣。置之而归。痒处核起,肿数日,死焉。
乡间有个人,偶尔坐在一棵树下休息。他从身上摸出一个虱子,用纸片包住塞进树洞里就离开了。两三年后,他又经过此地,想起了这件事,发现纸包还在原处,就打开查看,只见那个虱子已经瘪得像麦麸一样了。这人就把它放进手心里仔细观察。不一会儿,他突然觉得手心非常痒痒,而虱子的肚子越来越鼓胀。他扔掉虱子,回到家里,痒处渐渐鼓起一个硬包,肿了几天,人就死了。
车夫选自《聊斋志异》
有车夫载重登坡,方极力时,一狼来啮其臀。欲释手,则货敝身压,忍痛推之。既上,则狼已龁片肉而去。
有个车夫,双手推着装满沉重货物的车子上高坡。正竭力推向高坡时,一只狼跑来,一口咬住他的屁股。车夫急得想松手放下车子,可担心会翻车摔**物,又怕车子压到自己身上,只得忍着剧痛继续推车。等把车子推上了高坡,狼早已撕下一大片肉,跑掉了。
大鼠选自《聊斋志异》
万历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啻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龁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明朝万历年间,皇宫里发生鼠患,老鼠长得跟猫一样大,为害宫廷。朝廷派人到民间寻找良猫来治鼠患,找来的猫却都被老鼠吃了。恰在这时,外国进贡了一只“狮猫”,浑身雪白。人们把它放进老鼠横行的屋子里,关上门,暗中观察它如何除鼠。
狮猫蹲伏在原地,一动不动。老鼠慢慢从洞里钻出来,一看见这只猫,就狂怒地扑上去咬。狮猫纵身跳上案几,轻松避开了老鼠的攻击。老鼠也跟着蹿上去,狮猫却又跳下来,这样来来回回近百次。人们见了,都说这猫胆太小,没啥真本领。不久,老鼠渐渐跟不上猫的动作,大肚子一起一伏,喘着粗气蹲在地上稍稍休息。就在这时,狮猫一个俯冲,前爪一把抓住老鼠头顶的毛,锋利的牙齿咬住老鼠的头,跟老鼠扭作一团。狮猫喉咙里“呜呜”地响着,老鼠则发出凄厉的“啾啾”声。众人急忙打开门,发现老鼠的头早被狮猫嚼碎了。
原来,一开始狮猫躲开老鼠,并非因为胆怯,而是等待老鼠懈怠的时机。老鼠来进攻,它就躲开,随后再去挑逗老鼠,以此方法来消耗老鼠的体力。
画皮选自《聊斋志异》
太原王生早行,遇一女郎,抱幞独奔,甚艰于步,急走趁之,乃二八姝丽。心相爱乐,问:“何夙夜踽踽独行?”女曰:“行道之人,不能解愁忧,何劳相问。”生曰:“卿何愁忧?或可效力,不辞也。”女黯然曰:“父母贪赂,鬻妾朱门。嫡妒甚,朝詈而夕楚辱之,所弗堪也,将远遁耳。”问:“何之?”曰:“在亡之人,乌有定所。”生言:“敝庐不远,即烦枉顾。”女喜从之。生代携幞物,导与同归。女顾室无人,问:“君何无家口?”答云:“斋耳。”女曰:“此所良佳。如怜妾而活之,须秘密勿泄。”生诺之。乃与寝合。使匿密室,过数日而人不知也。生微告妻。妻陈,疑为大家媵妾,劝遣之,生不听。偶适市,遇一道士,顾生而愕,问:“何所遇?”答言:“无之。”道士曰:“君身邪气萦绕,何言无?”生又力白。道士乃去,曰:“惑哉!世固有死将临而不悟者!”生以其言异,颇疑女。转思明明丽人,何至为妖,意道士借魇禳以猎食者。无何,至斋门,门内杜,不得入,心疑所作,乃逾垝坦,则室门已闭。蹑足而窗窥之,见一狞鬼,面翠色,齿巉巉如锯,铺人皮于榻上,执彩笔而绘之。已而掷笔,举皮,如振衣状,披于身,遂化为女子。睹此状,大惧,兽伏而出。急追道士,不知所往。遍迹之,遇于野,长跪求救,请遣除之。道士曰:“此物亦良苦,甫能觅代者,予亦不忍伤其生。”乃以蝇拂授生,令挂寝门。临别约会于青帝庙。生归,不敢入斋,乃寝内室,悬拂焉。一更许,闻门外戢戢有声,自不敢窥,使妻窥之。但见女子来,望拂子不敢进,立而切齿,良久乃去。少时复来,骂曰:“道士吓我,终不然,宁入口而吐之耶!”取拂碎之,坏寝门而入,径登生床,裂生腹,掬生心而去。妻号。婢入烛之,生已死,腔血狼藉。陈骇涕不敢声。明日使弟二郎奔告道士。道士怒曰:“我固怜之,鬼子乃敢尔!”即从生弟来。女子已失所在。既而仰首四望,曰:“幸遁未远。”问:“南院谁家?”二郎曰:“小生所舍也。”道士曰:“现在君所。”二郎愕然,以为未有。道士问曰:“曾否有不识者一人来?”答曰:“仆早赴青帝庙,良不知,当归问之。”去少顷而返,曰:“果有之,晨间一妪来,欲佣为仆家操作,室人止之,尚在也。”道士曰:“即是物矣。”遂与俱往。仗木剑立庭心,呼曰:“孽魅!偿我拂子来!”妪在室,惶遽无色,出门欲遁,道士逐击之。妪仆,人皮划然而脱,化为厉鬼,卧嗥如猪。道士以木剑枭其首。身变作浓烟,匝地作堆。道士出一葫芦,拔其塞,置烟中,飗飗然如口吸气,瞬息烟尽。道士塞口入囊。共视人皮,眉目手足,无不备具。道士卷之,如卷画轴声,亦囊之。
太原有个姓王的读书人,早上出行,遇见一个女郎怀抱包袱,独自赶路,步履非常艰难。王生急跑几步赶上她,原来是个十六七岁的美貌女子。
王生心里非常欢喜,就问她:“怎么一大早就一个人孤零零地出行?”女子说:“您也是赶路人,不能解除我的忧愁,何必烦您过问?”王生说:“你有什么忧愁?或许我可以为你效力,绝不推辞。”女子黯然道:“父母贪财,把我卖给大户人家做妾。那家的正妻十分妒忌,早晚都打骂我,我不堪忍受,所以就逃了出来。”王生问:“逃到什么地方去呢?”女子说:“逃亡在外的人,哪有什么确切的去处。”王生说:“我家离得不远,就委屈你去那里吧。”女子很高兴,听从了王生。
王生替女子拿着包袱,带她一同回了家。女子见室中没有别人,于是问:“你怎么没有家眷?”王生回答说:“这里是书房。”女子说:“这地方好。你果真同情我,想救我的话,可一定要保守秘密,千万不要泄露消息。”王生答应了,与她同床共寝,把女子藏在密室里,过了好几天也没人知道。后来,王生把情况大略告诉了妻子陈氏。妻子怀疑女子是大户人家的陪嫁侍妾,劝王生打发她走,王生不听。
王生偶然去趟集市,遇见一个道士。道士回头一见他,十分惊愕,就问:“先生可曾遇见什么?”王生回答:“没有。”道士说:“你身上邪气缠绕,怎么说没有?”王生又竭力辩白,道士这才离开,还边走边说:“糊涂啊!世上竟有死将临头而不醒悟的人!”
王生听了感到奇怪,有点怀疑那女子,可转念又想,明明是漂亮女子,怎么会成了妖怪,猜想那道士不过是想借作法驱妖骗些酒食罢了。
没过多久,王生来到书房外,发现门从里面被堵住了,不能进去。王生怀疑是那女子所为,便翻过残缺的院墙,走到房门口,原来室门也被关闭了。王生轻手轻脚地走到窗前窥看,只见屋内一个面目狰狞的恶鬼,翠色面皮,锐长的牙齿像锯子一般。榻上铺着一张人皮,它正手拿彩笔在人皮上描画,不一会儿扔下笔,举起人皮,像抖动衣服似的把人皮披到身上,一转眼就变成了靓丽女子。眼前看到的一切,令王生十分恐惧,吓得像野兽似的伏在地上,爬了出来。
王生急忙去追赶那道士,却不知他去了哪里。四处寻找,才在野**见。他跪在道士面前乞求救命,把鬼赶走。道士说:“这鬼也很苦,刚刚能找到替身,我也不忍心伤了它性命。”于是把一个蝇拂交给王生,嘱咐他把蝇拂挂在卧室门上。临别时,约定在青帝庙相会。
王生回去,不敢进书房,于是睡在内室,在门上悬挂蝇拂。一更天左右,他听到门外有磨动牙齿的声音,自己不敢去看,叫妻子去窥看情况。只见那女子来到门前,远远望见蝇拂不敢进屋,站在那儿咬牙切齿,很久才离开。过了一会儿又来,骂道:“道士吓我,总不能将吃到嘴里的东西再吐出来吧!”一把扯下蝇拂撕个稀烂,破门而入,径直登上床,撕裂王生的胸腹掏出心来,随后扬长而去。王妻陈氏号啕大哭,婢女进去用蜡烛一照,王生已死,胸腔里的血流得到处都是。陈氏吓得泪流满面,不敢出声。
天亮后,陈氏叫王生的弟弟二郎跑去告诉道士。道士发怒说:“我本来同情她,这鬼东西竟敢这样!”跟随二郎来到王家。女子已不知去向。道士仰头朝四面眺望,说“幸好逃得不远”,又问南院住着谁家,二郎说:“是我住的地方。”道士说:“这鬼正在你家里。”
二郎十分惊愕,直说家里没有。道士问:“家里是否来了不认识的人?”二郎说:“我早上去了青帝庙,不知道家里的事。等我回去问问。”去了一会儿就慌忙返回来说:“果然有个这样的人!早上来了一个老婆子,说想给我们家当佣人,我老婆把她留下了,现就在我家里!”
道士说:“这就是那鬼了!”于是和二郎赶到他家,手握桃木剑,站在院子中间,大声喊道:“孽障!还我蝇拂来!”那老太婆在屋里,惶恐得变了脸色,夺门而逃,被道士追上打翻在地。只听人皮“哗”的一声脱下来,老太婆登时变成了厉鬼,躺在地上像猪一样地嚎叫。道士用剑砍下厉鬼的脑袋,鬼身化作浓烟,旋绕在地,聚集成一堆。
道士拿出一个葫芦,拔去塞子,放在烟中,只听像张口吸气一般,浓烟咻咻地进了葫芦,瞬时被吸尽。道士塞住葫芦口,放入囊中。大家一同去看那张人皮,皮上眉目手足,一应俱全。道士卷动着人皮,嚯嚯作响,像卷画轴似的卷好,装入囊中。
龙选自《聊斋志异》
北直界有堕龙入村,其行重拙,入某绅家。其户仅可容躯,塞而入。家人尽奔。登楼哗噪,铳炮轰然。龙乃出。门外停贮潦水,浅不盈尺。龙入,转侧其中,身尽泥涂,极力腾跃,尺余辄堕。泥蟠三日,蝇集鳞甲。忽大雨,乃霹雳拏空而去。
在北直这地方,有条龙从天而降,掉落在村庄中。龙十分笨拙地爬进一户绅士家。那家的大门刚刚能容下它粗大的身子。它勉强挤进去,绅士一家吓得四下奔跑,踉踉跄跄爬上高楼,拼命喧哗鼓噪,又是鸣铳,又是放炮仗,龙这才退出去。门外正有一汪雨后的积水,不到一尺深。龙爬进水坑,在里面来回翻动,浑身沾满了泥浆。它用尽全力向空中腾跃,可飞不了多高,又掉下来。龙只好盘伏在泥中,呆了整整三天,苍蝇蚊虫成群结队地飞聚到它的鳞甲上,龙苦不堪言。这天忽然乌云密布,霹雳撼天,痛快下了场大雨。龙抖擞精神,腾空飞去。